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國外媒體報道,2002年當三星電子市值超過索尼的時候就引起了市場震驚,這標志著三星電子成為全球電子行業真正的主要成員,從那時開始三星的品牌形象就開始持續改進。目前,這個世界排名第二的韓國電子巨頭的市值將要趕上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
分析師預計三星電子市值將在一年左右時間超過英特爾。因為自從始于雷曼兄弟倒閉的全球經濟危機席卷全球以來,三星電子經歷了個非常成功的一年。截至去年年底,三星電子在全球內存芯片市場的份額從21%上升至了27%。三星電子同時還是全球最大的電視制造商以及排名第二的手機制造商。三
- 關鍵字:
三星 內存芯片 液晶面板
- 三星LG投資大陸面板市場
三星和LG是全球位列第一、第二的液晶面板供應商,其產能占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供應市場的半數左右。同時二者也是全球“高檔液晶面板”產品的 “唯一”供應商——日本夏普、松下并不對外供應面板產品,同時臺系面板被認為整體品質水平略低于韓系產品。分析認為,二者爭相在國內推出“8代線”投資計劃無疑具有“競爭戰略上”的針對性。
據悉,三星公布在華液晶面板項目的消
- 關鍵字:
三星 液晶面板 液晶電視
- 受大陸提供優惠政策和內需市場不斷成長吸引,近來面板大廠紛紛前往大陸設廠。然液晶電視(LCD TV)恐于2012年供過于求,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將采不同策略因應。
據Korea Times報導,三星高層表示,近期各廠商于大陸興建的新面板廠最快于2011年下半開始量產,2012年后恐因供給過剩造成LCD TV利潤下滑,一切需看大陸市場需求能否持續成長。
面對LCD TV利潤可能下滑的風險,三星將采雙元策略,于南韓生產欲銷往
- 關鍵字:
三星 LCD 面板
- LED背光應用導入大尺寸液晶電視,從過去的曲高和寡已快速成為市場上的耀眼明星,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從2009年3月推出LED TV后,截至7月銷售量已突破70萬臺大關,業界更預估,2009年LED液晶電視的出貨量可望上看450萬臺,當品牌大廠陸續推出LED背光電視新品上市之際,唯獨Sony對LED液晶電視的布局遲遲未對外公布,隨著在全球液晶電視市占節節敗退,似乎Sony頗有借著LED背光液晶電視力挽狂瀾的意味。
由于LED背光源價格成本偏高,先前Sony僅將LED背
- 關鍵字:
三星 LED背光 液晶電視
- 據國外媒體報道,2002年當三星電子市值超過索尼的時候就引起了市場震驚,這標志著三星電子成為全球電子行業真正的主要成員,從那時開始三星的品牌形象就開始持續改進。目前,這個世界排名第二的韓國電子巨頭的市值將要趕上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
分析師預計三星電子市值將在一年左右時間超過英特爾。因為自從始于雷曼兄弟倒閉的全球經濟危機席卷全球以來,三星電子經歷了個非常成功的一年。截至去年年底,三星電子在全球內存芯片市場的份額從21%上升至了27%。三星電子同時還是全球最大的電視制造商以及排名第二的手機制造商。三
- 關鍵字:
三星 內存芯片 手機
- 臺灣市場期待中國大陸十一長假提振面板產業的買氣,不過摩根士丹利、德意志證券卻接連針對庫存問題、遲遲無法登陸設廠等發表疑慮。摩根士丹利甚至直言,面板價格已經到頂點,已是一個月內第三次發表看壞面板的研究報告。
摩根士丹利科技產業分析師王安亞表示,根據他在大陸實際走訪,大陸第四季需求將比第二、三季明顯下滑,而且市場對于大陸十一買氣過分高估。王安亞表示,十一長假讓10月份面板的月增率跳升至四成以上,但西方經濟體占全球一半以上的面板需求,這才是關鍵。
王安亞認為,圣誕節就是測試圣誕節買氣的最佳時點,
- 關鍵字:
三星 面板
- 韓國三星電子計畫于今年10月底前停止使用8寸晶圓生產DRAM,將DRAM的生產全數轉為使用12寸晶圓,以藉由使用產能效率較高的大尺寸晶圓來提高DRAM的成本競爭力。
報導指出,三星電子計畫于10月底前停止在美國德州奧斯丁(Austin)半導體工廠內生產使用8寸晶圓的DRAM,加上三星電子已于今年初停止京畿道華城工廠的8寸晶圓DRAM生產,故待奧斯丁工廠停止生產后,三星電子的DRAM生產將全數轉為使用12寸晶圓。
彭博社曾于日前轉述韓國網路媒體“E-Daily”報導指
- 關鍵字:
三星 DRAM 晶圓 NAND
- 據The Korea Herald報導,全球芯片大廠英特爾(Intel)市值被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迎頭趕上,同時,手機大廠諾基亞(Nokia)市值已落后三星電子。全球經濟不景氣期間,南韓科技廠商競爭力增加、市值上揚,歐美競爭對手市值則下降。
根據Korea Exchange資料,2008年9月英特爾市值為1,269億美元,三星電子僅761億美元,但至2009年8月25日英特爾市值降為1,069億美元,三星電子市值則躍升至1,010億美元,一年內雙方差距由508億美元
- 關鍵字:
三星 手機 市值
- 由于終端大量應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市場規模節節攀升,OLED在2008年的整體營收規模已達6億美元,預計到2016年,將大幅成長至7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36%,整體產業呈現快速成長的態勢。
事實上,受到終端業者的青睞,包括三星(SamsungElectronics)、諾基亞(Nokia)、索尼愛立信(SonyEricsson)等知名品牌業者,紛紛在2009年上半時,推出主動矩陣式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手機,使得2009年第1季,全球AMOLED的營收首次超越被動矩陣式有機發
- 關鍵字:
三星 OLED PMOLED AMOLED
- LED背光液晶顯示器近期在市場上頻頻露臉,顯示器采用LED背光作為LED背光源三大應用中成長最為緩慢的領域開始起跑。LEDinside預估,2009年下半年全球LED背光顯示器市場滲透率不超過1%,到2012年可望達到35%。
廠商重推,消費者是否買單?
