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科技創了什么新
預測一:想取代山寨,數數你口袋里有沒有微軟或蘋果公司一樣多的現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4076.htm谷歌經濟學:江湖新規則
山寨的第二特征是其開放性.谷歌搜索的核心競爭力在其開放性,雅虎在搜索市場喪失先發優勢,正是忽視了向用戶開放所帶來的搜索準確度的提升.著名媒體專家杰夫·賈維斯新近出版的《換了谷歌會怎么做》(What Would Google Do)一書,建議當今所有組織(包括企業、非營利組織、宗教團體)都應換用谷歌的思維重新想象自己的業務運營模式,否則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下必然是逆水行舟.在谷歌時代,經濟學重新思考網絡所帶來的外部性:當一種產品對用戶的價值隨著采用相同的產品、或可兼容產品的用戶增加而增大時,這種網絡外部性就會創造出新的江湖準則:越開放,就會越吸引用戶,企業也會越成功.在這種邏輯下,擁有渠道、人、產品,甚至知識產權都不再是成功的關鍵.開放才能成功;應該積極讓客戶參與企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產品設計、分發、銷售,甚至服務支持(想想維基百科全書).
山寨的產品設計、產業鏈架構也是建立在這一開放性的基礎上,產品架構越開放,產品開發速度越快、產品加工工期越短、成本也越低,而客戶體驗、滿意度也越高.“網絡化邏輯的擴散實質地改變了生產、經驗、權利與文化過程中的操作和結果”.田納西州大學法律教授格萊恩·雷諾茲更是看到開放性對社會的影響,在其于2006年出版的《大衛的軍隊》一書中,借用弱小的大衛戰勝巨人哥利亞的圣經故事,比喻新興的市場與技術如何賦予個人以力量去戰勝大媒體、大政府、大公司的控制.由此可見,山寨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產業組織方式,一大批新興企業隨之蓬勃涌現,并隨著開放性釋放出更強的社會影響力.
預測二:想戰勝山寨,看看你有沒有達到谷歌的開放性.
山寨可以被招安嗎
山寨的第三特征是其創新性.沒錯,創新.山寨機不是一直追著諾基亞、三星跑嗎?開源社區早就接受這樣的質疑了.有人認為“Linux只不過是追著Unix系統的尾巴跑”.不過到現在,軟件業已經承認,“新點子往往首先在Linux中被實現,然后再被搬到其他平臺”.山寨的創新力早就顯現出來,只不過懷著丫鬟心態的人對諾基亞、三星、蘋果羨慕得五體投地,要一直等到巴菲特投資入股了以“山寨”日本汽車見長的比亞迪,才開始相信中國人自己也能造電動汽車,完全忘記了美國企業19世紀一樣對歐洲產品(例如步槍)進行無知識產權的大量“山寨”.根據劍橋大學韓裔經濟學教授張夏準的研究,美國是在建國 100多年后的1891年才開始承認外國人的版權.
崇拜日韓技術開發能力或者美國微軟、蘋果的人應該仔細閱讀雷蒙德利用Linux社區集體開發一個郵箱軟件所積累的經驗:“假定大教堂開發模式有利于創新,而門檻低、流程通暢的市集模式不利于創新,是很荒謬的.如果創新的起點是一個人加一個點子,那么一個可以使該主意吸引成百上千合作人的環境,將不可避免地優于一個為繼續工作于該點子而不至于被解職,其主人不得不通過政治性的手腕將其推銷到上級管理層的環境.事實是,大教堂方式的創新史表明,來自機構自身的創新極為少見.”——看看大教堂微軟是如何“山寨”別人的吧!
那么,創新的山寨可以被招安嗎?
話說微軟看到Linux蓬勃的創新力,就給雷蒙德寄來聘書,妄圖反水開源社區的這位大佬.雷蒙德老兄倒是一本正經地回復了,信中把微軟罵得狗血淋頭,更狂笑:“如果閣下肯花五秒鐘查查,大概就會知道俺正是你們的夢魘!”在信件最后,他還不忘惡搞一句:“不久的將來,我會在微軟的墓碑上小解,希望那時不會噴到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