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款產品有MT6592一般受到聯發科重視,近日聯發科高層齊聚北京,在北京為真八核舉行搶鮮體驗溝通會,邀請部份業內大咖、微博大V等體驗真八核的非凡之處,而媒體/公眾發布會則會在今天下午在深圳舉行。
此次溝通會更多MT6592的特性被提到,尤其是MT6592強大的軟硬件協同運算能力更是被許多業內人士贊賞,據現場資料顯示,搭載了MT6592真八核的產品使用瀏覽器觀看網頁可比同級別芯片功耗降低40%-50%,播放H.264視頻時功耗只有競品的60-70%,MT6592八核全部開啟高負載
- 關鍵字:
聯發科 八核
- “真8核心”新芯片亮相前夕,聯發科昨(19)日股價大漲4.2%、收盤價431.5元直逼前波新高432.5元,然瑞銀證券提醒,聯發科是該開始思考明年產品布局的時候,并順勢點出“LTE”與“64bit”等兩大不確定性。
程正樺表示,聯發科在2012至2013年的策略,一是將芯片從單核心一路升級至雙核心、4核心、甚至是8核心(絕大多數CPU都是ARM的cortexA7);二是透過制程升級(40納米提升至28納米)的方式降低成本
- 關鍵字:
聯發科 LTE 64bit
- IC設計聯發科將在明(11/20)日發表新款八核心芯片,據傳已獲多家手機廠商采用,可望為接下來聯發科芯片出貨帶來助益,今(19)日股價提前反應利多,股價漲幅一度達4%以上。
聯發科八核心芯片MT6589即將在11/20亮相,總經理謝清江表示,八核心芯片對聯發科而言是新的里程碑,技術面上有許多重要突破,包含散熱與電源消耗的情況更趨穩定,同時可兼顧效能,有助聯發科拓展中高階產品市場。
此外聯發科第4季底將推出LTE芯片,明年年中推整合型方案,搶攻4G市場商機,外資對聯發科的營運后市多仍
- 關鍵字:
聯發科 八核
- 臺灣4G標案落幕,對于4G效益,到目前為止都還陸續有大老板放炮質疑,不過全球發展4G已是可預見事實,隨基地臺基礎建設陸續展開,明年可以說是全球4G起飛元年,且隨終端裝置搭載4G規格將逐漸成為主流,各家芯片廠商無不摩拳擦掌,準備透過4G大翻身。研調機構Gartner研究副總裁洪岑維分析,明年4GLTE芯片戰局應仍是“一大四小”局面,高通將穩作龍頭地位,但聯發科等“四小”廠商緊追在后。
聯發科年底將推出首款LTE解決方案,LTE系統單芯片則預計于明年中
- 關鍵字:
聯發科 4G
- 臺灣4G標案落幕,對于4G效益,到目前為止都還陸續有大老板放炮質疑,不過全球發展4G已是可預見事實,隨基地臺基礎建設陸續展開,明年可以說是全球 4G起飛元年,且隨終端裝置搭載4G規格將逐漸成為主流,各家芯片廠商無不摩拳擦掌,準備透過4G大翻身。研調機構Gartner研究副總裁洪岑維分析,明年4G LTE芯片戰局應仍是“一大四小”局面,高通將穩作龍頭地位,但聯發科等“四小”廠商緊追在后。
聯發科年底將推出首款LTE解決方案,LTE系統單芯片則預計
- 關鍵字:
聯發科 4G
-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首席分析師呂家璈指出,臺灣的半導體業表現相當優異,主要是在于技術含量高,總體而言,未來五年臺灣半導體業有機會也有威脅。
臺灣的半導體業向來具有高度競爭優勢,如臺積電(2330)等向來是外資重要的投資組合之一。但隨著產業競爭態勢的改變,以及中國大陸當地業者的急起直追,臺灣半導體業的前景,已成為市場關注的重要議題。以下是呂家璈的專訪紀要。
問:臺灣半導體業未來五年將有哪些機會與威脅?
