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報導朝鮮半島情勢一度緊張,引發市場聯想一旦韓國經濟受創,位于韓國的全球前兩大面板廠恐暫時無法順利出貨,讓臺灣面板廠得利。但目前情勢趨緩,面板業者說,應不受影響。
南韓海軍天安艦上周五在黃海執行勤務時沉沒,媒體報導一度懷疑遭北韓發射魚雷擊中,后經調查認為,并非北韓所為,因此,兩韓情勢趨于緩和。
韓國擁有全球前兩大面板廠三星、樂金顯示器,若情勢持續緊張,恐沖擊經濟,甚至造成產業暫時停擺,兩大面板廠將無法順利出貨,進而拉抬面板價格上漲,臺灣面板廠如新奇美電子、友達光電等,可望因此得利。
- 關鍵字:
三星 面板
- 總部在亞太地區的半導體供應商,2009年合計營業收入實際增長2.3%,從2008年的435億美元上升到445億美元。相比之下,2009年全球半導體營業收入銳減11.7%,從2008年的2602億美元降至2299億美元。
“去年芯片產業形勢黯淡,而亞太地區的供應商卻設法實現了增長,因為他們專注于熱門半導體產品而且受益于該地區的強勁需求,”iSuppli公司市場情報服務資深副總裁Dale Ford表示,“這些廠商中有一些是2009年熱銷產品領域中的主要廠商,包括N
- 關鍵字:
三星 芯片
- PCB大廠健鼎也搭上并購順風車,3月22日公告將參與弘捷私募案,將以3.5元認購1億2000股,總金額4.2億元,預計持股比例上限將達53.48%。
繼瀚宇博德宣布將競標精成科4成持股之后,健鼎緊接著也公告將取得弘捷私募案,預計最少將可以拿下弘捷51%的股權與3席董事。健鼎內部評估以4.2億元的價格,可以快速在臺灣建立新的生產基地,可以說相當值得。
健鼎指出,今年以來,內存模塊PCB需求強勁,礙于臺灣廠產能有限下,因此決議出資買下弘捷,以達到快速取得產能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弘捷臺灣廠房即
- 關鍵字:
三星 PCB
- 近期內存價格的持續上漲讓DRAM芯片廠商嘗到了甜頭,不過在包括三星、美光、力晶等在內的DRAM廠商看來,好光景來之不易,不應該一味擴大產能惡性競爭而重新導致DRAM內存暴跌。
韓國三星半導體業務總裁權五鉉日前表示,DRAM制造商不應該盲目擴大產能,而應當把大規模投資放在提升技術水平上。美國美光官方近日也表示,今年無意擴大DRAM產能,而是將全力投入制造工藝升級,進一步增強其在DRAM市場的競爭力。臺灣力晶半導體董事長黃崇仁同樣認為,廠商們在對待產能的問題上應當更加謹慎,避免重蹈當年的覆轍。
- 關鍵字:
三星 DRAM
- 前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s)會長李健熙(Lee Kun-hee)已恢復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會長職務,距宣布引退后23個月重返三星管理階層。
據韓聯社(Yonhap)報導,三星發言人表示,李健熙決定重回三星電子擔任會長一職,重新回到經營第1線。
2008年4月22日李健熙因涉及逃漏稅及貪污的調查下臺,2009年8月李健熙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 3年,緩刑5年,日前韓國總統李明博赦免李健熙,希望李健熙幫忙韓國爭取冬季奧委會主辦權,而2010年3月24日三
- 關鍵字:
Samsung 電子制造
- 繼三星,力晶等內存芯片大廠對內存芯片產能提升事宜公開發表意見之后,美光公司近日也表態稱他們今年沒有提升內存芯片產能的計劃,美光表示他們將專注與縮 減內存芯片的制程尺寸,以便提升自己的產品競爭力。不久前,三星公司芯片部門的首腦人物Oh-Hyun Kwon同樣曾公開表態稱內存芯片業者不應盲目表態將增加內存芯片的產量,而是應當把注意力放在提升產品制程工藝方面。而力晶公司主席Frank Huang也呼吁內存業者提升芯片產能時要非常謹慎,以避免犯下和過去一樣的錯誤。
2005年,全球多家內存芯片廠為了擴增
- 關鍵字:
三星 內存芯片
- 產業科技的不斷飛躍促使投影產業越來越普及化,當下的投影機在畫面上已經逐漸趨近于成熟,雖然還有不少提升的空間,但是已經足夠滿足普通用戶的需求,然而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投影機的光源問題,無疑成為了當下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隨著LED光源的出現,投影機領域掀起了一陣革新的狂潮,也正是LED光源的出現,讓人們看到降低投影機使用成本的最大曙光,上萬小時的使用壽命讓人們不用再為更換昂貴的燈泡而發愁,在人們還沒有來的急為這種新生的高新技術雀躍的時候,LED光源的亮度劣勢讓人們不敢恭維。在經過兩年的發展,LED投
- 關鍵字:
三星 LED光源 投影機
- 在 2009年日本橫濱舉辦的「平面顯示器應用產品展覽會暨研討會」中,國際大廠包括SHARP、Samsung、LG Display、AUO、CMO等臺灣、日本及韓國廠商,紛紛推出在綠色節能設計方案,特別是省電技術優勢的E-Paper Display、AM-OLED、LED Backlight、以及Pixel in Memory等領域
