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系統中,需要進行PID控制,如一些板卡采集系統,甚至在一些DCS和PLC的系統中有時要擴充系統的PID控制回路,而由于系統硬件和回路的限制需要在計算機上增加PID控制回路。在紫金橋系統中,實時數據庫提供了PID控制點可以滿足PID控制的需要。
進入到實時數據庫組態,新建點時選擇PID控制點。紫金橋提供的PID控制可以提供理想微分、微分先行、實際微分等多種控制方式。
進行PID控制時,可以把PID的PV連接在實際的測量值上,OP連接在PID實際的輸出值上。這樣,在實時數據庫運行時,就可
關鍵字:
PID PLC
1.PID是閉環控制算法
因此要實現PID算法,必須在硬件上具有閉環控制,就是得有反饋。比如控制一個電機的轉速,就得有一個測量轉速的傳感器,并將結果反饋到控制路線上,下面也將以轉速控制為例。
2.PID是比例(P)、積分(I)、微分(D)控制算法
但并不是必須同時具備這三種算法,也可以是PD,PI,甚至只有P算法控制。我以前對于閉環控制的一個最樸素的想法就只有P控制,將當前結果反饋回來,再與目標相減,為正的話,就減速,為負的話就加速。現在知道這只是最簡單的
關鍵字:
PID 控制算法
著重分析了兩輪自平衡小車的設計原理與控制算法,采用卡爾曼濾波算法融合陀螺儀與加速度計信號,得到系統姿態傾角與角速度最優估計值,通過雙閉環數字PID 算法實現系統的自平衡控制。設計了以MPU-6050傳感器為姿態感知的兩輪自平衡小車系統,選用8位單片機HT66FU50A為控制核心處理器,完成對傳感器信號的采集處理、車身控制以及人機交互的設計,實現小車自主控制平衡狀態、運行速度以及轉向角度大小等功能。
關鍵字:
兩輪自平衡 姿態檢測 卡爾曼濾波 數據融合 PID 控制器 201603
為滿足一類音圈直流伺服電機的高速振動定位精度工作的精度需求,研發了一種高性能的音圈電機高精度位置定位設備。基于ARMCortex M3系列的STM32F103VCT6處理器設計了音圈直流伺服電機控制系統。分析了該伺服系統結構的組成,研究結果表明:設計的高精度位置伺服系統,能滿足位置超調量小于10 counts,穩態調整誤差為土1 count的系統參數指標。實現了音圈電機高速振動下控制器對光柵傳感器實時采集并且高速處理,以及對音圈電機位置的快速調整,完成對音圈電機的高速振動定位精度的控制。
關鍵字:
音圈電機 伺服控制 PID PWM 201601
5G兩個方面的特征使其區別于前幾代移動通信系統:一方面,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將在微波和毫米波范圍內為商用無線通信開辟新的頻段;另一方面,它將會擴展有用信道的帶寬。為了使新的頻段和更高的帶寬得到最優的利用,需要對新的無線通信信道進行全面的分析。信道探測將是完成這個工作的主要方法。 使用R&S TS-5GCS信道探測軟件配合R&S FSW 信號和頻譜分析儀、R&S SMW 矢量信號發生器可以輕松的完成高頻段的信道測量。R&S
關鍵字:
R&S TS-5GCS
1. PID常用口訣: 參數整定找最佳,從小到大順序查,先是比例后積分,最后再把微分加,曲線振蕩很頻繁,比例度盤要放大,曲線漂浮繞大灣,比例度盤往小扳,曲線偏離回復慢,積分時間往下降,曲線波動周期長,積分時間再加長,曲線振蕩頻率快,先把微分降下來,動差大來波動慢,微分時間應加長,理想曲線兩個波,前高后低4比1,
2. 一看二調多分析,調節質量不會低
3. PID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各種調節系統中P.I.D參數經驗數據以下可參照:溫度T: P=20~60%,T=180~600s,D=3-1
關鍵字:
PID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 數字電視信號的網絡傳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設計與實現了一種基于FPGA和MCU(R8051XC2)的TS over IP系統,并對傳統的TS over IP系統進行了改進。此系統通過從標準TS流接口接收TS流,將其以乒乓操作的方式存放在兩個雙口RAM中,再通過一定方法封裝IP包發送至網絡,實現了TS流和網絡IP數據包的相互轉換。通過向系統推送TS流數據并使用抓包軟件對經過系統的數據進行分析統計的方法證明,得出以下結論,此系統在相同情況與有限的硬件條件下,相比傳統的使用FIFO作為
關鍵字:
FPGA TS over IP 異步時鐘域通信 雙端口RAM 201509
導讀:本文主要講述的是控制器的原理,感興趣的童鞋們快來學習一下吧~~~很漲姿勢的哦~~~
1.控制器原理--簡介
控制器,英文名稱為controller,是機器的核心。其標準定義為:按照預定順序改變主電路或控制電路的接線和改變電路中電阻值來控制電動機的啟動、調速、制動和反向的主令裝置。主要是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譯碼器、時序產生器以及操作控制器組成的,它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完成協調和指揮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操作。
2.控制器原理--分類
控制器可
關鍵字:
控制器 PID 控制器原理
導讀:本文主要講述的是PID控制器原理,有興趣的盆友們快來學習一下吧~~~很漲姿勢的哦~~~
1.PID控制器原理--簡介
PID控制器,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即比例-積分-微分控制器。它主要是通過對Kp,Ki以及Kd三個參數的設定,用于對基本線性和動態特性不隨時間變化系統的控制。PID控制器是根據PID控制原理對整個控制系統進行偏差調節,從而使被控變量的實際值與工藝要求的預定值一致。不同的控制規律適用于不同的生產過程,必須合理選擇相應的
關鍵字:
PID PID控制器原理
“伺服”—詞源于希臘語“奴隸”的意思。人們想把“伺服機構”當個得心應手的馴服工具,服從控制信號的要求而動作。在訊號來到之前,轉子靜止不動;訊號來到之后,轉子立即轉動;當訊號消失,轉子能即時自行停轉。由于它的“伺服”性能,因此而得名——伺服系統。
基于VB的伺服驅動器串口通信的實現
本文即針對德國博世力士樂的伺服驅動器indradrive,采用靈活易用的VB6.
