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模式困局:瘋狂擴張產能削弱了研發水平
臺積電昨日表示,不會派代表進入中芯董事會,參與運營。但10%的股權足以影響資本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9738.htm不過,從兩岸關系看,這一舉動并非壞事。畢竟中東人正在進攻,而韓國三星也正在強化半導體代工事業。中芯、臺積電可以聯手應對,改變過去兩岸企業內耗現狀。這一合作,將直接削弱張汝京在代工領域的影響力,或許這是他出局的原因之一。
張汝京確實為中芯奠定了發展基礎。過去9年,它從無到有,建設6座基地,快速成長為全球第三大,構成了垂直整合的運營模式。而且,還與IBM、博通等巨頭建立起合作。張汝京打下的烙印顯然無法磨滅。
但中芯畢竟還是追隨者,與臺積電之間仍有巨大落差。這導致張汝京的時代,過于側重量(產能)的擴張,在質(技術、研發)的積累上一直被對手譏笑。在與IBM建立合作前,前四大同行中,中芯工藝實力最弱。而由于投資折舊的壓力,以及運營能力限制,截至目前,中芯仍未扭虧。
這可能將是中芯變局所在。即由外部擴張,轉為內部體質的提升,并且有望成為中國半導體制造業整合的平臺。相對內斂的王寧國,或許能開辟新的天地。
消息人士透露,中芯董事會正在吸引本土及海外高管,填充運營團隊。
中芯國際人物譜
張汝京:中芯國際原CEO、總裁
張汝京1948年出生于南京,1970年畢業于臺灣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1974年畢業于紐約州立大學,并獲得工程科學碩士學位,1986年于南衛理公會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現年61歲的張汝京曾經在德州儀器工作過20年,并幫助該公司在美國、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和中國臺灣建設過多家芯片工廠。1997年10月,張汝京加入世大積體電路公司,并從1998年1月開始擔任該公司總經理。2000年1月,公司大股東中華開發將世大作價50億美元賣給臺積電后,張汝京離職。
2000年,張汝京創建中芯國際。
王寧國:已被委任為中芯國際CEO,同時兼任執行董事及集團總裁。
現年63歲,生于臺灣,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學及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后,曾服務于勞倫斯放射實驗室及貝爾實驗室。現在是斯坦福大學大中華區企業創新科目顧問、中國科技部海外顧問。他于上世紀80年代進入美國應用材料公司,任職該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及亞洲區總裁。曾經主導多項技術開發,為半導體制程設備技術帶來許多成功的突破,后來轉入地區和全球市場開發領域,擁有100多項專利。
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擔任華虹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及華虹集團附屬公司華虹NEC有限公司董事長。
江上舟:現為中芯國際董事長,被指定為公司在交易所的代表。
現年62歲,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批海歸博士,早期在原國家經委外企管理局任職,之后赴海南參與籌建三亞市,1991年起,44歲的他開始擔任海南省三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洋浦開發區管理局局長。1997年調往上海工作,他是上海芯片產業的奠基人、國家大飛機項目的啟動者之一。2003年成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兼重大專項組組長。2006年,江上舟接替鄧樸方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同年,他被委任為中芯國際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