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華為在芯片領域面臨著極大的艱難。擁有世界頂級芯片設計能力的海思可能成為“歷史”。然而,華為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仍然有人選擇“質疑”,認為華為又一次消費了“愛國”情懷然而,華為對中國科技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自主研究”之風正在中國科技界興起!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相信大家對人工智能(AI)并不奇怪。人工智能人臉識別、自動駕駛技術等是日常生活之中常用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人工智能技術也需要芯片的支持。上個月,西安十字芯研究院AI加速芯片團隊宣布啟明920芯片研發順利。該測試已經完成,將于9月15日在2
關鍵字:
啟明920 AI 加速芯片
混合云數據分析平臺公司?Teradata?日前宣布增強其Teradata Vantage平臺,使協作和無摩擦的數據科學成為現實。通過顯著增加數據科學家、業務分析師、數據工程師、業務領導和其他可能使用不同工具和語言的人員之間的協作,?Vantage?可以使企業通過更強的數據治理和安全性實現更快的數據價值實現,并降低成本。所有Teradata Vantage客戶免費獲得的主要增強功能包括:●? ?擴展了對R和Python的原生支持,具有調用更多Van
關鍵字:
AI ML
Rambus Inc. 是一家專注于使數據更快更安全并領先業界的silicon IP和芯片提供商。近日,宣布它的?HBM2E內存接口解決方案實現了創紀錄的4 Gbps性能。該解決方案由完全集成的PHY和控制器組成,搭配業界最快的,來自SK hynix的3.6Gbps運行速度的HBM2E DRAM,該解決方案可以從單個HBM2E設備提供460 GB/s的帶寬。此性能可以滿足TB級的帶寬需求,針對最苛刻的AI/ML訓練和高性能的加速器計算(HPC)應用而生。亮點:●? ?完全集成
關鍵字:
HPC AI ML
“老齡少子化”,正在帶來新社會、新政策、新產業。 中國社會擁有全球最大的老齡人口數量。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滑,而2019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4億,國內人口占比18%。住房教育醫療直接成本、養老負擔、機會成本高抑制生育,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即將陷入負增長已經是大勢所趨。 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清晰目標: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 2019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政策;下
關鍵字:
AI 養老 養老社區
當巨頭紛紛入局 AI 智能芯片,甚至從客戶成為競爭對手,寒武紀們的出路又在哪里?隨著登陸科創板和這份半年報的發布,此前籠罩在寒武紀(688256.SH)這家 AI 芯片獨角獸企業上的神秘感正在消失。這份財報并不亮眼,寒武紀今年上半年營收 8720.3 萬元,同比減少 11.0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約為 2
億元。其中,終端智能處理器 IP 授權業務收入為 476.67 萬元,同比減少 85.07%;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收入為 6221.81
萬元,同比減少 5.83%。寒武紀在財報中稱,
關鍵字:
寒武紀 AI 智能芯片
CPU的問題困擾了我們許久,而現在是時候好好解決一下了,不過,除了CPU,我們也應該關注一下GPU了,看看,蘋果、英特爾在GPU上的舉動,就知道GPU同樣也是芯片制造中的關鍵一環。蘋果的版圖中有了GPU不能不說,前一年在喬布斯的領導下,蘋果的發展簡直有些逆天,一款智能手機就單挑其他所有的手機廠商,即便如此,依然不落下風。雖然說這些年蘋果在手機方面的發展一直備受詬病,尤其是在創新方面逐漸乏力,甚至現在不少功能都是安卓的演化而已,但是蘋果自身的實力還是有的,尤其是在芯片方面,依靠自己的A系列處理器,硬是和麒麟
關鍵字:
GPU 英特爾 蘋果
繼數據中心后,英偉達安培(Ampere)架構GPU(圖形處理器)的用途正式拓展至游戲市場。北京時間9月2日凌晨,芯片廠商英偉達發布RTX 30系列GPU新品,并將于9月中下旬陸續上市。英偉達黃仁勛在發布會上稱:“安培架構的顯卡,讓公司跨出(走向)未來的巨大一步。”這是英偉達2018年以來再次更新游戲GPU,首批顯卡包括GeForce RTX 3070、RTX 3080和RTX 3090,三者定位中高端,擁有較強性能。英偉達稱,采用安培架構的RTX 
關鍵字:
英偉達 GPU 芯片
亞馬遜機器人公司副總裁布拉德·波特(Brad Porter)加入人工智能創業公司Scale AI。Scale周一宣布,Brad Porter將擔任首席技術官。圖片來源:彭博社 攝影師:Joe Buglewicz /彭博社Scale AI 的創始人亞歷山大·王(Alexandr Wang )是一名華裔,在新墨西哥州長大。2016 年,19 歲的 他與朋友共同成立了 Sc
