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崛起 威脅臺灣半導體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首席分析師呂家璈指出,臺灣的半導體業表現相當優異,主要是在于技術含量高,總體而言,未來五年臺灣半導體業有機會也有威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9394.htm臺灣的半導體業向來具有高度競爭優勢,如臺積電(2330)等向來是外資重要的投資組合之一。但隨著產業競爭態勢的改變,以及中國大陸當地業者的急起直追,臺灣半導體業的前景,已成為市場關注的重要議題。以下是呂家璈的專訪紀要。
問:臺灣半導體業未來五年將有哪些機會與威脅?
答:就科技業角度來看,臺灣的半導體業表現相當優異,主要是在于技術含量高。如以往的PC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商機逐漸由美轉臺,甚至最后連設計都交由臺灣負責就是最好的明證。
不過臺灣半導體業的前景也不是完全的一片光明。隨著中國半導體IC設計業的快速崛起,如展訊已宣稱三至五年內要成為亞洲最大的IC設計公司,將可能對臺灣的半導體業形成威脅,這是應該密切注意的焦點。
問:如何看待以臺積為首的臺灣晶圓代工產業前景?
答:臺積電優異的制程技術向來是最大的競爭優勢。不過,現在也面對強勢競爭對手的步步進逼。如28與40奈米制程雖然整體市場需求頗佳,但已有同業開始搶單,對臺積電來說,已形成一定的競爭壓力。對于以臺積電為首的臺灣晶圓代工業而言,目前看來,微型伺服器與相關穿戴式裝置,或將是未來發展的新機會。
問:臺灣IC設計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答:以產業龍頭聯發科為例,雖然目前看來,以往大陸功能型手機每季需求高峰可達1.5億支,而目前中國市場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已達50%至60%,成長性轉趨緩慢,即便加上平板也僅約6,500萬個單位,不及過去的一半。
不過,若提升出口比重,將中國以外的海外需求納入計算,不排除可上看2億個單位。因此,聯發科未來基本面表現,除了大陸市場外,其他海外市場能否順利搶占一席之地,將成為重要的關鍵因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