答:就科技業角度來看,臺灣的半導體業表現相當優異,主要是在于技術含量
- 關鍵字:
聯發科 IC設計
- 手機晶片大廠聯發科(2454)日前于法說上宣布,將于今年底推出首款LTE解決方案(包括AP+MODEM,預計將有四核及八核),至于LTE的系統單晶片(SoC),則預計于明年中推出。而關于后續全球4GLTE晶片競爭態勢,顧能Gartner研究副總裁洪岑維指出,明年全球4GLTE晶片戰局應仍是「一大四小」的局面,仍以高通(Qualcomm)穩坐領先地位,聯發科居次,接著則是英特爾(Intel)、博通(Broadcom)以及Marvell。惟他認為,高通明年全球4GLTE晶片市占仍將高達8~9成,且聯發科即
- 關鍵字:
聯發科 LTE
- 手機晶片大廠聯發科(2454)日前于法說上宣布,將于今年底推出首款LTE解決方案(包括AP+MODEM,預計將有四核及八核),至于LTE的系統單晶片(SoC),則預計于明年中推出。而關于后續全球4G LTE晶片競爭態勢,顧能Gartner研究副總裁洪岑維指出,明年全球4G LTE晶片戰局應仍是「一大四小」的局面,仍以高通(Qualcomm)穩坐領先地位,聯發科居次,接著則是英特爾(Intel)、博通(Broadcom)以及Marvell。惟他認為,高通明年全球4G LTE晶片市占仍將高達8~9成,且聯
- 關鍵字:
聯發科 LTE
- Garner研究副總裁洪岑維預估:2014年大陸4G芯片市占率高通將勝聯發科
聯發科今年年底將如期推出4G芯片,正式進入4G智能型手機芯片時代,領先其它同業向龍頭廠高通挑戰、分食4G市場。不過,研調機構Garner研究副總裁洪岑維昨(11)日指出,從目前中國移動等各國電信營運商進度來看,明年高通在4G芯片市場仍可以穩拿9成上下的市占率,即使是在大陸市場,高通的市占率仍然將持續超越聯發科。
聯發科將在本季如期推出MT6592的4G芯片,不過初期其公板設計仍是由AP加一個MODEM的組
- 關鍵字:
聯發科 4G芯片
- 研調機構ICInsights預估,手機晶片廠聯發科今年營收可望達45.15億美元,將躍居全球第16大半導體廠。
根據ICInsights預估,英特爾(Intel)今年營收將約483.21億美元,較去年減少2%,不過,仍穩居全球半導體龍頭地位。
三星(Samsung)及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將分別居全球第2及第3大半導體廠;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將位居全球第4大半導體廠。
海力士(Hynix)盡管中國大陸無錫廠發生火災意外,不過ICInsights預估,海力士今年營
- 關鍵字:
聯發科 智慧手機晶片
- 聯發科(2454)總經理謝清江于法說會上表示,聯發科將于今年底正式量產八核晶片MT6592、采28奈米HPM制程,為全球首款八核晶片,也讓智慧型手機晶片的核心數之爭煙硝再起。只不過,短期來看,以平價高品質為訴求的雙核晶片,以及主打中、高階市場的四核晶片,應仍會是手機晶片市場的主流。聯發科自己也坦言,明年八核晶片的滲透率還要觀察。
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日前才回嗆,抱持「核心數越多就越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想法很愚蠢(silly),并宣示高通「不做蠢事」,不會跟進推出八核晶片。不過
- 關鍵字:
聯發科 八核智能機
- 手機芯片廠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表示,目前28納米制程只有臺積電一家晶圓代工伙伴,未來先進制程臺積電也將是最大合作伙伴。
謝清江今天與媒體餐敘。面對媒體提問聯發科制程技術推進進度,謝清江指出,即將于20日正式發表的8核心智能手機方案將采臺積電28納米HPM制程。
謝清江說,目前聯發科28納米制程技術只有臺積電一家合作伙伴。破除聯發科轉單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的市場傳言。
謝清江表示,LTE芯片因集成度高,須采用20納米制程技術;聯發科預計明年下半年制程技術
- 關鍵字:
聯發科 臺積電 晶圓
-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Cook)預告這一季將是“iPad圣誕”,不但讓非蘋的國際品牌廠嚴陣以待,更是讓過去第4季強攻外銷的大陸白牌平板業者,拉起警報展開機海戰計劃。
看準非蘋客戶需求,聯發科在本季快速推出平板電腦新芯片,迅速卡位搶市占,預料聯發科今年第4季淡季期間,平板電芯片的出貨量將逆勢成長,下半年平板電腦芯片出貨量將較上半年成長逾1倍,今年力奪全球2成市占率。
今年上半年聯發科的平板電腦芯片出貨量約600萬套,在下半年快速推出多款平板電腦新公板設計芯片,
- 關鍵字:
聯發科 平板芯片
- 或許這場智能手機領域的芯片戰爭,正是智能手機廠商們期待已久的。
昔日,小米手機是高通陣營中一員猛將,第一代小米手機采用高通1.5G雙核芯片,祭出了宣稱“性能最強”智能手機的大旗,將智能手機芯片參數這一原本較為后臺的概念帶到消費者眼前。
在小米手機問世前,高通就已經在業內聲名大噪,各類高端智能手機幾乎都配有一顆“高通芯”。小米手機上市后不久,2013年3月高通在中國正式發布了其旗艦移動處理器Snapdragon系列的中文名“
- 關鍵字:
聯發科 高通 智能手機
-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Cook)預告這一季將是“iPad圣誕”,不但讓非蘋的國際品牌廠嚴陣以待,更是讓過去第4季強攻外銷的大陸白牌平板業者,拉起警報展開機海戰計劃。
看準非蘋客戶需求,聯發科在本季快速推出平板電腦新芯片,迅速卡位搶市占,預料聯發科今年第4季淡季期間,平板電芯片的出貨量將逆勢成長,下半年平板電腦芯片出貨量將較上半年成長逾1倍,今年力奪全球2成市占率。
今年上半年聯發科的平板電腦芯片出貨量約600萬套,在下半年快速推出多款平板電腦新公板設計芯片,包括MT
- 關鍵字:
聯發科 平板芯片
聯發科介紹
MTK是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簡稱,英文全稱叫MediaTek。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公元1997年,是世界頂尖的IC專業設計公司,位居全球消費性IC片組的領航地位。產品領域覆蓋數碼消費、數字電視、光儲存、無線通訊等多大系列,是亞洲唯一連續六年蟬聯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唯一的華人企業,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亞洲企業50強”。
聯發科技作為全球IC設計領導廠商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