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誰將成為未來5-10年的領導者?
關注公眾號,點擊公眾號主頁右上角“ · · · ”,設置星標,實時關注半導體行業最新資訊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三星、英特爾和臺積電,誰將成為未來5-10年的領導者?
編譯來源:digitimes三星電子、英特爾和臺積電是全球半導體行業宣布進入7nm先進工藝的三大公司。雖然領先的公司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激烈的競爭中,但英特爾已經將其先進的工藝產品的訂單提供給臺積電。
根據英特爾的財務報告,英特爾2021年的總收入為790億美元,其中包括2021年底出售給SK海力士的NAND部門的銷售額。這一數字高于臺積電的568億美元。然而,由于2022年閃存收入減少,臺積電可能保持可觀的增長率,臺積電和英特爾預計將在2022年實現相當的銷售額。我們可以預期臺積電的收入將在2023年超過英特爾,甚至在2024年挑戰1000億美元的門檻。
除此之外,英特爾和臺積電的毛利率也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內出現不同的趨勢。臺積電2021年的毛利率估計為51.6%,英特爾超過55%。但隨著英特爾在制造高級節點方面遇到挫折,預計2022年將是臺積電毛利率超過英特爾的第一年。過去很難相信臺積電作為一家純粹的代工公司,有機會超越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頂級半導體公司的英特爾。
在20世紀70年代,當半導體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行業時,英特爾是領導者,成立于1971年,并于1974年擁有80%的全球DRAM市場份額。日本于1976年開始為內存行業做出努力,四年后成功超越英特爾。從1980年開始,英特爾在內存市場上走下坡路。美國政府通過與日本簽署兩項半導體貿易協定,甚至對日本產品征收反傾銷稅來協助英特爾。
英特爾在1985年退出DRAM市場,將其所有資源轉移到PC處理器上,邁出了大膽的一步。安德魯·格羅夫(Andrew Grove)的前瞻性和大膽決策使英特爾擁有近30年無可爭議的主導地位。
但英特爾和日本制造商在內存行業的激烈競爭實際上使韓國企業受益。1983年,當三星和現代電子宣布進入DRAM行業時,沒有人認為人均收入為2000美元的韓國“有資格”挑戰該行業的頂級參與者。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三星一直是全球頂級內存供應商。
從過去的行業發展來看,我們可以自己決定變革的關鍵是什么:市場定位、游戲規則、經營策略,還是長期經營?對臺積電,英特爾和三星的比較可能會給我們一些關于如何達到半導體行業頂峰的想法,以及管理業務需要什么。

來源:DIGITAIMES Research

三星電子是半導體行業的全球領導者。DIGITIMES Research估計,三星在2021年創造了819.6億美元的半導體收入,其中存儲器占總數的77%,其余187.7億美元來自System LSI,該系統主要提供邏輯IC的代工服務。
三星的非內存收入是臺積電的三分之一。臺積電現在將其收入的60%投入到資本支出中,這對三星來說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克服的障礙。臺積電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將資本支出作為戰略武器的公司。
一些人認為,三星可以利用其內存利潤來抵消晶圓制造成本甚至損失。但即使是同一家公司的不同部門也會有不同的立場,如果三星等于臺積電的資本支出,那將是三星非內存收入的180%。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也沒有理由****上一個人幾乎沒有獲勝機會的東西。其次,三星和臺積電都是亞洲的制造企業,它們有著相似的模式和發展條件,所以我們看不到三星在短期內取代臺積電的機會。
然而,英特爾與三星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在美國重新獲得半導體供應鏈領導地位的旗幟下,得到了政治實力的支持。英特爾還借鑒了臺積電在制定行業標準、結成行業聯盟,甚至利用其ESG優勢獲得挑戰臺積電的實力和機遇方面的經驗。
英特爾還通過EDA/IP產業聯盟提供戰略聯盟支持,向臺積電學習,三家中國臺灣IP公司是受邀公司之一。
在全球部署方面,英特爾也可以擁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效率。除了收購以色列的Tower Jazz外,該公司還宣布將擴大在愛爾蘭的投資,其近期進軍東德的計劃也受到了很多關注。英特爾選擇了馬格德堡,它曾經是德國鋼鐵工業的主要城鎮,并決定最初在那里建造兩座晶圓廠,最終可能會有八家晶圓廠落在那里。
不僅三星內部的不同部門之間存在利益沖突,而且當芯片生產未能按計劃達到預期的良率時,英特爾的產品和制造部門也經常出現分歧或不同意見。要解決問題,跨部門合作必然要好于外部合作,但這些都是短期的應對,大多數時候需要回歸運營績效的基本原則。
在1980年代中期,英特爾能夠卷土重來,不是因為美國政府的幫助,而是因為它努力將資源集中在PC市場的崛起上。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在疫情期間訪問中國臺灣,媒體報道稱他正試圖確保芯片產能。但是,先進制造業的合作可能需要近兩年的準備時間,那么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究竟想要實現什么呢?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