關鍵字:
MATLAB PID
在汽車制造過程中,大量應用電液位置伺服式機械手(焊裝、噴漆)、機床(沖、壓)以及其他加工裝置。電液位置伺服系統具有功率大、響應快、精度高的特點,這就要求控制系統不僅有良好的定位精度,而且要有好的伺服跟蹤性能,因此是控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統的典型特征是非線性、不確定性、時變性、外界干擾和交叉耦合干擾等,系統精確的數學模型不易建立。因此,對電液系統的控制一直是一個復雜控制系統問題。
常規PID控制器具有結
關鍵字:
DSP NNC-PID
1 簡易旋轉倒立擺及控制裝置及其功能要求
設計并制作一套簡易旋轉倒立擺及其控制裝置。旋轉倒立擺的結構如圖1所示。電動機A固定在支架B上,通過轉軸F驅動旋轉臂C旋轉。擺桿E通過轉軸D固定在旋轉臂C的一端,當旋轉臂C在電動機A驅動下作往復旋轉運動時,帶動擺桿E在垂直于旋轉臂C的平面作自由旋轉。
1.2 基本要求
(1)擺桿從處于自然下垂狀態(擺角0°)開始,驅動電機帶動旋轉臂作往復旋轉使擺桿擺動,并盡快使擺角達到或超過-60°~ +60°;
(2)從擺桿
關鍵字:
ARM 單片機 PWM PID 旋轉臂
電壓調節模塊(Voltage Regulator Module,VRM)具有低壓大電流輸出、快速負載變化響應、高輸出穩定度等特點,主要應用于CPU等對供電電源有特殊要求的集成電路芯片的供電。然而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迅速發展,晶體管體積迅速減小、單芯片晶體管數迅速增加。這樣的半導體制造技術發展趨勢已經使得集成電路芯片的供電電壓越來越低,負載電流越來越大,負載變化速度越來越快、幅度越來越大。集成電路芯片這樣的越來越嚴酷的供電要求需要VRM的性能有新的提升。同時性能的提升需要傳統控制方法有新的發展和變化。
關鍵字:
PID UC1842
導讀:當今的閉環自動控制技術都是基于反饋的概念以減少不確定性。反饋的要素包括三個部分:測量、比較和執行。在工程實際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調節器控制規律為比例、積分、微分控制,簡稱PID控制,又稱PID調節。
PID控制原理——分類
開環控制
開環控制系統(open-loop control system)是指被控對象的輸出(被控制量)對控制器(controller)的輸入沒有影響。在這種控制系統中,不依賴將被控量返送回來以形成任何閉環回路。
閉環控制
關鍵字:
PID PID控制原理
1 引言
交流電動機伺服驅動系統由于其結構簡單、易于維護的優點逐漸成為現代產業的基礎。其中交流伺服系統在機器人與操作機械手的關節驅動以及精密數控機床等方面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交流伺服系統由交流電動機組成,交流電動機的數字模型不是簡單的線性模型,而具有非線性、時變、耦合等特點,用傳統的基于對象模型的控制方法難以進行有效的控制。對于交流伺服系統的性能,一方面要求快速跟蹤性能好,即要求系統對輸入信號的響應快,跟蹤誤差小,過渡時間短,且無超調或超調小,振蕩次數少。另一方面,要求穩態精度高,即系統穩態誤
關鍵字:
PID 伺服系統
ts-pid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ts-pid!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ts-pid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ts-pid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