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市場前景廣闊 產業化與合作是關鍵
傳感器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的2008年,我國傳感器市場仍然有逆勢增長20%以上的良好表現。傳感器產業以其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滲透能力強、市場前景廣等特點為世人矚目。由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分會(簡稱敏協分會)主辦、中昊電子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產業發展論壇暨中電元協敏協分會2009年年會,8月28日在貴州省凱里市召開。在這次會議上,行業主導、企業老總、科研院所專家學者近90人就行業發展現狀、市場應用熱點和技術趨勢等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940.htm傳感器產業取得長足進展
傳感器是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能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器件或裝置。傳感器作為現代科技的前沿技術,被認為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之一。有市場報告顯示,預計2010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可達600億美元以上。我國傳感器市場的增長率超過15%,預計2009年為430億元。
傳感器是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業中的基礎類產品,是重點發展的新型電子元器件中的特種元器件。中電元協敏協分會理事長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49研究所副所長吳亞林說,在國家大力加強傳感器的開發和應用的一系列政策引導和支持下,我國傳感器已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并在技術創新、自主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一批基于MEMS(微機電系統)技術的新型傳感器正在進入市場。傳感器設計技術、材料控制技術、生產技術、可靠性技術和測試技術不斷發展成熟,量產能力逐步提高。力學量傳感器、氣體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光學傳感器、電壓敏傳感器等傳統傳感器,不僅在國內市場份額逐步增長,同時還有部分出口。
傳感器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了眾多的企業加入。重型機械專業出身的西安中星測控有限公司總經理谷榮祥,就選擇自己并不熟悉的傳感器行業作為創業目標。他說:“傳感器行業有技術含量和市場前景,而且競爭不太激烈,我對傳感器行業情有獨鐘。”他介紹說,經過12年的發展,公司基于MEMS技術的壓力傳感器和陀螺加速度微系統組合的主打產品,現在出口到45個國家和地區。
加快技術創新避免價格戰
傳感器作為一種特殊作用的應用廣泛的元器件,其門類品種十分繁雜。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林素芬說,國家對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行業的發展非常重視,一直都在重點支持。但企業規模小、力量分散、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等問題,制約著行業的發展。
以氣體敏感元件為例,目前國內氣體傳感器公司約30余家,2009年國內氣體敏感元件的總產量達到610萬只,但產品主要集中在價格低廉的半導體式氣體敏感元件和催化燃燒式氣體敏感元件上,銷售市場主要集中在國內并嚴重重疊。鄭州煒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徐永軍認為,這種現狀直接導致價格競爭成為主要手段,并愈演愈烈,最終使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逐漸喪失了新產品開發、設備更新、產品升級等核心能力。
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中昊電子公司是專業從事PTC/NTC熱敏電阻器研發、生產的高科技企業。該公司具備從粉體制備到芯片生產、成品包封的全套生產流程,年產3億只熱敏電阻產品,在國內同行中名列前茅。公司董事長石開軒也對企業之間的惡性價格戰深感憂慮。他認為,價格戰對誰都沒有好處,不但削弱企業的贏利能力和發展后勁,而且危害整個行業的發展。他呼吁,應該盡快建立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企業要在加快創新、提升綜合競爭能力上多下工夫。
規模越來越大,賺錢越來越少,是國內PTC熱敏元件企業共同遭遇的困境。陶瓷PTC向何處去?華中科技大學周東祥教授說,表面貼裝技術、系統集成、IC器件低功耗化等技術的進步,加速了敏感元件的片式化進程。世界熱敏元件年產量超過600億只,片式化率約25%;國內熱敏元件年產量約16億只,但片式化率幾乎為零。他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突破高壓大電流技術,進軍高強電領域;突破材料無鉛系技術,走向綠色化制造;突破微晶片式化工藝,打入微集成系統。
西無二電子信息集團公司總經理鄧一鳴認為,目前國內壓敏電阻器已經具備了規?;a能力,但產品的實際技術水平、質量水平及應用技術與先進國家還有差距,必須不斷優化氧化鋅壓敏電阻器的瓷料配方體系、大生產技術及生產設備,提高產品微觀結構的均勻性和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在高電位梯度壓敏電阻器、高能量的瓷片技術、壓敏陶瓷的微波低溫燒結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