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核彈打擊”?對話專家解讀出口管制新規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核彈打擊”?對話專家解讀出口管制新規

        發布人:芯片揭秘 時間:2023-05-06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核彈打擊”?對話專家,解讀出口管制新規


        嘉賓介紹


        龔雅玲

        漢坤律師事務所資深合規顧問

        曾擔任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SMIC”)法務長/副總裁

        Baker & McKenzie,McDermott Will & Emery,以及Winston & Strawn三家國際頂級事務所的資深合伙人


        對中國、美國和歐洲跨境交易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專注企業大合規領域多年,包括公司治理、反壟斷、反腐敗、反欺詐、知識產權及商業秘密保護、供應鏈管理、進出口管制、及經濟制裁業務。


        BEN

        半導體產業資深研究員

        擁有多年半導體企業從業經歷


        新規對美籍人員都有哪些限制?


        幻實(主播):歡迎關注芯片揭秘,我是空降芯片圈的幻實。2022芯片與科技法案落地數月,由此引發的產業震蕩還未消退,10月初美國商務部又宣布了新的出口管制規定,從設備、技術、人才等多維度向我國半導體實施了限制。今天要談的第一個話題和美國國籍有關,這確實波及到我們身邊非常多的朋友,究竟美國國籍人員是否可以繼續為大陸半導體企業服務?是否可以回到美國做顧問?


        龔雅玲(嘉賓):邏輯芯片、NAND、DRAM等幾個被限制的半導體高端技術領域現在直接由美國接手研發制造和管理,我個人覺得還是會給中國企業帶來影響的。其實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個需要公平的時代,而且全球化也給中美合作帶來了很多商機,現在連這個都被制裁,對他們來說,從憲法保障的自由工作權等基本權利方面都是有影響的。


        幻實(主播):有朋友建議大家應該聯合請律師告BIS違憲剝奪了公民的自由工作權利,這種做法靠譜嗎?BIS出具的管理條例的法律效力又是什么級別?


        龔雅玲(嘉賓):被制約的人到美國開顧問公司也會受到管制,不大行得通。首先因為新規確實有法有據,所以它是生效的,其次個人財產權、工作權等可能會被管制,能提請訴訟但是耗時費日。在特朗普時代,海外的海歸華人、千人代表等華裔教授都曾受到美國調查,他們只能訴諸于法,未被波及的人如果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也只能走這條路。但是我個人覺得會太倉促,我的許多朋友這么多年在中國扎根,對國內半導體行業貢獻很大,同時在全球化影響下給美國的供應商也帶來諸多利益。應秉承互利共贏的原則,打壓中國其實也會影響到美國的。


        BEN(嘉賓):首先我也覺得回到美國不是一個特別明智的選擇,可能風險更大。舉例來說,2021年9月8日,美國波士頓聯邦法院以違規出口美國原產貨物為由,對居住在美國馬薩諸塞州Wellesley 的44 歲中國公民QIN 某判處刑罰,包括:兩年有期徒刑,20,000 美元的罰款,以及服刑期滿后驅逐出境。

        所以如果打算在灰色地帶嘗試,回到美國本土應該不是明智的選擇,因為這會為潛在違規行為的查證、取證提供極大的便利。反而應盡量避開美國本土以及與美國已經簽署或者可能簽署引渡條約的國家、地區。

        另外司法手段是值得考慮的。剛才龔律師與幻實也啟發了我,在特朗普時代微信曾被立法禁止美國用戶使用。但眾所周知,美國有大量的華人華裔,微信的用戶群體是相當驚人的。在這件事發生不久,美國用戶很快就成立了美微聯會(USWUA,全稱為美國微信用戶聯合會),主要以紐約的幾位律師為主體。最終這個案子在2021年10月25號取得最終的結果——可以說非常完美,不但取消了禁令,而且獲得了90萬美元的賠償,5家提供了義務服務的律所分得了87萬美元律師費用,他們之前付出的成本也從金錢方面得到了補償。以此來看,在美國通過司法手段阻止惡法實施不是沒有先例。關鍵在于能否找到公民憲法權利受到不正當侵害的證據。在微信案中是憲法第一修正案第一條,言論自由的權利。


        另外,這件事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需要受到影響的人被組織、團結起來,展現出堅持到底的決心,這樣才有做成的可能。



        新規會限制半導體先進材料嗎?


        幻實(主播):我們來看下一個問題:涉及到新規限制的制造環節,相關的先進材料會不會受到限制?