LED背光技術很早就應用到顯示器領域,由于最先上市的產品顯示色彩和均勻性上還有所欠缺,再加上價格過高,在市場上并沒有取得像樣的成績。隨著LED光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將LED導入顯示器中對產品價值的提升愈加明顯,越來越多的廠商也都加入了開發L
- 關鍵字:
三星 LED背光源 顯示器
- 美國從事半導體相關市場調查的IC Insights發布預測稱,NAND閃存市場將迎來價格上升局面。IC Insights預測,由于在需求增加的情況下各大廠商減少設備投資,造成供需緊張,因此到2012年之前平均銷售價格將繼續保持上升趨勢。
IC Insights自1993年開始就NAND閃存市場進行調查以來,NAND閃存的供貨量低于上年業績的只有2001年一次。該公司預測,今后到2013年供貨量將穩步增加。全球經濟低迷的2009年也不會例外。
供貨容量也將大幅增長。即使是全球經濟低迷的200
- 關鍵字:
三星 NAND 閃存
- Yonhap News 26日報導,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執行副總兼S-LCD執行長張元基(Chang Won-kie)8月25日在三星集團主管周會上表示,隨著液晶面板產業逐漸接近成熟期,該公司的銷售成長恐有趨緩的疑慮。他認為公司有必要找出除了液晶電視、顯示器與筆記型計算機以外的新興產品,使之成為面板成長的新動能。張元基同時表示該公司也有意在中國興建廠房,但并未揭露其它細節。
友達轉投資之電子紙材料廠Sipix董事長暨友達資深副總經理劉軍廷說,6英寸到9.7英
- 關鍵字:
三星 液晶電視 顯示器 筆記型計算機
- 據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稱,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DRAM內存芯片的銷售收入達45億美元,比今年第一季度的34億美元增長了34%。今年第一季度全球DRAM內存芯片的銷售收入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19%。不過,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二季度的DRAM內存芯片的銷售收入下降了33.5%。
日本內存芯片供應商Elpida Memory第二季度的DRAM內存銷售收入是7.45億美元,比第一季度的4.79億美元增長了50%,是所有DRAM內存芯片廠商中增長率最高的。第二季度DRAM內存芯片的平均銷售價格比第一
- 關鍵字:
三星 DRAM 內存芯片 DDR3
- 據國外媒體報道,全球最大的兩家閃存芯片制造商,三星電子與東芝公司今日表示,美國司法部針對兩家公司展開的反壟斷調查已經結束。此次反壟斷調查歷時2年。
三星電子的一位女發言人今日宣布,美國司法部已通知三星電子,對公司的相關調查已告結束。東芝美國分公司則在7月28日收到了有關通知。但美國司法部女發言人塔拉莫娜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美國司法部對閃存芯片制造商的反壟斷調查始于2007年9月,調查源于司法部懷疑半導體行業存在限定價格的可能。另一項獨立的調查則在4家電腦內存芯片公司中展開,這其中也包括三星
- 關鍵字:
三星 閃存芯片 內存芯片
- 根據配備各種存儲器的電子終端等的產量,筆者預測了2013年之前NAND型閃存和DRAM的需求走勢。預測結果為,1990年代曾經拉動半導體元件投資增長的DRAM即將完成其使命,NAND型閃存將取而代之,一躍成為投資主角。
按8Gbit產品換算,NAND需求規模將達到400億個
《日經市場調查》的調查結果顯示,按8Gbit產品換算,2013年NAND型閃存的需求規模將達到約400億個。這一規模相當于2008年的11倍左右。支持需求增長的產品是個人電腦用SSD(固態硬盤)。不過,SSD市場要到2
- 關鍵字:
三星 DRAM NAND
三星 sdi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三星 sdi!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三星 sdi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三星 sdi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