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人同吃住保生產!疫情下上海芯片廠真相
編譯 | 高歌
編輯 | Panken
芯東西4月15日報道,作為中國“半導體第一城”,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的1/4,聚集了滬硅集團、上海盛美半導體、中芯國際、韋爾股份、安靠測試封裝(Amkor)等各個供應鏈環節的龍頭企業,影響著全國電子、汽車等下游產業的走向。在疫情中,硅晶圓供應商上海新昇、晶圓代工廠上海華虹等上下游供應鏈企業開始閉環生產,力保集成電路供應。上游芯片設計等環節的艾為電子、中穎電子、恩瑞浦等則通過遠程辦公、部分人員駐扎公司、改變發貨地址等措施繼續運營。據第一財經等媒體報道,原料的運輸和物流正成為半導體供應鏈企業閉環生產中的瓶頸。芯東西采訪到了華虹的員工,也確認了這一消息。針對部分地區的貨運物流不通不暢問題,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部門已加強了統籌調度。民生證券、國金證券等券商發布研報,認為上海半導體企業的基本運營未受到疫情太大影響,在本輪疫情中展現了強大的韌性。本文福利: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國半導體國產化現狀如何?推薦深度研報《半導體行業2030:國產替代和后摩爾時代機會》,可在公眾號聊天欄回復關鍵詞【芯東西244】獲取。
01.多家芯片廠產能滿載
昆山延長靜默期至19號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曾分享過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性,他指出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的1/4,去年其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2500億元。從整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分布來看,全國共有四個集聚區,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是其中之一。產值上來說,上海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排名第二的省市,僅次于江蘇省。隨著全球缺芯和芯片需求上漲,半導體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都獲得了較多的訂單,中芯國際等晶圓制造龍頭的產線基本處于滿載狀態。滬硅產業旗下的上海新昇半導體對第一財經的記者透露,其訂單需求一直在上漲。這種情況下,疫情封控一定程度上對當地半導體及上下游企業造成了影響。
▲芯片交付周期時間(圖片來源:彭博社)
四月初,昆山便已發布封控通告。4月12日晚,昆山市人民政府發布《昆山市疫情防控2022年第50號通告》,宣布延長靜默期7天,時間為4月12日24時至4月19日24時。昆山市作為電子重鎮,聚集了大量的電子企業,尤其是很多PCB廠商的生產都位于當地。據悉,欣興、中光電、亞電、臺光電等在當地有工廠的企業均稱將遵守規定,暫時停工。
02.中芯國際、華虹、臺積電松江廠閉環管理安靠出現多名陽性病例
面對大量訂單和疫情封控要求,上海華虹、上海新昇、和輝光電等半導體供應鏈企業均已開始閉環運行,保障供應穩定。據央視財經上周報道,在華虹集團五廠的潔凈室里,12英寸全自動產線24小時不停,進行生產。自3月27日晚上以來,6000多名華虹員工吃住在廠區,會議室和通道走廊都變成了臨時“臥室”,以保障生產供應。芯東西也聯系到了華虹內部員工,其確認上海半導體大廠基本都派員工駐廠生產。據悉,臺積電位于上海松江區的廠區實行了廠房和宿舍“兩點一線”的閉環管理。平時該公司約有2400名員工,目前在公司加上居家辦公人員,約有七成人力在保障生產。此外,晶圓制造企業中芯國際、積塔半導體均已進行閉環管理,企業量產正常,物流已辦理通行證。國金證券4月5日的研報寫道:“上海及昆山地區主要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華虹、臺積電松江8寸廠及封測廠環旭,因事前準備充分,10天以來仍維持正常營運,并不嚴重影響一季度營收預期。”位于上游的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企業,同樣通過駐廠閉環管理、包酒店房間接送員工等方式保障生產運行。半導體材料方面,上海新昇半導體研發、生產等關鍵崗位的600多名員工在廠區內開展了閉環作業;安集科技有員工駐廠保證生產。半導體設備方面,中微公司包了酒店房間,負責接送產線員工;盛美半導體的張江總部封閉,位于川沙的員工駐廠,力保生產環節一切正常。