        龔雅玲(嘉賓):這個部分我還不是非常的確定,畢竟是上游材料,不過如果將來把它擴大化,說材料也是協助于制造的話那也會算,但我覺得材料本身應該不包括在限制里面。


        BEN(嘉賓):龔律師說得很有道理,這件事目前還處于沒有定論的狀態。據了解,中國半導體原材料的供應,日本份額居首,美國方面主要是杜邦的光刻膠。根據新規,美國以外的第三國來源的原材料,如果不是美國軟件或技術的直接產品,那么目前應該不受此次管制的影響。


        龔雅玲(嘉賓):是的,我也稍微再補充一下,如果原材料本身獲取及制造都來源于中國,沒有所謂的美國技術,也沒有相關進口器械,那么就可能不在出口管制范圍內,是否會違反其他法律則需要一個接一個來設立。初步來看,這部分是比較小的。


        實體清單企業還能在海外流片嗎?


        幻實(主播):下一個問題是這樣的:請問對實體清單企業來說,無論工藝和算力完全不能在非全國產化流片了嗎?我非常能理解,國內確實在先進制程上與國外的流片水平和進度存在代際差。你們怎么看?


        BEN(嘉賓):首先,新規發布之前可以在海外流片的實體清單企業,如果被加入了最新的加強限制的28家實體清單列表之內的,新規生效以后就不能再以自己名義在海外流片了,供應鏈面臨被掐斷的局面;如果是沒有被此次加在28家范圍內的實體清單企業,要看產品是不是落入了600和4800這兩個大算力芯片的指標范圍:如果產品沒有同時符合,那么流片應該不受新規影響,即,之前可以的流片的,繼續應該也可以。之前如果不可以的,當然也不會因為新規而變得可以;但是,如果落入600和4800的范圍內,則不能再流片了。


        龔雅玲(嘉賓):是的,我也同意BEN的看法。所有國家的foundry廠需要考慮到所有相關問題,比如它的客戶是誰,如果上了清單是否會對公司、股民、客戶有影響?所以國內的foundry要加油,努力開創先進技術。還要考慮有些先進技術限制問題,我覺得這些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是有點阻礙,但是長久來看是可以跨過去的。


        與新規有關的

        其他國家半導體設備也會被管制嗎?


        幻實(主播):有提問者問到:涉及新規限制的其他非美國家的設備是否也在管制范圍?


        龔雅玲(嘉賓)需要看設備公司的立場與看法。美國的EAR(出口管制條例)當然會拉幫結友,譬如說ASML不是美國公司,可它還會被限制住,最先進的光刻機進不了國內,所以需要看設備廠商是否遵守美國條款或者它本身是美國的上市公司。


        BEN(嘉賓):我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方面,對第三國設備廠商而言,要取決于其產品屬性是否受EAR管轄。舉例說:比如因為EUV光刻機的激光頭、零部件直接來自于美國,且是消耗件,所以EUV光刻機就會受到管制。即使荷蘭政府愿意在政治上頂住壓力,繼續在中國做EUV光刻機的生意,但客觀上它也會面臨著自身核心零部件被美國斷供的風險。另一方面,ASML已經表態國內可以繼續獲得DUV光刻機,這應該可以代表第三國設備商的普遍心態。即:盡可能維持向中國供貨,除非使用了不能替代的美國零件或者零件的比例超過25%導致落入EAR管轄范圍。但是考慮到晶圓廠的產線需要所有設備到齊才能生產,缺一不可。雖然DUV光刻機仍然可以銷售到中國,但是產線的其他設備如果因受到此次管制的影響而斷供,則原有的擴產計劃可能還是會無奈暫停。


        幻實(主播):所以我們看到AMSL的 CEO在發言的時候說的也是非常精準,說2023年的供貨不受影響,可能他有比較多的庫存備件。但是看了這個條例之后,我們還是對未來充滿了擔憂。


        政府能為被管制的美國主體做什么?


