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門子與帆宣系統科技及亞達科技于今(30)日簽署合作意向書,共同開發整合AI/AR(AIR)技術的廠務維運監控系統,提供更完善詮釋工業4.0的解決方案。未來將結合西門子SIMATIC系統及帆宣系統科技PHM系統,并導入亞達科技研發之AIR系統,攜手開發智能化「AIR維運監控系統平臺」,提升廠務運作穩定性,打造工廠智動化及擴增實境、人工智能發展新世代。過去有鑒于廠務與設備終端在維修運作時,長期面臨設備無預警故障停機與長時間維修復機沖擊,造成系統營運重大損失,維持場域運作穩定性成為一大課題。西門子身為自動化領
- 關鍵字:
西門子 帆宣 亞達 AI AR 智能
- 瑞薩電子中國將攜多款面向人工智能、物聯網及智慧出行的解決方案亮相2020 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e星球創新應用科技園”。展會將于2020年7月3日至5日在上海青浦的國家會展中心盛大召開,創新應用科技園位于中心內5.2H展館。歡迎您蒞臨瑞薩電子展臺。我們的技術專家將在現場向您展示系統解決方案,呈現瑞薩電子如何通過創新引領未來。當您將我們的產品嵌入次世代IoT、AI和智慧出行應用時,您將領略到業界領先企業對瑞薩電子差異化產品的青睞。林志恩 汽車電子應用技術部 部長物聯網及人工智能● 
- 關鍵字:
MPU AHL IoT AI
- 電信設備大廠愛立信日前公布其2020年6月最新版的《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報告顯示,預計至2020年底,全球5G用戶上修至1.9億,成長明顯快于4G,且盡管疫情期間部分產業停擺,電信營運商并未停止5G部署,至今年2月止,全球5G營運商數量已達到55家,5G發展呈現高動態并快速成長中。中國臺灣愛立信總經理藍尚立(Chafic Nassif)表示,中國臺灣在此波疫情中,防堵措施部署得宜,相對于其他國家,并未受到太大影響。加上,中國臺灣通信產業積極部署5G系統,由疫情帶動的網絡需求,將為7月即將開臺的5G發展提
- 關鍵字:
愛立信 5G AI
- 人工智能和分析法為金融、醫療保健、工業、電信和運輸等眾多產業的客戶開啟新的機會。IDC預測至2021年,將有75%的商業企業應用程序使用AI人工智能。到2025年,IDC估計全球所有數據當中,將有約四分之一為實時創建的數據,數據成長量當中有95%來自于各種物聯網(IoT)裝置。面對這樣的趨勢,英特爾推出了第3代Intel Xeon 可擴充處理器,及其新增的硬件和軟件AI產品組合,加速客戶在數據中心、網絡和智能邊緣環境中,AI和分析工作負載的開發與使用。作為業界首款內建支持bfloat16的主流服務器處理器
- 關鍵字:
英特爾 AI 數據分析
- 新浪科技訊 6月24日下午消息,在2020北京智源大會上,奇績創壇創始人兼CEO陸奇以《AI創業發展趨勢:機會與挑戰》為主題,剖析了人工智能系統的核心、AI商業化的宏觀趨勢以及當前AI創業最活躍的前沿領域。陸奇認為,“未來有可能成為主流產業生態的有自動駕駛、智能場所、機器人、個人助手和城市大腦”。陸奇指出,AI創業面臨的挑戰主要有這幾個層面:技術上,今天可以被實用化的AI技術,在算法上,核心最大的弱點還是太脆弱;產品方面,由于技術上帶來的限制,特別是C端往往有長尾效應,很多AI創業公司在產品體驗
- 關鍵字:
AI 創業 奇績創壇
- 日前,NVIDIA和多家全球服務器制造商發布了多款內置NVIDIA A100的系統。這些系統具有多種不同的設計和配置,可應對AI、數據科學和科學計算領域復雜的挑戰。繼上月NVIDIA Ampere架構和NVIDIA A100 GPU發布之后,全球頂尖供應商預計將發布超過50款內置A100的服務器,其中包括華碩、Atos、思科、Dell Technologies、富士通、技嘉科技、HPE、浪潮、聯想、One Stop Systems、Quanta/QCT和Supermicro。NVIDIA A100這些服務
- 關鍵字:
NVIDIA A100服務器發 AI 數據科學 科學計算
- 有了人工智能助攻,選手在運動時就能分析揮拍軌跡和步法,還能偵測疲勞指數,不僅擁有科學且精準的運動訓練,還有全方位無所不在的教練紀錄完整的歷程。 「精準運動科學研究項目計劃」由中國臺灣國立成功大學體育健康與休閑研究所蔡佳良特聘教授所組成的跨校跨域研究團隊,針對羽球運動項目進行「AIOT智能羽球訓練模式」研發,執行團隊成員包括成功大學電機系與人工智能數字轉型研究中心王振興特聘教授、物理治療學系蔡一如教授,以及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許煜亮教授等相關專長領域學者共同執行研究。「AIOT智能羽球訓練模式」主要針對
- 關鍵字:
智聯網 羽毛球 AI
- ?NVIDIA今日宣布將推出 NVIDIA Mellanox UFM Cyber-AI 平臺,這款平臺將利用搭載人工智能 (AI) 的分析功能來偵測安全威脅和運作問題,以及預測網絡故障等情況,進而將 InfiniBand 數據中心的停機時間降到最低。NVIDIA指出,過去使用 UFM 平臺產品組合來管理 InfiniBand 系統,已有近十年的時間,而這款最新產品加入 AI 技術,運用實時與歷史遙測及作業負載數據,學習數據中心的運行節奏和網絡工作量處理模式。此平臺在這個基礎上追蹤系統健全及網絡修
- 關鍵字:
NVIDIA AI HPC
