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洽購奇夢達追問:抄底的邏輯
“抄底是個靜態行為,但是芯片產業發展是個動態過程,一定要看這個企業做出來未來有沒有競爭力。”一位不愿具名業內人士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2732.htm目前,全球存儲器芯片廠商均飽受沖擊。環顧全球前幾大內存芯片商,除奇夢達外,全球第三大閃存芯片廠飛索半導體近日也向美國政府申請破產保護。另外,美國美光和日本爾必達也停止了所有投資擴廠計劃,轉而與臺灣地區DRAM產業結成技術聯盟。另外,盡管韓幣已經大幅貶值,韓國三星去年第四季還是出現八年來首次季虧損,海力士則虧損9.64億美元,并計劃向外轉移部分封測產能。
造成內存芯片廠商"哀鴻遍野"的主要原因就是產能的高度過剩。在2006-2007期間,由于過高估計了市場的需求,各大廠商紛紛擴張產能,特別是中國臺灣地區,更是投入了數以兆計的資金到這個產業。這些投資使得產能極大提升,造成了市場的高度飽和。當供大于求時,降價就成為了唯一的主題詞。
過去半年,DRAM價格出現了半導體工業史上最大幅度的下滑。以DDR2-800 2G的價格為例,去年該類產品價格從300多元最低下降到了不足100元,降價幅度高達60%。
上述人士稱,DRAM內存芯片的產品特性是技術單一,它非常精準地遵守著摩爾定律,因此其市場競爭力主要由成本驅動。在近期全球芯內存芯片重組之后,未來內存芯片的競爭主要在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廠商之間展開。
“全球資源都在往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聚集。”該人士說,這種產業聚合抬高了產業競爭門檻,“一個沒有任何基礎的企業,跟一群實力越來越大的企業怎么競爭?”
另外一種擔心則來自國內本身的產業環境。有業內人士認為,單純從產業環境來看,無論是人才、技術,還是上下游配套,山東都不完全具備基礎和優勢,盡管政府能夠提供資金和優惠政策,但對一個面向全球高度競爭的先進技術產業來說,這些遠遠不夠。
“半導體和礦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產業,這類資源類企業可以抄底,但是半導體你買過來以后,要面臨后續一系列的運營管理問題,這個怎么解決?”上述人士說。
有業內人士建議,有關方面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前,一定要再做幾個追問:為什么德國政府不出手拯救奇夢達?為什么三星和海力士不并購奇夢達?為什么中芯國際先前生產DRAM的北京廠最后撤出了這一領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