        幻實(主播):接下來這個問題是關于如何應對的,有提問者問道:政府層面可以做哪些工作?比如說可以幫助受影響的美國人、企業家及相關高管人才做什么?大家知道現在這些出口管制都是國家級的行為,我們到現在還沒有任何反擊。其實我也很希望咱們今天雖然是一個民間的討論,但是我相信芯片揭秘的影響力還是存在的,我也希望能通過節目讓一些政府官員的朋友能了解到半導體產業人的訴求,可以給他們提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從國家層面能聚集力量。


        龔雅玲(嘉賓):好的,我是這樣想的,譬如說我們上了UVL(未經核實清單),很多企業會覺得很冤枉,希望能否申請被移出清單。這個申請跟美國提出后他們肯定要來核實,現在又碰到疫情,或者又遇到可能需要政府同意才能接受 BIS(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訪談等這種情形,企業就會夾在中間。如果政府能夠替中國的企業及專業人士著想,在需要申請或證明自己的時候幫忙解決這些的問題,主動關懷企業會更好。

        BEN(嘉賓):從政府角度,我覺得大國博弈需要謀定而后動,先對相關行業/產業做一個基本的信息收集和調研,了解受到最大影響的是哪些維度,再根據一手信息去做一些籌謀的動作。像美國此次管制,它也是一次性地釋放出了這么多組合動作,從很多內容也看得出來都是針對不同產業/行業在同一個時間節點去做管控。這是因為美國EAR有一個許可證申請和大量BIS設定的信息反饋機制,能夠幫它獲得海量的數據和信息,支持它去做各種各樣的動作,包括技術參數的設定也是很講究刀法的。之所以能去做這樣精確的設定,就在于對信息的掌握和它本身立法技術的成熟。這是我的建議。



        芯片四國聯盟一旦達成,

        是否會影響成熟制程?


        幻實(主播):最后一個問題蠻沉重的:美國在推動chip 4,據說在最進一步的發展中,若最終達成 chip 4圍堵,是否成熟制程也會受阻?大家都知道有四國聯盟,是不是現在的制約還不算最致命的,后面有更致命的?前面BEN也講到現在有可能BIS想把管理范圍擴大到所有的瓦森納協議的合約國,如果達成影響也是難以想象的了。兩位走在法條研究最前沿的專家,從你們的各種判斷下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龔雅玲(嘉賓):我個人覺得一定會繼續做一些限制。以前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舉措,可能都是跟知識產權、商業秘密、道德法規比較有關。現在如果是再往上升,跟國家安全有關,說句真話這個帽子很大。


        如果中國企業一直再往前進步或者超越的話,就好像會被打擊到。11月8日美國大選結束之后也要看一下到底是哪種打擊,雖然哪種打擊都對中國都蠻兇的,但是問題在于到時候會比較確定了,知道誰會有游說的對象,這并不是一個單贏,并非新的政策對所有美國的企業都很好。所有的設備廠商甚至靠中國市場的那部分,美國或多或少會去游說,這就要看他們是怎樣游說的。各方面的較量利益,這些企業也一定會去疏通或為公司乃至整個產業著想。

        不能光想著怎樣打擊中國或限制中國某方面,例如5g、6g或半導體的發展,需要有內部的陣營平衡,在客戶的立場跟供應商多溝通多交流。所以這是個整體的問題,尤其對于人員的流動會有很大的影響,逼著人家或者離職、或者放棄國籍是很不對的事,另一方面也會阻止許多人回來。整個半導體行業的全球發展應該是公平競爭,互利共融的,這樣制裁的手段都是扼殺自己、扼殺整個行業發展,但總會有一些有志之士能看到,覺得應該要出來為中國的半導體,為整個半導體業說話。


        BEN(嘉賓):這是比較大的一個話題,chip4除了美國以外,另外三家分別是中國臺灣地區、日本、韓國。

        從韓國的角度,它大概是最不愿意的,因為中國是它最大的市場之一。但是近期也看到日韓,尤其是韓國兩家最大的存儲器芯片廠商已經公開信息,拿到了美國的許可,使一個中國國內的分廠不受到這次管制的影響,目前公開是在為期一年范圍之內。

        日本各方面其實都不夠獨立,正常來說兩國之間遇到這種事情本來是你給我對價的好處后,我再加入你的聯盟。但日本情況很特殊,所以它可能是身不由己。

        臺灣地區的話,臺積電肯定不愿意失去來自大陸的大量投片設計廠商訂單的,但是它也面臨很大的壓力。不過從目前所謂的“蔡政府”的角度去保持密切關注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它還是知道自己的斤兩,也是有控制的。

        總之,目前看起來韓國的態度其實很關鍵,韓國政府對于chip4的態度很有可能決定了這個政策推進的速度和效果。chip4這種組織形式就決定了它不是單個公司的決策,也不能很快速地達成共識。

