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倘若中天信的老板真的失聯,4000名員工工資未發,那估計路邊攤的說辭就會成為了現實:“老板跟著他小姨子跑了,原價3000、4000的錘子,現在只要二十塊,統統只要二十塊!二十塊你買不了吃虧,二十塊你買不了上當……”
- 關鍵字:
小米 華為
- 在PC行業有英特爾與AMD的相互競爭才造就了現在電腦如此親民的價格,而移動端的競爭現在看起來還不夠激烈,國產芯片的發展是我們喜聞樂見的事情,在技術上創新的同時我們更希望能夠在性能得到保證。
- 關鍵字:
小米 華為
- 12月17日消息,在第二屆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表示,之所以做小米,是因為看到了商品過剩,大家對品質要求更高的趨勢。 在他看來,原來中國商品稀缺,商品只要做出來就有人買,所以大家沒動力改變,但現在,商品過剩,相應的大家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現在把產品忽悠給消費者,消費者就有大量的途徑傳播這個產品的相關內容,且壞評價比好評價傳播得快得多”,因此,市場對好產品的需求是越來越大的。 雷軍說,正是看到了這個趨勢,他才做了小米。“這里面最最重要的是我們對新國貨的理
- 關鍵字:
小米 雷軍
- 小米的經營模式向來是復制對手的產品,并以相對低的價格快速殺入市場。往好處看,小米進入無人機或許可讓費者的購入門檻大幅降低,但想必有許多無人機廠商會恨得牙癢癢。
- 關鍵字:
小米 無人機
- 12月17日下午消息,世界互聯網大會今日繼續在烏鎮舉行,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烏鎮論道·數字中國”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雷軍表示,小米會繼續聚焦手機、電視和路由器三大核心業務,并利用小米模式布局生態鏈企業,并透露以空氣凈化器、手環、移動電源、插線板等為代表的生態鏈企業目前已有56家。 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 此外,雷軍繼續圍繞一直倡導的“新國貨”思路,表示希望效法日本索尼、韓國三星,成為中國新國貨的代表,帶動整個中國制造業的進步。 雷軍希望通過小米和小米生態鏈企業,改變大眾心
- 關鍵字:
小米 智能電視
- 小米的生態鏈比國內其他公司都要完善,但是這個生態鏈的大腦:小米手機,現在卻遇到了某些麻煩。
- 關鍵字:
雷軍 小米
- 12月15日消息,“2015年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終端分論壇上,中移動終端公司副總經理馬景新公布了今年1-10月,中移動4G市場Top10排名,分別是蘋果、小米、vivo、華為、OPPO、三星、酷派、聯想、魅族和金立。
據介紹,在價位分布方面,中移動4G市場700-200元價格段份額47%,200元以上份額為36%,700元以下份額為17%。
2015年1-11月,支持中移動頻段4G入網772款,占比81%;2015年1-10月,中移動銷售4G終端2.56億部
- 關鍵字:
蘋果 小米
- 華為整個已經魔怔了,什么都要和小米比,這是要趕盡殺絕的節奏。
- 關鍵字:
榮耀 小米
- 隨著智能電視行業的快速發展,智能電視產品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尤其是大屏4K智能電視更是消費者們的首選。那么問題來了,在諾大的智能電視市場,誰才是最受歡迎的哪一個呢?會是夏普、海信索尼這些老牌廠商嗎?
- 關鍵字:
小米 索尼
- 正牌的Google Play快來了,國內這些不作為的應用商店快好好收拾收拾自家的東西吧,我下個應用能多個XX全家桶,國內的商店能信?
- 關鍵字:
騰訊 小米
- 樂視也是走的互聯網營銷的之路,和小米太相似,小米是達到一定體量才開始鋪路,只是樂視一開始就把自己鋪的很大,文章把樂視吹上天了,也是讓人醉醉的。
- 關鍵字:
小米 樂視
- 小米全球運營副總裁雨果·巴拉(Hugo Barra)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小米已經支持56家創業企業,它們希望這些企業能為自己制造智能設備,從而將業務范圍擴展到智能手機之外,成為真正的消費電子巨頭。 小米估值高達450億美元,它銷售電視、智能手機、平板和WIFI路由器,所有這些產品都是自己生產的。它還銷售凈水器和耳機,這些卻并不是自己生產的。 扶持創業公司只為建立生態系統 為了拓展產品線,小米選擇了另一條路,它向大量創業企業投資,讓這些企業為自己生產產品。
- 關鍵字:
小米
- 伴隨小米、華為等國產手機布局美國市場的步伐不斷提速,自然會有越來越多NPE把小米、華為等當作攻擊的“靶心”,那么,懷揣“美夢”的小米、華為等國產手機,到底該如何應對來專利侵權訴訟“圍剿”?
- 關鍵字:
NPE 小米
- 進駐傳統PC市場,小米能否抵御傳統PC廠商的巨大品牌效應?在PC市場飽和的當下,小米是新手一個,又會遇到怎樣的勁敵?
- 關鍵字:
小米 神州
- 目前在售的幾款手機銷售情況并不理想,推出調整不大的新品更會增加劇銷售難度。
- 關鍵字:
小米 高通
小米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小米!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小米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小米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