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優勢業務 半導體業重組頻繁
再次,這些調整和重組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優化企業目前的現金流。在半導體產業增速放緩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優化現金流是企業生存得更好的關鍵。英特爾和意法半導體剝離并合并閃存業務,不僅為閃存產品提供了更適合其運營的管理架構,也減少了業務虧損對兩家公司的影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9739.htm在目前重組越來越困難的經濟環境下,為了更快地實現調整與重組,把一些業務“送”出去發展,重組的模式也變得多樣化,而且一些業務重組現在可以被稱為戰略結盟。例如,對于恩智浦與泰鼎的戰略合作,恩智浦CEORickClemmer向記者解釋說:“我們并不是真把這項業務完全剝離出去,而是創建一個獨立的法律基礎架構,為的是讓其能夠在數字家庭市場上獲得成功。我們仍然擁有60%的合資公司股份,因此我們與泰鼎公司有經濟利益關系。我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確保為客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規模效應神話被打破
在著名半導體企業更專注于特定業務的調整中,企業的規模似乎都在“縮水”。例如,恩智浦在歷史上曾是一家年營收達到60億美元的公司。但隨著業務的重組,從今年前三季度的財報我們可以推算,經過業務的重組之后,其營收規模將縮減至40億美元左右。意法半導體對其閃存業務的剝離直接使其營收減少了15億美元。這些都與過去半導體業倡導的依靠規模經濟勝出的發展思路出現了偏差。“過去,半導體企業要想做強,就要先把自己的規模做大。因此,大家拼命投資,只有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使企業在競爭中獲勝。”Spasion公司企業營銷總監JohnNation不久前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但現在,半導體業已經走過了這種依靠規模效應來發展的時期。要上規模就需要大量的投資,但這并不一定能使企業變強,還容易使企業因缺乏運轉資金而破產。因此現在大家的思路發生了改變,要做規模小一點、業務集中度更高但利潤率更好的公司,只有這類企業才能適應今天的市場環境。”Spasion公司在今年初宣布進入破產保護程序,近一年來該公司進行了戰略調整,關閉了號稱業內最先進的研發實驗室,重新考慮其12英寸晶圓廠業務并將原來的閃存產品專注于無線和移動業務領域。經過這一系列調整,2009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營運成本控制在9900萬美元以內,同比降低了50%;第二季度營運成本比第一季度再降低了20%。公司的現金流也由負變正,公司預計將在年底前脫離破產保護。
業內專家莫大康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半導體業已經走過了上世紀90年代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7%的高速發展階段。例如,最近5年半導體業的同比增長率已經滑落到個位數甚至負增長。因此,那種依靠規模效應的做法已經不能讓企業贏利,而做更專注、贏利更高的公司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恩智浦就是一個明證。在其最新出爐的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中,其凈利潤率已經接近40%。因此,半導體業界規模效應的神話已被打破。“做更專注、更賺錢的公司”才是目前產業發展階段的新規則,也是一個務實的做法。
在被問及恩智浦未來會變得多小時,RickClemmer說:“我同意規模很重要的觀點。但我要考慮的是如何在所選擇參與的半導體市場上獲得領導地位。因為我們的利潤來自于我們的領導力,這也允許我們比競爭對手投入更多,并持續成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