在 2009年日本橫濱舉辦的「平面顯示器應用產品展覽會暨研討會」中,國際大廠包括SHARP、Samsung、LG Display、AUO、CMO等臺灣、日本及韓國廠商
- 關鍵字:
Samsung FPD 綠能 3D 觸控
-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半導體事業社長權五鉉(Dr. Oh-Hyun Kwon)16日來臺參加全球半導體聯盟(GSA)論壇,吸引DRAM業者紛前來聆聽龍頭廠對景氣風向球。權五鉉表示,2010年下半DRAM價格可以維持穩定,未來DRAM業者不應一昧地追求價格和成本,而是要節制瘋狂擴充產能;力晶董事長黃崇仁在現場亦舉手建言,呼吁大家不要再亂投資擴產,要追求合理價格更勝于超額利潤;此番臺、韓存儲器廠高層過招,成為整個論壇最大高潮。
權五鉉16日在GSA論壇發表有關半導體市場及
- 關鍵字:
Samsung DRAM DDR3
- 據國外媒體昨日報道,三星一位高管證實,公司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一款類似平板電腦的新產品。三星表示,該產品兼具平板電腦的外表和臺式機的接駁底座,具有強大的處理和上網能力,有望滿足諸多消費者的需求。
三星擬下半年推類平板電腦
三星澳大利亞IT部門主管菲利普·牛頓(Philip Newton)表示,雖然這款設備外型類似平板電腦,但卻具有PC級別的處理和網絡連接能力,而這正是蘋果新推出平板電腦iPad的兩大軟肋。
牛頓在新加坡召開的三星論壇一次小組討論上表示:“目前手
- 關鍵字:
三星 平板電腦
- 據消息來源透露,三星公司的芯片制造技術發展戰略可能發生較大的變化,他們正在考慮轉向使用gate-last工藝制作high-k器件。按照三星原來的計劃,他們將在年內推出的28/32nm制程芯片產品中使用gate-first工藝來制作high-k型器件。不過也有人認為三星很可能只在28/32nm制程 中才會采用gate-first工藝,而在22nm制程則會轉向采用gate-last工藝。于此同時,三星芯片代工業務部門的副總裁Ana Hunter則拒絕就三星轉向gate-last工藝事宜發表任何評論。
- 關鍵字:
三星 Gate-last
- Yonhap News 7日報導,根據業界消息顯示,在液晶面板需求增加的情況下,目前臺灣液晶面板廠商正因玻璃基板缺料而生產受阻,南韓液晶面板廠商的產能則維持滿載。報導指出,友達(2409)、奇美電(3009)與華映(2475)等廠商的產能利用率介于70-80%之間,全球液晶面板前兩大廠商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與LG Diaplay Co. Ltd.(LGD)的生產線產能利用率幾乎達100%。報導中提到,近期臺灣與日本兩地遭地震侵襲也造成當地某些液晶玻璃基板
- 關鍵字:
Samsung 液晶面板
- 過去,芯片代工業的四巨頭是:特許公司,IBM公司,臺積電公司和聯電公司,除了這些廠家之外,大陸的中芯國際也是一家很有實力的代工廠商。不過現 在,芯片代工業的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眼下臺積電仍然站在老大位置上,不過他們最近遭遇了40nm制程良率事件,而且才剛剛從這起事件的陰影中走出來。IBM則仍然是高端代工市場的No1,不過這家廠商的產品數量相對較少,屬于“陽春白雪級”的代工商。而聯電則似乎已經跌出了第一技術方陣,其大客戶之一信立公司甚至已經與臺積電“私奔&rd
- 關鍵字:
三星 EDA
- 編者點評(莫大康 SEMI China顧問):中芯國際在高端技術中又有新的進步,值得慶賀,中芯國際在有限的條件下爭取進步是夠困難的,但是有時形勢逼迫我們,非進不可。中芯國際面臨的問題表面上看是個盈利問題,實際上反映的是人材,技術,市場和資金等具有綜合性。所以在高端代工中如果沒有特色,缺乏足夠的IP, 及配套的服務能力及長遠的發展規劃 要想爭搶大fabless的訂單是很難的, 而且形勢在逼迫我們, 要盡快的成功。
2010年,中芯國際將加強65納米的嵌入式工藝平臺和32納米關鍵模塊的研發;同時力爭
- 關鍵字:
三星 LED
- 為應對LED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天津三星LED有限公司決定增資擴產,增資后公司投資總額將達到1.8億美元,注冊資本達到6000萬美元。
據悉,天津三星LED有限公司于2009年4月在開發區注冊成立,是三星LED株式會社的全資子公司,也是三星集團以發展21世紀“綠色產業”為主題而成立的重要產業部門。公司專門從事新型電子零部件(LED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制造。
- 關鍵字:
三星 LED
三星(samsung)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三星(samsung)!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三星(samsung)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三星(samsung)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