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向上生長向下扎根 張江“芯”火燎原

        向上生長向下扎根 張江“芯”火燎原

        發布人:芯股嬸 時間:2023-04-06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提起張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集成電路,因為這里被譽為“中國硅谷”。

          滬上3月,春花爛漫,柳枝搖曳,蓬勃生發。上海證券報記者隨著早高峰的人流走進張江大廈,芯原股份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已經等候在20樓的辦公室。

          “今年有5000多名畢業生來芯原應聘,我面試了超過1000人。”戴偉民跟記者分享著集成電路產業給公司帶來的欣欣向榮之勢。從2001年創立芯原股份起,戴偉民已經扎根張江22年,見證了張江半導體產業的一路成長。

          以人為本、鼓勵創新、寬容叛逆、容忍多樣性……張江集成電路產業和產業人有著鮮明的特質。在這里,從一座晶圓廠,到一座“芯”城,張江用了近30年的時光,把集成電路產業鍛造成一張中國的 “硬名片”。一代接一代的產業人,在方寸之間雕刻著電路圖,傳承著新“芯”之火。

          時至今日,在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比重約25%的情況下,張江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占上海產業比重約66%,其產業地位不言而喻。張江,已成為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重鎮、全球知名的“硅谷”。

          當前,推進科創中心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如火如荼。浦東張江的集成電路產業又有了更高的目標:全力打造集成電路世界級創新產業集群。今天的張江,正走在躍升為“科學城”的路上;今天的張江人,正在努力把半導體的張江變成半導體人的張江。

          從“磚”到“房” 蓋起一座“芯”城

          一個中芯國際成長起來,帶動了從半導體設備到半導體材料、從半導體設計到半導體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的成長,讓張江成長為一座“芯”城。

          對戴偉民來說,講述張江半導體產業發展史,就是講述自己的創業史。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回憶起22年前的創業,戴偉民依然非常有感觸地對記者表示,1998年,他作為專家被邀請參加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半導體發展戰略研討會,討論如何在張江發展半導體產業,并確定創立中芯國際。這次會議讓他確認,中國將迎來半導體產業發展大潮,他決定放棄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計算機工程系終身教授這個高薪職位,加入到中國創“芯”的浪潮中。

          時針撥回到20世紀90年代。909(華虹)工程于1995年落地張江,這座8英寸晶圓廠奠定了張江集成電路產業的基礎。1999年秋天,上海啟動了“聚焦張江”戰略,張江半導體產業迎來歷史性發展契機。2000年8月,中芯國際在張江破土動工。2001年,戴偉民就回國創立了芯原股份,也落地張江。

          晶圓廠基建都還沒有完成,戴偉民回來做什么?“如果把制造芯片比喻為蓋房子,那么版圖庫、符號庫、電路邏輯庫等標準單元庫就相當于磚瓦。”戴偉民介紹,晶圓廠沒有自己的標準單元庫,就無法為芯片設計公司開展代工服務。彼時,中國晶圓廠的“磚瓦”正面臨著知識產權困境,芯原股份的使命就是為中國晶圓廠“燒磚瓦”。

          此后數年,在張江一棟孤零零的小樓里,芯原股份為中芯國際、華虹宏力等晶圓廠,設計出超過50套標準單元庫,也奠定了芯原股份“中國IP第一股”的基礎。

          晶圓廠是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發展的樞紐。一個中芯國際成長起來,帶動了從半導體設備到半導體材料、從半導體設計到半導體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的成長,讓張江成長為一座“芯”城。2022年,張江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占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比重約66%。相關數據顯示,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的比重約25%,張江在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地位,已不言而喻。

          張江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府的前瞻創新。“別人去硅谷招商,我們去硅谷招人。然后政府牽頭組建基金,對初創公司持續投資。”回憶起張江的發展,對于超前的服務型政府理念,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彭崧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那個時候,一切都沒有先例可循。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張江科學城集成電路產業已集聚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等企業約500家,成為目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最集中、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產業鏈最齊全的區域,迸發著強勁的“集聚效應”。中芯國際、格科微、芯原股份、晶晨股份聚辰股份晶豐明源普冉股份……科創板更是成為張江集成電路產業展示實力的“舞臺”,一大批集成電路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上市。

          2022年,上海新增49家上市企業,浦東新區新增上市企業最多,共有21家,其中19家位于張江科學城,翱捷科技、思特威、鉅泉科技偉測科技、華嶺股份等5家公司隸屬集成電路行業。