        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我認為中國企業只能以最壞的可能性去準備。一個是化整為零,一個是國際的布局,但運營準備動作的同時也不用太悲觀。這種現象是一定需要時間的,包括中國政府肯定也會做出動作,不會允許美國的chip 4那么容易實現。我其實也在觀察管制的影響,它目前像漣漪一樣一層一層波及開來,其實業內當中有一些半導體公司,不管是股價還是各方面的成績受到影響比較小,甚至沒有受到影響,這些公司是怎么實現效果的?可能是很早期的布局,也可能是一些關鍵節點的布局以達到類似的效果。這些辦法和解決方案都還是在市場上存在的,需要我們去把它挖掘出來。



        新規下的產業機遇在哪里?


        幻實(主播):美國這次頒布出口管制新規,對不同的角色來說,肯定有人是危難的,有人就是機遇。以前產業內不是太喜歡投這方面,因為銷售額很小,對做半導體的市場來說,那么小的市場又非常高精尖,做出來的產品打進工廠,每年實現的銷售額可能就100萬,離投資人期待的上市目標非常遙遠。


        出現這次條例管制后,就會發現我們的底層創新其實是非常虛弱的,是否可以在資本市場上給這樣的一些公司額外的條例讓它能夠得到支持,這可能是我作為一個投資人的角色未來要在具體的項目選擇上面要去做一些思考和準備的,會考慮有沒有一些底層創新邏輯的材料、零部件公司,我們必須要去砸錢支持它們發展。


        那么從你們二位的視角上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下這一次的條例管制之后,對我們的產業、不同的角色來說,哪些人能夠抓住機遇從而受益呢?


        龔雅玲(嘉賓):我是外行人,看法粗淺,對于投資不太擅長,但我常常覺得業界里大家不要一窩蜂地去做什么。例如現在人家不做服務了,我們是不是在服務方面可以補強?沒有零部件進來了,我們是不是零部件方面也可以補強?所以有許許多多的地方其實都是不見得一定要做。


        比如我所有的朋友們大家都在做 PE/VC的投資等,但我好多年前就開始做合規,人家就問我能不能養活自己?我說我就像一個企業的醫生一樣,企業有賺錢的時候也有頭痛的時候,我之所以研究這類集中管制等問題,其實也是在等那些頭痛的問題,這都是屬于我所謂的大合規的一環,我就會盡力去做這個部分。多年前我在幫中芯國際度過難關的時候,就看到了許多年輕的工程師彼此互相幫忙頂上,能做什么就幫助做什么,我真的是非常感動。


        所以我覺得應該也可以把這些很好的研發等各方面都團結起來,同時企業一時沒有辦法馬上融資或者對于比較高精尖的東西暫時不付成本的,那么這一塊是不是可以由政府來整合,集許許多多的技術實力、人才,把一些比較難的部分攻克,之后可以形成各種各樣的方式。產官學是可以集結在一起共度難關、一起創造驚喜的。


        BEN(嘉賓):幻實說的危機當中蘊含著機遇這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同,只是我覺得現在的情況下就仿佛是一場火山爆發但還沒到塵埃落定的時候,以我的高度覺得還是看不清楚。如果要談哪個地方似乎有一些機遇的話,我的角度覺得時機可能還是稍微早了一點點,更多的會有一些感觸或想法來談一談吧。


        芯片產業跟其他的實業制造有一些不同,比如說汽車里面也有大量的零部件,零部件生產商上游與下游也是如此,這個環節的關系跟芯片很不一樣,就是因為生態。全球有芯片生態的公司就那么幾家,英特爾、ARM、英偉達等,拿我比較熟悉的英偉達來講,它的算力生態為什么難以被動搖?為什么我們的加速卡企業可以在一兩年之內在純算力上面去跟他匹配,但是我們卻不敢說競爭力?甚至連人家的1%都不到?是因為在芯片產業,每一個玩家在獲得利潤的同時,其實給生態貢獻出來的價值并不比獲得的利益少。每一個參與者獲利的同時,都在給那個基座添磚加瓦。提的每個問題,解決的每個bug,都在提高整個生態中產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最終其實就是提高了競爭力。

