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京:商業悲情里的愛與恨
后來的故事也被人熟知,老上司以50億美元將世大收入囊中。張汝京挺進大陸,創辦中芯。這個2000年起步的企業挽回了張汝京的尊嚴。中芯建起了大陸第一座12英寸工廠,在美國、中國香港實現IPO。截至2008年,在大陸擁有六大生產基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9737.htm但就在高速擴張過程中,讓他繞不過的老上司再度出現。2003年,張忠謀開始興訟,并于2005年迫使他簽下城下之盟,獲得1.75億美元。張汝京似乎并無畏懼,隨后以更高速度擴張自身,并開始引進戰略投資。2008年獲得大唐控股支持后,中芯背后大陸色彩日益濃厚。
這一次,張汝京再度陷入老上司的陰影中:幾天前中芯國際的敗訴,正是2006年第二輪訴訟的結局。盡管張汝京還有反訴的機會,但政府以及投資人似乎已經難以承受長期的焦灼。結果臺積電不但將拿到一筆賠償,還將獲得中芯股權,正在成為中芯永遠無法擺脫的魔力。今天這個結局,多多少少還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他顯然放棄了很多。他的一位朋友透露,Richard(張汝京英文名)這人許多方面十分單純,比如薪水,雖然他身為總裁兼CEO,但中芯高管團隊中,有許多人比他要多。之前,CBN記者獲悉,他的年薪大約為12萬美元,外加一些獎金。遠不如他十多年前在德儀時的薪水高。上半年,他曾獲得100萬股期權,按11月4日停牌時的0.38港元價格計算,大概值38萬港元。
Voice聲音-張汝京
“產業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中國整體相對更好,在宏觀產業政策助益下,這里的發展軌跡就是一個‘勾號’。”
——2009年3月18日張汝京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說。
“對于中芯國際這幾年的成長,我們要感謝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在上海,尤其要感謝上海市政府上上下下的支持,做決定的動作明確而且快速,我們得到了很多支持。”
——2008年5月13日張汝京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說。
“作為一個高科技工作者,我認為科學是沒有國界的。本人有幸參與美國、新加坡、歐洲與大中華地區多座民用晶圓廠的建立與經營。能將個人專長用于事業發展并對社會做出貢獻,一直是我的使命與理想。對于臺灣當局日前做出的處罰,本人深表不解與遺憾,將委托律師妥善處理此事。”
——鑒于臺灣當局對中芯的不斷打壓,張汝京一直堅持說“不”。
“每當我們突破難關或進入發展關口,臺積電都會給我們來這么一下。但這次他們是騷擾。一周前我們已經提出反訴,這次我們清楚地找到了證據證明臺積電屬騷擾性質。”
——在2006年9月召開的高通公司—中芯國際合作項目天津啟動儀式上,中芯國際總裁張汝京直言。
“控制臺商到大陸進行芯片技術投資是個錯誤,這會給其他地區的投資商以可乘之機。這種控制恰恰給了韓國、歐美等國的投資進入中國大陸的機會,實際上對臺灣芯片業是不利的。”
——大陸首座12英寸晶圓廠在京投產時張汝京表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