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李克強總理考察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北京大學召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座談會,53所在京的部屬、市屬、民辦高校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李克強在會上作重要講話,強調現在到了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發展的階段,應該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踐行知行合一。現將李克強總理講話中關于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全力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的部分內容摘選如下。
對學校來說,培養人是最根本的。要塑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還要有精神追求,這些都與創新緊密相連
- 關鍵字:
中國制造
- “我們要打一場制造業的‘攻堅戰’,用先進標準倒逼‘中國制造’升級。”李克強總理在4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
當天會議決定實施《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李克強說,堅持標準引領,建設制造強國,是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改善供給、擴大需求,促進產品產業邁向中高端。
他強調:“要提振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信心,支撐制造業提質增效,提升國際競爭力。&rd
- 關鍵字:
中國制造
- 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一個充滿傳統色彩的詞匯,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引發代表委員們熱議。他們認為,弘揚“工匠精神”將帶動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促進企業精益求精、提高質量,使認真、敬業、執著、創新成為更多人的職業追求。
國家層面:從“制造大國”變為“制造強國&rdquo
- 關鍵字:
中國制造
- 夸大甚至神化美歐日科技對中國的領先優勢,一直是傳統,但是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妄自菲薄,中國制造業正在越來越強,我們沒有理由不對自己的制造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 關鍵字:
德國制造 中國制造
- “中國制造”不像我們想象那么強大,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我們的制造業還沒有升級,制造業者已開始撤離,中國在制造業上要走的路有多長?30年真的不算長。只是在當前的環境和價值取向下,由誰來走完制造業的下一個30年?
- 關鍵字:
中國制造
- 2016年是《中國制造2025》落實關鍵第一年,也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們期望制造業國產化進程順利推進,期望“中國制造”能夠華麗變身“中國創造”。我想,這應該是每一位中國人的2016年新年愿望。
- 關鍵字:
中國制造
- 美媒稱,“中國制造”品牌長期以來代表著數量而非質量,代表著低廉價格而非一流產品。但這種情況正開始改變。在幾十年來一直生產粗制濫造的產品后,中國的產品質量正悄悄地逐步提升。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12月20日報道,從服裝和家用器具到手機,事實正在證明,中國商品現在與日本制造的產品同樣耐用,與臺灣地區等高科技中心制造的產品幾乎同樣精密。
報道稱,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曾生產玩具,但到上世紀80年代時轉向制造節能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中國正以同樣的方式消除
- 關鍵字:
中國制造
- 真正拉開中國制造業貧富差距的,除了客戶、政策等外部因素外,更核心的因素則是企業本身,一種工匠精神,一種基本功精神,現在到了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智造的時候,這個行情沒有快速賺錢的途徑,也容不下急功近利的人。
- 關鍵字:
中國制造
- 富士康的環境已經領先全國90%的制造業,雖然不完美,但一直在努力。
- 關鍵字:
中國制造 富士康
- 正所謂殊途同歸,海爾也好,格力也罷,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是最好的。
- 關鍵字:
格力 中國制造
- 人民幣升值,中國或成最大輸家,人民幣貶值,中國將成最大輸家之類的高見,工業4.0中國或成最大輸家,但是中國還是好好的,經濟學家唱衰中國已成日常。
- 關鍵字:
工業4.0 中國制造
- 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業凈出口居世界第一位,起重機制造業增加值在世界占比例達到20.8%。
- 關鍵字:
起重機 中國制造
- 我國制造業規模世界第一,但產品質量缺乏競爭力,長期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質量是實體經濟的核心競爭力,若想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那么提升產品質量是我國制造業的必然選擇。
- 關鍵字:
中國制造
-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加工廠”,數以萬計的商品打著“中國制造”的牌子走向世界,而中國產品全球熱銷一大原因便是價格低廉,但是低廉也被認為低質.
- 關鍵字:
中國制造
- 中國制造不是在萎縮,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在前進:智造、知識產權,這才是制造業正確的前行方式。
- 關鍵字:
歐姆龍 中國制造
中國制造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中國制造!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中國制造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中國制造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