        拿英偉達來講,比如說我是一個基礎程序員,為什么我喜歡用它的卡去煉丹,因為用的人多,首先有大量的東西可以復用,其次遇到很多問題時,原廠的支持技術力量不可能覆蓋所有的需求,但是有大量前人分享的經驗和教訓,這些就是彌補了原廠支持力量的不足。越好的產品差異會越大,產品越好,被用的人越多,原廠的支持力量永遠是不夠的,我們更多時候去尋求幫助的地方在哪兒——程序員的開源社區和大量論壇。里面有遇到的大部分問題,有別人踩過的坑,這樣用的人越多東西就越成熟,它的bug解的就越快,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參考的就越多。


        所以芯片就是以生態的形式去進行PK的。早期的時候,比如谷歌、蘋果吸引了大量的開發者,后來的人無形當中就享受了很多成本的縮減,從而獲得一個天然的競爭力。


        反過來講,當國產芯片去跟美國生態下的芯片進行PK的時候,它不是產品級的PK,而是兩個生態之間的PK。所以剛才提到機遇的問題,目前的狀態下不管是人工智能領域,還是其他邊緣的領域,比如端側的芯片領域,中國都有一些很好的企業,他們要么遇到了困難,要么現在發展的還不錯,這些公司可能有一部分是基礎比較牢固的,相對來說跟美國的生態沒有完全脫鉤,但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那么從政府的角度去支持或者維護他們的這些生態就顯得彌足珍貴。


        還有一些例如90nm甚至更成熟的、制程更低的這些企業,他們從零開始,通過純國產完全去A化的產線制造,肯定也是應該像小苗一樣在早期階段得到更多的資源照顧,因為他們代表了真正的希望,是完全不用擔心美國制裁的,是可以很高調的進行宣傳的。這些公司所采用的策略就是更多的去給產業以自信。反過來講,如果是一些目前仍需要在美國的芯片生態下賺錢的中國公司,是否可能要韜光養晦?這是我的一個建議。


        關于機遇,現在還是看不太清楚,但是有一個宏觀的點,在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礎設施即算力、算法、數據里面,現在我們肯定對數據是有一些積累,在算法上中國的程序員也是一流的,只是算力這塊現在受新規影響有了很大的限制。怎么解決算力的問題?我相信業內的人士集中在這個問題上的時候,肯定能想出辦法和各種各樣的解決方式,辦法總比困難多。

        總體上講,我是非常有信心的,也是非常積極的看待此次的事件。


        龔雅玲(嘉賓):有許許多多的朋友老是說你不是早就應該退休了,為什么還不退休?為什么你現在還在這么努力?我就說因為我是從半導體業出來的,不能做一半,做一半就會倒掉了,我相信中國的半導體業很不容易,我看到從中芯國際的“黃埔一期”一直到現在,前人種樹,后人也是有點小小的樹蔭可以乘涼一下,如今也發展得很好,整個國內這種發展都很不錯,只能一直在往前,如果做一半真的就會停滯了。所以我覺得從半導體出來的還要繼續前進,跟大家分享一起努力。


        幻實(主播):雖然最后的話題這么沉重,但我還是希望大家永葆信念,畢竟半導體不是一個發展很輕松的行業,尤其像龔律師在行業履職多年,應該見到過這樣的波折,但很多次聊起來感覺都很輕松。我們今天探討了這么多,兩位嘉賓也給了我們專業的解答及觀點,半導體人都是一群非常能堅持的人,謝謝你們。


        從Chip 4 到芯片法案再到出口管制新規,美國政府一系列的不斷加碼恰恰說明在新興技術尤其是半導體領域,對技術和人才的爭奪仍將是科技戰的主戰場。這些規則不僅僅為了產業利益,也上升到了國家安全和戰略層面的博弈。新規頒布后,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還會產生遏制影響。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雙邊和國際政治環境的情況下,中國企業需要正視挑戰,積極尋求應對措施,充分保障材料、技術及庫存儲備,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我們相信,即使面對種種壓制,中國半導體產業也能保持冷靜,一方面適應規則變化,另一方面調整戰略打法,在逆境中不斷尋求突破。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半導體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城县| 鄢陵县| 新乐市| 贵港市| 江西省| 奉化市| 仁怀市| 海兴县| 于都县| 宜州市| 民丰县| 南皮县| 彰化市| 长治县| 中江县| 水富县| 湟中县| 察哈| 库车县| 同仁县| 古丈县| 铅山县| 杭州市| 东城区| 营山县| 无锡市| 陈巴尔虎旗| 铅山县| 股票| 公安县| 青海省| 屏南县| 嘉峪关市| 界首市| 砚山县| 库伦旗| 寿光市| 合山市| 同仁县| 吉木乃县|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