- 今年年初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于AI芯片的落地,有沒有帶來一些影響?利好是這個疫情在全球推動了數字化的加速,會導致數據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
- 關鍵字:
IPU GPU
- Intel這幾年全力投入AI人工智能,尤其在數據中心市場,擁有業內最完整的解決方案,Xeon CPU、Xe GPU(開發中)、Agilex FPGA、Movidius、Habana、eASIC……等等不一而足,可以靈活應對各種不同的工作負載,實現最優化加速。 今天,Stratix 10 FPGA家族迎來了最新成員“Stratix 10 NX”,號稱第一款專為AI優化的FPGA,通過定制硬件集成了高性能AI,可帶來高帶寬、低延遲的A
- 關鍵字:
Intel AI Stratix FPGA
- 6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當地時間周四,芯片制造商高通宣布推出全球首個支持5G和AI(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平臺RB5。 該公司表示,高通機器人RB5(Qualcomm Robotics RB5)平臺是專為機器人設計的,融合了該公司在5G和AI方面的專長。 該公司還表示,該平臺由大量硬件、軟件和開發工具組成,可以幫助開發者和制造商打造下一代具備高算力、低功耗的機器人和無人機。 在硬件方面,該平臺使用了該公司的QRB5165處理器、Kryo 585 CPU
- 關鍵字:
高通 5G AI 機器人平臺 RB5
- 英特爾公司近日正式發布第三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及全新的AI軟硬件產品組合,旨在進一步助力客戶在數據中心、網絡及智能邊緣環境中加速開發和部署AI及數據分析工作負載。作為業界首個內置bfloat16支持的主流服務器處理器,第三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能夠幫助圖像分類、推薦引擎、語音識別和語言建模等應用的AI推理和訓練更簡便地部署在通用CPU上。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至強處理器與存儲事業部總經理Lisa Spelman表示:“快速部署AI和數據分析對當今各類企業至關重要。英特爾一直致力于不斷強化處理器的
- 關鍵字:
AI FPGA IoT IDC
- 英特爾今天在線上舉辦了主題為“‘芯’存高遠 智者更強”的英特爾?數據創新峰會暨新品發布會。英特爾宣布推出最新的數據平臺產品組合,包括集成AI加速的英特爾?第三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英特爾?首個人工智能優化FPGA Stratix??10 NX、第二代英特爾?傲騰?持久內存、最新英特爾??3D NAND SSD及相關軟件解決方案,以在數據中心、云和智能邊緣領域支持客戶進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等工作負載的開發和部署,助力智能新基建建設,駕馭數字經濟新浪潮。以集成AI加速的英特爾?至強?
- 關鍵字:
英特爾 AI
-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 宋繼強博士 ?最近幾天,新冠疫情在北京再次升級,使總體向好的國內抗疫形勢變得嚴峻。剛剛重啟的生產生活被再次打亂,我們或許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得不面對防疫常態化這一現實。本周,我又開始切換到“云辦公、云生活”的狀態。遠程辦公、視頻會議已成習慣,孩子的課業交給了在線教育平臺,消費和娛樂的方式也變成了看網絡直播、聽云演唱會。在疫情這一特殊的場景下,一系列新型AI應用需求被全面激活,AI真正滲透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個科技從業者,我深知這些A
- 關鍵字:
英特爾 AI
- 指令集架構是處理器的抽象模型,目前主宰微處理器市場的主要指令集架構包括 ARM、MIPS、POWER 和 X86
等,經過多年的發展,上述架構已擁有穩定成熟的軟件生態,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為了獲取兼容性而引入了復雜冗長的指令,以及防止軟件生態的碎片化而采取了封閉式指令集維護,這使得客戶不可隨意擴展其該架構的指令集。在IoT/AIoT大行其道,定制化的硬件軟件(DSA/DSL)架構盛行的今天,這種封閉式的指令集架構存在的問題逐漸顯露。每個時代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色,處理器指令集架構也不例外, RISC
- 關鍵字:
譯芯科技 AI AIoT RISC-V
ai gpu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i gpu!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i gpu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i gpu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