關鍵字:
亞馬遜 機器人 AI
蘋果日前宣布自行研發設計可應用在Macbook筆電及iMac桌機的Arm架構Apple
Silicon處理器,業界預期首款A14X處理器最快今年第四季就會采用臺積電5納米制程量產投片。而近期業界傳出,蘋果將會配合Apple
Silicon推出自行研發設計的繪圖處理器(GPU),同樣采用臺積電5納米制程生產,并搭載于明年下半年推出的iMac中。蘋果在今年6月的WWDC開發者大會中宣布,其Mac個人電腦將在未來2年時間內,由英特爾x86架構中央處理器(CPU)過渡到自行研發設計的Arm架構Apple
關鍵字:
蘋果 GPU 臺積電 5納米
據媒體《工商時報》今日報道,業界有消息稱,蘋果將會配合 Apple Silicon 推出其自行研發設計的 GPU 芯片,同樣采用臺積電 5nm 制程生產,并將搭載于明年下半年推出的 iMac 中。了解到,蘋果在今年 6 月的 WWDC 開發者大會中宣布,其 Mac 將在未來 2 年時間內,將 CPU 從由英特爾 x86 架構 CPU 逐漸過渡到 Arm 架構 Apple Silicon。報道稱,業界人士指出,蘋果首款 A14X 處理器已完成設計定案,將在今年年底前借臺積電 5nm 工藝量產。供應鏈人士指出
關鍵字:
iMac 蘋果 5nm GPU
據國外媒體報道,6月份公布了自研Mac CPU計劃的蘋果,還將推出自研GPU,此前就已有外媒報道蘋果自研的Mac處理器采用蘋果GPU,不支持第三方的GPU。而外媒在最新的報道中表示,蘋果自研GPU的代號為“Lifuka”,目前進展順利,將在明年下半年推出。雖然目前還未公布更多的細節信息,但外媒在報道中表示,蘋果自研的GPU較其他廠商的GPU,將有更高的運算能力,也會有更高的能效。自研CPU和GPU,有助于蘋果打造更適合自身的生態系統、改善產品性能,在目前蘋果的硬件產品中,iPhone、iPad和Apple
關鍵字:
蘋果 GPU Lifuka
新浪科技訊 8月27日上午消息,近日,蘇州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數億元人民幣Pre-IPO輪戰略投資,參與本輪投資的包括珠海大橫琴、美的資本、上海交大基金會旗下菡源資產、中信證券投資、元禾控股等投資機構。 本輪融資后,思必馳表示將持續加大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增強源頭技術的持續創新力;加大對AI芯片、軟硬一體化的語音交互解決方案的研發投入,加快產品方案升級;在“新基建”時代背景下,加速賦能金融、政務、醫療等行業的智能化升級,以AI助力降本增效,提升行業的管理與運營效率。 據悉,思必馳總
關鍵字:
AI 語音 獨角獸 思必馳
英特爾讓人很熟悉,Intel inside是PC電腦的標配。但這幾年的英特爾開啟轉型后,變化不可謂不大。 所以英特爾的轉型、英特爾的AI、英特爾的芯片和處理器,究竟圍繞哪條中軸線而展開? 將近幾年的科技熱點濃縮一下就會發現,AI的身影無處不在。 來到2020年,人工智能已經是逐漸成熟化的數字創新技術,尤其是在科技抗疫的過程中,人工智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醫療救助還是病毒序列研發,亦或者普及化的公共服務與協助完成防疫工作,人工智能都在幫助不同領域的工作人員用更簡單的方式完成復雜工作。
關鍵字:
Intel AI 人工智能 OpenVINO
說起機器人界的網紅,就不得不提一下波士頓機械狗。而現在,華為似乎也推出了一款類似的機器狗。8月23日消息,據微博數碼博主@鵬鵬君駕到 爆料,在深圳華為店線下店,華為公布了其一款有趣的“機器狗”產品。該博主表示,在深圳華為店線下交流活動中,華為中央研究院展示了一款華為和宇樹科技合作的AI機器狗智能技術,用于全場景的AI技術方案。他還表示,這個機器狗不算是個人消費終端,是一個面向企業可用的機械設備。用于智能識別、目標定位等場景,可以做到動態多目標追蹤,以及目標主動的追隨等,科技含量十足。從該博主分享的PPT圖
關鍵字:
華為 機器狗 AI
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 上個月,微軟官宣了小冰從微軟拆分為獨立公司運營,并委任沈向洋為新公司董事長。小冰似乎一夜之間就從商業帝國的公主千金變成了需要操心過日子的“出嫁小媳婦”。也許對微軟來說是時候要松開懷抱,讓那個Windows里古靈精怪的少女長大了。 8月20日,小冰第八代正式推出,這也是小冰從微軟獨立后的首次亮相。小冰團隊正式公布了面向個人用戶的第一個虛擬人類產品線,同時還發布了面向個人用戶的“X套件”系列應用軟件等多個新產品。目前小冰虛擬人類產品線已經支持華為、小米、微博三大
關鍵字:
AI 交互 小冰
ai gpu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i gpu!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i gpu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i gpu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