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一個半導體人的自述:何為半導體檢測行業?

        一個半導體人的自述:何為半導體檢測行業?

        發布人:電巢 時間:2022-11-19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半導體檢測行業是做什么的?


        作為一名半導體人,提到半導體檢測,第一反應是否是芯片線路修改、失效分析、可靠度驗證、晶圓微結構與材料分析、車用元器件可靠性驗證、板級可靠性,或是先進封裝DPA分析?


        沒錯,這一連串看似復雜的名詞背后,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擬來理解,這個有趣的想法來自于蘇試宜特工程處處長巫永仁。


        他表示,“半導體檢測實驗室就像醫院,醫院是給人看病,而我們的實驗室就是給半導體元器件進行系統地檢查,發現其中病灶,制定專業治療方案,給予合理的改善意見。”


        半導體檢測行業發展現狀


        image.png


        圖源 | 網絡


        半導體檢測實驗室很多,尤其是第三方實驗室,就像醫院一樣,大大小小,數量繁多,但是可能有95%都是些小診所,小診所能做的大多是單一項目,或簡單性的。


        可是要從小診所慢慢變得像醫學中心一樣,就會面臨困難,但一旦變成醫學中心就會帶來很多好處。


        巫永仁告訴筆者,“醫學中心的最大好處就是完整性,以蘇試宜特為例,我們從FA、RA、MA,一直到車電,從IC設計,到晶圓代工廠,到IC封測,一直到系統廠商,這些都是我們服務的客戶。


        所謂的完整性就是我們可以提供一條龍服務,您到我這里來,不管您要看哪一個科系,有什么問題,蘇試宜特這里的設備及人力,都可以幫您提供服務,向您提供consulting,那你就不用東跑西跑了。”


        在筆者追問蘇試宜特這種專門的第三方實驗室和富士康這一類即對內又對外的實驗室的區別的時候,巫永仁解釋道,“宜特其實是從臺灣過來的,里面的大部分同仁都來自于臺積電、聯電等晶圓廠,臺灣地區第三方實驗室成立的比較早一點(大概30年前左右),如今已從一間小小的實驗室發展到很大的完整實驗室。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這個領域確實有些大公司(有他們自己的實驗室),他們的實驗室有些是獨立的,有些是合并在集團內的,可是他們有一些局限性,像富士康的話,會有些偏silicon,主要進行芯片或是一些手機、iPad等的檢驗。


        可是您跨到另外一塊,如果說做光伏的、做太陽能的、做LED的,對他們來說,那就是另外一個陌生領域了,而且沒有那方面累積的經驗,也很難給客戶做出什么建議,這是最大差別的。”


        image.png



        圖源 | semiconductor.org


        關于檢測行業的市場容量,包含inside、outside,inside就是在一些公司里面存在的,像臺積、鴻海、富士康之類,而outside就是大大小小的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國內目前的市場大約有50個億,同時它的成長空間還是蠻大的,估計在2025年之前,每年大概保持15%到20%的成長。


        關于地域分布情況,巫永仁表示,“整體上有五座城市發展得不錯,上海、深圳、南京、北京以及這幾年發展起來的合肥(個人感覺合肥還沒那么明顯)。


        而蘇試宜特實驗室目前主要在上海跟深圳,輻射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因為這些地方的群聚效應比較明顯。”


        “但中國的群聚效應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前兩年比較熱門的時候,每個省都要做芯片,做半導體,所以如果以整個中國來看的話,它的總體量很大,但是太分散。


        像我們這種第三方實驗室,總是希望離客戶越近越好,能夠提供及時的服務,可是問題是整個中國那么大,我們不可能每個省市都去設一個公司,因為成本太高了。” 巫永仁補充道。


