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15全年來看,Fitbit仍然以2100萬支的出貨量高居市場之冠,出貨較2014年成長將近一倍,而小米以1200萬支位居第二,,全年成長更達到951.8%,僅以40萬支的差距領先蘋果。Garmin及三星分別以330萬支及310萬分居四、五名。
市 場分析機構IDC公布2015年第4季全球穿戴裝置報告。在運動量測裝置及Apple Watch受到消費者喜愛推升下,上季全球出貨2740萬支穿戴裝置,較一年前成長126.9%,這也帶動2015年全年出貨7810萬支,比2014年 增加171.6%。
關鍵字:
小米 Fitbit
時隔19個月,小米科技于2月24日發布新款旗艦機型小米5。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在發布會上稱,小米5是“一場關于優雅的想象”。
站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的聚光燈下,雷軍不遺余力地介紹小米5的產品特點——高配置、高性價比,這兩個關鍵詞也常用來描述小米以往的產品特點。
長期以來,作為國內創業公司中的絕對明星,小米的鐵人三項“硬件、軟件、互聯網”打法廣為熟知,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跟進智能手機市場,小米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
關鍵字:
小米 小米5
當下的互聯網智能家居領域,很有當年泡沫來臨的勢頭,概念包裝都很好,但產品呢?產品是決定公司未來的核心,在智能家居的布局也是一樣,互聯網泡沫隨時可能破滅,是時候重新考慮一下自己的智能家居策略了!
關鍵字:
智能家居 小米
I 概況
中國手機品牌如今出海繁忙,從華為、聯想等老牌手機廠商,到以alps為代表的代工手機,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踏上了國際化的征程,并且已經在全球成為了一支重要的力量。
據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發布的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情況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9億部,其中來自中國的手機品牌合計出貨量高達5.39億部。也就是說,在2015年全球賣出的智能手機中,就有四成左右是中國品牌的智能手機。從默默無聞的”打工者”,到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
關鍵字:
大數據 小米
MWC今年的重頭都是VR,國內的手機已經是過去式了,世界已經開啟了一片新天地,國內還在玩搶購營銷,永遠不是一個調調上。
關鍵字:
VR 小米
早在去年8月就有傳聞稱,小米正考慮自主研發手機芯片,與高通達成了新的授權協議,進一步為自主研發芯片奠定了基礎。
關鍵字:
小米 芯片
小米之死不是危言聳聽,現在的局面對于小米來說幾乎很難找到優勢,在這種大劣勢的情況下,小米是就此沉淪還是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字:
小米
小米多元產品的發展,華為更專注本業,且透過電信設備、手機等一條龍的經營型態,配合技術與品牌力深化,這也許就是關鍵吧。
關鍵字:
華為 小米
在互聯網時代,市場份額是表象,速度才是真相,而小米現在市場份額這么高,但是失去了速度。
關鍵字:
小米
2015魅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榮耀,但也給它的脖子套了掙不掉的枷鎖。
這場來自資本的甜蜜束縛,正帶著魅族一步步脫離原先的軌跡。
2016年1月22日,魅族科技創始人黃章現身年會,稱2016年公司的目標是——“穩增長,創利潤,挺進IPO”。
言簡意賅,我們需要活下去。
至于怎么活?魅族說了不算。
被資本市場綁架
在智能手機這樣一個對“用戶滿意度”極其依賴的行業中,魅族從來就不是一家“用戶
關鍵字:
魅族 小米
英國倫敦商學院客座教授、牛津大學圣艾德蒙學堂研究員LindaYueh最近在《金融時報》刊文,她認為中國科技企業已經從國內市場轉向國外擴張,未來西方科技企業的主導地位將面臨挑戰。蘋果和谷歌(微博)高高在上的地位將被中國企業占據。
蘋果目前的營收60%來自iPhone,銷售的手機也有三分之二來自美國之外,正是在海外市場上蘋果面臨中國便宜品牌的激烈競爭。在LindaYueh看來,真正威脅蘋果的不是三星,而是中國智能手機企業,尤其是緊隨蘋果的華為小米和聯想。
與此同時,另一項研究數據似乎也在佐證著
關鍵字:
華為 小米
小米的進來是否會像他在智能手機領域一樣,成為一個攪局者,將PC市場再次洗牌?是否真如楊元慶所說,小米、華為的進入會讓消費者再次將目光聚焦在PC市場,讓PC市場再次熱起來?
關鍵字:
華為 小米
魅族希望獲得新一輪融資,并盡早上市,在于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對魅族不一定很有利。
關鍵字:
魅族 小米
芯片市場競爭已經白熱化,技術門檻過高,如果沒有打算長時間的資金、人力和研發的投入,博噱頭容易但難成氣候。
關鍵字:
華為 小米
國內手機廠商就是水軍太多,黑子太多,你在網上根本不敢說一句不好,小編先走了,微博還有一大堆回復等著我呢。
關鍵字:
小米 華為
小米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小米!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小米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小米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