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事2》官宣!獨家揭秘:為什么中國半導體產業需要這本書

本期話題:
主創揭秘:《芯事2》和《芯事1》有何不同?
對話讀者:專業且通俗是我們的風格
價值探討:為什么中國半導體產業需要這本書?

主創揭秘:《芯事2》和《芯事1》有何不同?
幻實(主播):歡迎大家關注芯片揭秘,我是幻實。本期節目芯片揭秘主講人謝志峰博士再次來到大咖談芯欄目,同時我們還遠程連線了另外一位重要的嘉賓——來自四川大學的趙新老師,一起為大家帶來這一期特別節目。首先請二位和大家打個招呼!
謝志峰(主講人):大家好,我是謝志峰。
趙新(嘉賓):大家好,我是四川大學的趙新。

專訪合影
圖左為趙新老師,圖中為謝志峰博士,圖右為幻實
幻實(主播):今天這期特別節目是要跟大家官宣一個重磅的消息。2018年我們策劃出版了《芯事》第一部后,一路走來得到了非常多的關心和支持。隨著近幾年半導體產業備受國際關注,整個行業內外都對我們有新的期待。基于最新的局勢變化和進程,我們又策劃了《芯事》第二部,今天就是《芯事2》主創團隊和大家的正式見面會。首先請趙老師給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介紹下這本書的進展和節奏。
趙新(嘉賓):這本書現在已經完稿了,裝幀已經確定,接下來會和出版社一起合作,用更好的方式將這本書呈現給大家。預計2022年年底實體書就會奉獻到大家眼前,在一些平臺就能購買到了。

《芯事2:一本書洞察芯片產業發展趨勢》書影
幻實(主播):這是一個特別棒的消息,您再給我們講一下《芯事2》在章節上的規劃是怎樣的,能為聽眾和粉絲們簡單做一下概覽嗎?
趙新(嘉賓):這本書主要分為兩大塊,時間順序是由遠及近。第一塊是講芯片的早期產業,對應第一章內容;此外我們又將一些大家耳熟能詳、既熟悉又陌生的內容進行了梳理,比如如何理解集成電路,第三代半導體相關內容等等,作為第二、三章的內容。剩下的第二塊是由謝博士欽點、一定要寫的內容,一個是半導體企業的經營之道,一個是中國集成電路未來的趨勢,這部分也是這本書與《芯事1》最大的差別之一。
我們的態度和想法都集中在這兩章加以闡述,特別是對于中國半導體企業,我和謝博士都有一些獨到的觀點。雖然上半部是回顧早期的芯片產業和現在的芯片發展,但正是由于過去的內容,才奠定了我們對于未來的判斷。當大家閱讀過前兩章之后,再看第四、五章,就能發現很多內容在前面是有鋪墊的,有互文和呼應。希望大家看完這本書后對中國未來二十至三十年的集成電路產業有所洞見和觀察。
幻實(主播):謝博士,當時《芯事1》重磅推出時受到了很多的關注,現在第二部也出來了,作為作者之一,您覺得兩本書之間的區別是什么?第二本更側重什么呢?
謝志峰(主講人):推出《芯事1》是在2018年,當時大家對這個產業還不了解,于是我們梳理了芯片產業過往六十年的發展脈絡,更多是側重于歷史的講述,捎帶牽涉到技術和產業。而《芯事2》這本書,我們更關注技術、企業管理、產業發展,特別是中國未來在芯片這個方向還有哪些新路可以探討,這是面向未來的承上啟下。可以說,《芯事1》注重的是歷史上大型公司的成就,對未來沒有過多的探討;《芯事2》聚焦技術和產業,對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提出了我們的建議。


對話讀者:專業且通俗是我們的特色
幻實(主播):趙老師,您作為一名高等學府的老師,為什么會愿意去寫一本相對科普的書呢?我覺得您上課的時候肯定更加偏技術性,在寫這本書時有沒有什么感受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趙新(嘉賓):好的,我知道其實社會上可能對于大學老師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我們是在象牙塔里,就該專心搞學術、發論文、評職稱。有一次,一位Nature雜志的編輯到我們學校來,聊天時我問他,你是編輯,又有這么好的學術背景和資歷,為什么不自己發論文當教授?他說其實每個人的特長是不一樣的,自己更擅長去教大家如何寫好論文,而怎么做科研反而是另外一部分人的特長。這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大家知道Index(因子,這里指的是“影響因子”,英文為Impact Factor),發不同的期刊論文對應的Index是不一樣的。實際上除了學術的Index之外,還有社會的social Index(社會影響因子,這里指的是科普書籍對于社會起到的作用)。在西方或者其他國家,越是高等學府,越是名校的老師,在寫作了大量的學術論文和著作之后,都會嘗試寫另外一類書,那就是面向社會大眾的科普書籍。這些書籍對整個社會的貢獻和積極作用絕對不亞于他們的學術成果。
因此,作為一名大學老師,再加上我個人也比較喜歡去分享和討論一些話題,這本書正好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載體,寫作的過程中我也跟謝博士一起學習了不少。謝博士的一些成熟和遠見的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作者之一,同時也是讀者之一。寫這本書確實讓我感觸良多。