        半導體檢測國產化的困境與變革


        國內外的行業差異


        image.png


        圖源 | WardsAuto


        事實上,在半導體檢測行業中,國內外是有差異的,但這個差異它不是一個全面性的差異,要看項目。


        巫永仁表示,“有些項目差異不大,但有些項目還是落后了一段距離,比如說,像MA材料分析這一塊,我們跟國外比的話,我們是有差距的。


        一方面是因為設備的關系,有些設備不是我們想買就可以買得到的。


        還有另外一個更主要的原因,國內在半導體這個領域,工程師對這些分析或者這些設備的了解程度還不夠。


        也就是說,要解決一個問題,他不知道有這些方式可以解決,對這些方式的了解也不夠,所以這是目前的一個瓶頸和困難。


        那怎么解決?只能慢慢去教育他,我們可以怎么做,讓其理解,然后才會接受。達到這個程度之后,我們才會去考慮引進這些設備和技術。”


        分析設備越來越貴


        對于設備采購的困境,筆者進一步了解到,做第三方實驗室,比較辛苦的地方就是像半導體芯片這一類的分析設備,目前要做到國產化是很有困難及挑戰性的。


        以蘇試宜特為例,我們80%以上的設備都是從國外引進,主要是美國和日本。當前想要用國產的設備來替代,困難性比較高。


        一方面是國內還沒有對這個產業開始發展,使得這些設備越來越貴。巫永仁告訴筆者,“以前買個設備可能幾十萬美金,現在動不動都要幾百萬美金,所以實驗室設備的投入是非常大的。”


        人才招聘或成最大的痛點


        image.png



        除了設備問題,檢測行業面臨的另一個痛點就是人才招聘的困局。


        巫永仁表示,“這個情況跟以前在臺灣做這個行業的時候也很相似,大學里面可能有一些化學系、材料系,但是教你做這些分析的專業幾乎沒有,又很難從現有市場上去挖一個有分析經驗的人才。


        所以我們必須要自己去培養這些人才,應屆畢業生被招募來之后,花2~3年去培養他,讓他們累積經驗,才可以為我們的客戶去做服務。


        我們很羨慕醫院,醫院去招募那些醫學系畢業的學生就好了,而我們這個行業都得自己去培養,這是目前比較痛苦的事情。”


        既然有困難,就得想辦法,目前蘇試宜特正在和一些高校合作,比如北京大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等,和學校的在讀研究生一起研究一些半導體項目,給他們提供設備和能源,再將合作產出的結果投到IEEE等國際論文期刊上。


        這樣做有兩點好處,一點就是定向培養人才;第二點就是用發論文的方式告訴大家,目前實驗室對某些課題、某些新的發展趨勢已經有一些想法,并已經做出一些東西來了,而且發在國際論文上面,比較有公信力和說服力。


        寫在最后


        半導體檢測行業最大的趨勢和走向判斷,其實是來自于市場及客戶產品的變化。


        換句話說,通常實驗室在收到委托的時候,就會很明顯地嗅到客戶產品的變化。


        比如,一家一直在做手機芯片的企業,今年手機產品的比重已經變低了,但車用電子的芯片卻增加了,那就可以得出結論,未來市場有向車用電子傾斜的可能。


        不過汽車行業有它的特殊性,汽車行業有上百年的歷史,傳統車企在向電子化發展的過程中,必將遇到隔行如隔山的困境。


        在這個相對新的領域中,他們需要有人去引導避坑,而這就是半導體檢測行業的一大機遇所在。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半導體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等县| 马尔康县| 铁岭市| 思南县| 青州市| 龙山县| 雷山县| 武乡县| 高密市| 凤庆县| 德江县| 宣化县| 吉木乃县| 天气| 河北省| 普洱| 三亚市| 华容县| 和龙市| 伊宁县| 宾阳县| 莱西市| 肃北| 红原县| 宿迁市| 宜川县| 莱州市| 甘谷县| 民权县| 德江县| 东山县| 云安县| 岗巴县| 图们市| 小金县| 曲水县| 尼木县| 祁连县| 乐都县| 蒲江县| 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