▲部分上海設備材料公司疫情影響及應對(圖片來源:民生證券)
上海的封測企業主要有安靠封裝測試、上海凱虹科技有限公司、日月光上海、紫光宏茂、晟碟半導體等。據悉由于封測廠較晶圓廠勞動力密集,受疫情影響較大。安靠封裝測試是中國前十大封測企業之一,是外高橋保稅區內員工最多的企業,約有3000多名員工在廠區執行生產任務。如今,安靠封裝測試已出現多人確診,其發布公告稱將停工進行消殺。
上游的芯片設計企業,基本都處于居家辦公狀態。據民生證券統計,韋爾股份、晶晨股份、中穎電子、樂鑫科技、恒玄科技、富瀚微、艾為電子、恩瑞浦、晶豐明源等10家芯片設計公司的研發基本不受影響,其物流采取了轉移發貨地址、封測廠直發客戶等方案。
▲部分上海芯片設計公司疫情影響及應對(圖片來源:民生證券)
03.卡車、港口運輸存在挑戰多部合作解決困難
盡管半導體上下游企業都采取了相應措施,但疫情封控仍對企業運營造成了一定挑戰。芯東西采訪得知,當前上海半導體企業生產基本能夠進行,但是在原材料的供應、運輸上存在問題。據媒體報道,長三角地區經由高速的卡車運輸和航運都受到了一定挑戰。
據第一財經報道,有龍頭芯片設備商透露,從上海出發的卡車司機受到接收地疫情管控,無法正常送貨;外地入滬的司機則要接受14天以上的管控,造成外地供應商不愿往上海送貨,影響采購交期。
上海新昇負責人則稱,上海市經信委已幫助他們辦理了各類重要物資保障通行證,因此可以從供應商處調集物資。但其供應受到外省市管控政策不同的影響,可能會在運輸途中耽誤時間。有貨運公司高管說:“過去兩周,我們公司很難在上海附近找到可用的卡車,因為許多卡車司機要么被困在高速公路上,要么被困在城市里。”從山東省到上海的卡車預訂價格從7000元上漲到3萬元,上漲了三倍以上。同時路孚特數據顯示,自4月初以來,上海和舟山附近成為了全球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其附近等候的集裝箱船數量增加了一倍,達118艘,而這一數字是一年前上海、舟山集裝箱船數量的三倍。針對部分地區的貨運物流不通不暢問題,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部門已加強了統籌調度。4月11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分別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和視頻調度會議,視頻連線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提出要充分利用現有部省站三級聯動調度機制,加強對交通關鍵區域的監測和疏導;并指出要配合衛健等部門,在服務區科學加設核酸檢測點,解決貨車司機核酸檢測不便的問題。
04.結語:疫情之下上海半導體詮釋堅守與韌性
自2020年以來,全球缺芯問題一直在影響電子和汽車等產業,期間全球供應鏈遭遇了火災、暴風雪、地震、干旱、洪災、停電等一系列天災人禍,新冠肺炎疫情則被很多企業視為影響供應鏈的關鍵。本次上海疫情來勢洶洶,作為全國芯片重鎮的上海聚集了大量的供應鏈企業。但這些企業在遵守封控措施的同時,仍在堅持保障芯片供應。這背后有著很多半導體從業者的貢獻。根據央視的采訪,華虹五廠部分員工自3月27日起便在廠區內閉環生活,截至報道發出時已有兩周未能回家。而這樣的情況并非孤例,無論是上游的半導體設備、材料環節,還是晶圓制造、芯片設計、封測等企業,都有正在駐守廠區、公司的員工。通過他們的努力和堅守,才有很多研報中“各大企業運營正常,幾乎不受疫情影響”的話語,這值得業界尊重。信息來源:央視財經、第一財經、民生證券等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