趙新老師分享寫書心得
謝志峰(主講人):其實寫書對作者來說就是學習的過程。過去我認為自己掌握了許多零零散散的信息,其實都不成系統。因為真正要落筆的時候才知道很多信息不完整,依然需要更加深度的學習。我和趙老師一起學習,看了很多書、文章、視頻的采訪,特別是業界這些知名的成功企業家的演講,都讓我們學到很多。將他們的觀點和我們的觀點融在一起,才形成這本書。這個過程其實是作者受益最多、學到最多的。
幻實(主播):就像我們做芯片揭秘專訪一樣,每次和嘉賓對話我都覺得有好多信息輸入進來,迫不及待想要去和大家分享,讓所有關心的人都能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消息,再應用到具體的工作中。我們知道第一本書側重科普,很多政府方都在讀,不少投資人在買,還有一些進入芯片產業的人也會看。那么《芯事2》適合什么人閱讀,有沒有什么門檻要求呢?
謝志峰(主講人):我們確實有一些考量,《芯事1》誰都可以看,90%的篇幅都沒有講技術,哪怕外行去讀都沒問題。《芯事2》不一樣,更多的是面向真正的從業者,不少章節都很專業,對外行來說閱讀會比較困難。
幻實(主播):困難具體指什么?
謝志峰(主講人):讀者需要具備集成電路產業的基本知識,如果完全沒有理工背景,很多章節可能是理解不了的,這時候讀《芯事1》更合適。《芯事2》偏向企業家、政府官員,特別是企業管理人員,他們將看到我們總結過的全世界不同企業的管理風格和經驗,這些很有借鑒作用,對他們而言也是最大的獲益。從書的角度來說,《芯事2》的讀者范圍更加集中,學生、工程師、管理者,甚至行業分析師,都能讀這本書。

謝志峰博士與幻實分享《芯事2》的價值
幻實(主播):趙老師,您的學生知不知道你在寫書?他們會去閱讀這本書嗎?
趙新(嘉賓):我在寫某些章節的時候也預想到了這個情況:我們專業的同學或者是其他人能看懂這本書嗎?于是我找了一些不是微電子專業的朋友,把書稿給他們看,得到的反饋是“這是一本深度的專業科普”。這也呼應了剛剛謝博士的話,其實看不懂沒關系,不用低估我們的讀者,因為他們除了《芯事2》之外,還可以看《芯事1》,甚至還能上網去查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無論是視頻、音頻,就連我們在喜馬拉雅FM上的《中國芯片新機遇26講》這個節目都能被搜到,能收聽。
雖然書中有些地方會有一點專業術語和詞匯,閱讀時不見得立刻反應過來,但那并不影響讀者對整篇內容的理解。我們的重點是讓大家了解書的脈絡,這才是主要目的,哪怕是行業小白,是高中生,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當當網、京東商城已首發預售《芯事2》實體書
限量定制簽名版請添加芯片揭秘小助手:Daomly0207 獲取

價值探討:為什么中國半導體產業需要這本書?
幻實(主播):你們覺得本書最出彩的、最想讓大家關注的地方是哪里?能舉例說說嗎?
趙新(嘉賓):我首先想到的是《芯事2》第一章關于摩爾定律的講解,我們的講解方式是不同的。哪怕不是這個專業的人,我相信大家多少也聽說過,知道它的基本定義是每18個月集成電路上的集成度翻一番,也知道摩爾定律快走到盡頭了,因為最小尺寸就要接近極限。
但知道這些還不夠,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時是基于什么樣的數據來分析的?并不是所有人,包括微電子專業的學生都有時間去考證具體的歷史事實。而我們恰恰去調研了大量相關的一手資料,即戈登·摩爾本人發表的論文和他接下來幾年內的一些訪談,以此結合真實的歷史為大家還原摩爾定律。一方面能夠讓大家別把這條定律當做一個神話,另一方面也別認為它就一無是處了。我想,這就是我們比較出彩的,和其他科普的不同之處。