          不僅如此,作為“中國硅谷”,張江吸引著全球集成電路領域最頂級公司的目光。張江高科相關人士介紹,全球芯片設計10強中的7家在張江設立了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全球晶圓代工前5強企業有2家總部設在張江,全國芯片設計10強企業有6家在張江設立了區域總部、研發中心。

          從“學”到“創” 長成一片森林

          學習硅谷,成為硅谷。張江已經形成了一個集成電路的要素集聚區,形成了寬容、創新的良性人才流動氛圍,支撐了一批科創公司成長、壯大。這得益于張江管委會服務型政府理念和張江的軟實力。

          “安路科技在張江地區發展,也見證了張江的日新月異。”在川楊河南岸的華大半導體產業園區,安路科技總經理陳利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慨,張江已經形成了一個集成電路的要素集聚區,形成了寬容、創新的良性人才流動氛圍,支撐了像安路科技這樣的科創公司成長、壯大。

          張江為什么能成長為一座“芯”城?陳利光說,這得益于張江管委會服務型政府理念和張江的軟實力。

          “張江具有超前的服務型政府理念,對于企業反饋的問題,工作人員不僅會認真記錄下來,后續還有持續跟進反饋,企業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助。”陳利光介紹,良好的營商環境下,張江有了近30年集成電路領域的技術、產業鏈、人才積累,被譽為“中國硅谷”,這里孵化了大量中小科技企業。安路科技注冊地址為上海虹口區,因辦公地設立在張江,也享受到了大張江的部分政策。

          一直以來,以硅谷為榜樣,張江走在浦東改革開放的最前列,在稅務、海關等各方面都具有領先的政策和做法。

          學習硅谷,成為硅谷。張江,吸引著全球集成電路產業人才。

          在戴偉民回國創業的2001年,武平和陳大同等人也回國創辦了一家芯片設計公司——展訊通信。2004年,戴保家和魏述然等人在張江創立了銳迪科。當時,沒有人能想到,他們讓張江成為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黃埔軍校”。

          2013年6月,紫光集團向展訊通信提出收購邀約。次年11月,紫光集團收購了銳迪科。在紫光集團將二者合并為紫光展銳后,展訊和銳迪科開始在張江“開枝散葉”,誕生了一大批芯片創業者,在通信射頻、人工智能等領域創立出一批明星半導體公司。

          2022年1月,“基帶芯片第一股 ”翱捷科技登陸科創板,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戴保家重新回到公眾的視線內。戴保家正是銳迪科的創始人之一。在展訊和銳迪科合并后,戴保家于2015年4月創立了翱捷科技,繼續鏖戰手機基帶芯片。

          作為“TWS第一股”,恒玄科技于2020年12月登陸科創板。恒玄科技董事長張亮曾任銳迪科工程副總裁,恒玄科技副董事長、總經理趙國光曾任銳迪科運營副總裁等職務。同屬通信射頻領域,北京昂瑞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已啟動上市輔導,其實控人錢永學,也曾就職于銳迪科。

          在一級市場,紫光展銳人創立的數十家芯片公司已成為資本追逐的明星。比如,射頻芯片明星公司開元通信剛于2022年底完成新一輪數億元融資,開元通信CEO賈斌曾任紫光展銳副總裁及射頻前端產品線總經理,COO焦建堂曾任銳迪科高級總監。在人工智能領域,燧原科技已成長為獨角獸公司。燧原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趙立東曾任紫光集團副總裁、銳迪科總裁。

          出走紫光展銳后,陳大同和武平依舊熱“芯”,開啟以投資助力集成電路產業加快成長的新里程。武平參與創立了武岳峰資本,陳大同參與創立了華山資本,他們都投出了一眾明星半導體公司。

          從“硬”到“軟” “溢出”長三角

          伴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實施,張江集成電路產業次第在周邊“落地”賦能,進入了發展新階段——“溢出”長三角。與此同時,張江集成電路產業正在變得更軟,產業鏈變得更長。

          張江吸收了硅谷的產業邏輯、投資模式、創新文化,并結合本土情況,進行了適應中國產業發展需要的機制創新,聚沙成塔,發展成為“中國硅谷”。現在,張江集成電路產業進入了發展新階段——“溢出”長三角。

          華虹宏力持續加碼華虹無錫,被視為張江集成電路“溢出”長三角的最新案例。

          1月18日,華虹半導體披露,公司、華虹宏力、大基金二期及無錫市實體訂立合營協議,有條件同意通過合營公司成立合營企業并以現金方式分別向合營公司投資合計40.2億美元,從事12英寸晶圓的制造及銷售。這也是華虹宏力再度加碼華虹無錫項目。

          政策面上,早在2019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2021年6月,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

