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科技創了什么新
聯合國下設機構國際勞工組織最新出臺一個十分悲觀的預測,在這波全球經濟危機中,全球可能會有5200萬人失去工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4076.htm不過好消息是,他們還可以在“地下經濟”中找到工作.聯合國的研究表明,地下經濟(或稱非正式經濟/灰色經濟)是發展中國家GDP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拉美國家中83%的新工作機會由地下經濟所創造.
從印度阿默達巴德擁擠市場上破舊的攤位,到泰國路邊兜售草藥酒的小販,地下經濟在未來一年,將吸納更多的人,并給他們提供一個收入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西蒙·約翰遜感謝地下經濟,正是由于它們的存在,那些極度貧困國家的狀況才沒變得像人們預計的那么糟糕.
瑞典國際合作發展組織對地下經濟的研究表明:國家經濟越不發達、制度越落后、腐敗越嚴重,人均收入越低,地下經濟在GDP中的比重就越高.但即使高收入國家如日本,也不能完全摒棄地下經濟,其地下經濟也約占GDP的10%(中國的城管可以松口氣了,未來20年都不會失業).中國的人均收入現在已經超過2000美元,在義烏人為當年雞毛換糖的先驅們樹立豐碑的今天,被約定俗成地稱為“山寨經濟”的高科技地下經濟異軍突起,并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中迅速占據了一席之地.
山寨經濟是一個全球現象.當今西方高科技山寨演進的軌跡大致是起源于黑客,進化成開源社區.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山寨經濟的興起,背后有著市場全球化、技術開放化的強大推手,同時也反映發展經濟學、高科技產業在全球發展中國家的曲折.本文試圖以一種國際比較的視角審視山寨經濟,闡述其四大特征,并預測其未來成長前景.
大教堂和市集
山寨的第一特征是其草根性.黑客大師、開源運動的創始人埃里克·雷蒙德在《大教堂與市集》中驚嘆:“Linux是顛覆性的.就是五年以前(1991),誰能想到散布在全球各地的幾千名開發者,僅靠細細的互聯網連接,能夠在業余時間魔術般地鑄成一個世界級的操作系統呢?”這一現象也可以解釋山寨:當2001年TCL的萬明堅利用法國Wavecom的模塊,模仿韓國時尚,開發出中國第一款“山寨手機”——“鉆石手機”時,誰會想到幾年后山寨在深圳會發展成一個全球性的產業,而另一家中國企業聯發科更是看準這一機會,投入重金開始研發模塊,一舉取代了Wavecom的地位;同時另一家深圳本地企業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也已經為下一代山寨——智能手機準備好了核心武器呢?
山寨的開發模式與開源的Linux社區一樣,“更像一個充滿不同議程和方法的嘈雜的市集”.Linux創始人Linus Torvalds的開發模式:盡早盡多地發布各類版本,外包所有可以外包的事,對所有的改動進行融合開放,可以說都被山寨盡情克隆.Linux的敵人微軟開發軟件的方式是“建造大教堂的安靜和虔誠”,但這種模式是建立在其數百億美元現金儲備上的.如此規模的現金儲備,許多發展中國家舉其所有GDP也無法匹敵,發展中國家能采取這樣建造“大教堂”式的優雅發展高科技嗎?
山寨的草根模式與開源的Linux社區一樣混沌,但其系統的分散性、可靠性卻是可以媲美微軟和蘋果(后者2008年現金儲備提升至195億美元).這是因為山寨經濟中存在多層與其功能吻合的組織結構,網絡無處不在.這就是雷蒙德表述的,“除了互聯網以外,成員間還存在一個分布式、松耦合的點對點網絡,具有多重冗余性和可降級.在這兩個網絡中,節點的重要性只取決于外界愿意和他合作的程度.”美國去年的金融海嘯表明,按照大教堂方式建立起來的高度復雜、緊密耦合的宏偉金融體系在危機中不堪一擊(參見本刊2009年3月5日《金融市場的長尾與突變》).反倒是開源社區按照市集模式建立的草根系統,有著生生不息的韌性,中國的山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原因也在如此.印度、泰國對地下經濟的研究也表明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山寨幫助吸納了大量的下崗工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