《芯事2》為講解摩爾定律所引用的資料及數據(節選)
本書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我在寫作時覺得比較難的部分,好在仰仗著謝博士深厚的專業背景知識和從業經歷,我們最終把這部分用生動的方式真實有效的寫好了。有一些看似幼稚的想法,經過跟謝博士的探討,最終形成了比較成熟穩定的觀點。比如提到光刻膠和光刻機時,我們會拿出具體的證據來說明產品是什么型號,它到底好在哪兒等等。可以說,相較于泛泛而談的評價,我們更看重實證。
謝志峰(主講人):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比較出彩的地方有兩處。第一處在于,過去人們一說到集成電路的技術創新,首先聯想到歐美,特別是美國的硅谷。而這個行業發展到今天,創新方面反而回到了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在集成電路芯片方面的創新越來越多,這需要大家來關注。第二處是“微笑曲線”,以前我們一直認為制造業是附加值最低的,可集成電路行業不符合“微笑曲線”的規律,因為它最賺錢的反而是制造環節。無論是臺積電,還是中芯國際,在這方面我們可以跟歐美的制造分一杯羹了。
這里面有一些對傳統認知的顛覆,很值得去研究。同樣是制造,集成電路制造環節的企業財務報表利潤率非常高。巴菲特曾說最好的生意是壟斷。20年前臺積電就已經非常強大了,能占到全球代工產能的一半;20年后的今天,整體產能的占有率是60%,而在高端能占到90%。達到相對壟斷后就形成一種定量,這都是通過技術、管理、商業模式的創新等來做到極致的。大家知道英特爾過去一直是行業老大,無法想象臺積電竟然能超過它達到40%的銷售盈利水平,這也說明在高端制造業方面,“微笑曲線”是被顛覆的。

微笑曲線中組裝環節的附加值最低,而武藏曲線相反
資料來源:《芯事2》插圖
幻實(主播):對,這類代工和富士康的代工有所不同。拉開時間距離再看,很多事物會變得不一樣,所以我們還需要持續來學習,更新認知。最后我想請兩位作者與關注和期待《芯事2》的讀者朋友們隔空互動一下,你們最想對他們說什么呢?
趙新(嘉賓):《芯事2》是我們認真準備的一本書,它有豐富的資料背景、調研背景,特別是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未來20-30年的發展有高度的借鑒價值。希望若干年后,大家再讀到這本書時會有不同的感覺。雖然100個讀者有100種想法,但我相信本書起到的積極作用要遠大于其他方面的影響。
謝志峰(主講人):我們對讀者有一些期待,希望在十年、二十年以后,他們能夠來書寫自己的“芯事”,成為集成電路的從業者,而不是旁觀者。
幻實(主播):感謝兩位作者對《芯事2》讀者的寄語,今天的特別節目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們的實體書即將與大家見面,想要提前先睹為快的朋友,可以在喜馬拉雅FM上搜索“芯片揭秘”,找到《芯事2有聲精選》專輯來收聽。作者之一的趙新老師親自朗誦書中的精彩章節片段,同時會將原本晦澀難懂的知識點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串聯起來講解,加深朋友們對半導體產業的認識。歡迎大家持續收聽我們的節目。再次感謝大家對主創團隊的關心,謝謝你們一路走來的陪伴。我們下期見!

點擊上方小程序可收聽《芯事2》有聲精選

時光飛快,距離《芯事1》的出版已經過去四年了。在這段時間里,半導體產業界發生了許多新變化,我們忠實記錄,同時也對其進行了深度思考。如果說2018年策劃《芯事1》是為了向大眾科普集成電路過去六十年間的發展脈絡,從而揭開芯片的神秘面紗的話,那么四年后的這本《芯事2》,我們更希望帶領廣大讀者以當下作為起點,洞察集成電路現狀,并在某種程度上對未來20年的芯片發展做出展望。無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投資、經營、管理者,也無論是一線產業人還是行業小白或學生,都能在書中得到啟迪、認知及知識。哪怕再過二十年,重拾本書復看時,也依然會有“還真是那么回事兒”的感覺。
《芯事2:一本書洞察芯片產業發展趨勢》實體書預售渠道即將上線,后續我們會及時發布購買渠道信息,鎖定芯片揭秘公眾號,我們與你共創國潮芯生態!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