          伴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實施,張江集成電路產業也次第在周邊“落地”賦能,江蘇啟東是顯著的受益者。

          公開資料顯示,為精準對接上海張江集成電路半導體電子信息產業,打造長江口半導體產業“新秀”,江蘇啟東成立了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啟東產研院,全力打造高端電子信息和電氣工程基地。承接上海產業溢出,啟東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半導體裝備及材料產業園,并設立10億元基金,全力打造半導體裝備及材料研發和國產化基地。現在,啟東集聚了捷捷微電、啟微半導體、乾朔電子、托倫斯半導體設備等一批行業“尖子生”。

          不僅是長三角,張江的集成電路產業已經開始賦能成渝等地。記者了解到,芯原股份、安路科技都在成都設立了研發中心,建立了幾百人的研發團隊。

          與此同時,張江集成電路也在追趕著硅谷的發展之路,自身正在變得更“軟”,產業鏈變得更長。

          全固態激光雷達芯片及系統提供商摩爾芯光、汽車控制解決方案提供商美均電子、提供智能視覺解決方案的銳思智芯、專注汽車電子研發工具自主研發的昆易電子、漸進式自動駕駛的行業引領者紐勱科技、提供基于77GH毫米波雷達的高級駕駛輔助和智能駕駛系統的楚航科技……在2022年11月舉行的張江高科895創業營第十一季,特設了未來車專場,智能網聯汽車的魅力在參賽項目中盡顯。

          自集成電路誕生以來,摩爾定律不斷引導著技術和產業進步。產業發展的另一端,從PC到智能手機,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應用驅動著集成電路產業規模成長得更加波瀾壯闊。

          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物聯網……智能化時代,新的應用正在加速落地,張江的產業更加廣闊,張江集成電路獲得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

          從“園”到“城” 助推科創中心建設

          張江已將目光再度前移,站在全球科創中心的高度,在更基礎的光學、材料等領域,鑄造集成電路等產業更底層的成長力。

          “雙子塔建好后,這里就是張江城市副中心,或許會更具有生活氣息。”采訪中,陳利光開心地介紹,在安路科技的西南面,張江“科學之門”的東塔已經封頂。“雙子塔”新坐標預示著張江進入發展新階段——張江科學城。

          對于張江的走向,彭崧介紹,張江已將目光再度前移,站在全球科創中心的高度,在更基礎的光學、材料等領域,鑄造集成電路等產業更底層的成長力。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下稱《引領區意見》)發布后,浦東張江的集成電路產業又有了更高的目標:全力打造集成電路世界級創新產業集群。

          據悉,圍繞《引領區意見》中提出的打造世界級創新產業集群的要求,浦東將加強頂層方案設計,根據上海市“一體兩翼”集成電路產業布局,以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為引領,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張江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加快“東方芯港”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的綜合性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緊密承接溢出效應,聚焦集成電路產業鏈優勢環節,打造特色產業園區。

          從園區到科學城,張江面臨怎樣的新挑戰?“城市和園區最大的區別在于,園區可以只有工作(職能),城市則需要充滿生活氣息。”陳利光建議,建設張江科學城,相關部門可以考慮增加更多的宜居、宜人設施,讓人才能夠引進來,留得下;進一步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張江可以在更基礎的科研領域發力,設立更多的科研機構,在更高端、更先進、更基礎的半導體技術領域攻城略地,從而助力科創中心建設。

          “把半導體的張江變成半導體人的張江。”一位長期在張江某跨國半導體公司工作的人士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表示,讓晚上六點后的張江不再是空城,張江集成電路產業可能就完成升級了。

          產業有人才,城市有未來。集聚、留下人才,張江的集成電路公司正在主動作為。戴偉民告訴記者,他正在推進的一項工作是——給“芯二代”開辦一家民營幼兒園。“芯原愿意為此付出一些努力,在減輕政府負擔的同時,讓產業獲得更多人才,‘國家的未來’也能得到更好教育。”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半導體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蛟河市| 尚义县| 双城市| 衡东县| 丰镇市| 洞口县| 恭城| 崇礼县| 西充县| 青浦区| 成武县| 泸州市| 南阳市| 铁岭县| 右玉县| 钟山县| 淅川县| 武安市| 遂宁市| 嘉善县| 理塘县| 乐安县| 临泽县| 桐城市| 华蓥市| 阿巴嘎旗| 安宁市| 乌拉特后旗| 南和县| 云霄县| 姚安县| 镶黄旗| 铅山县| 衡南县| 上栗县| 广水市| 兴山县| 滕州市| 郓城县| 三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