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AMD大轉變:去工廠化策略或將成為救命稻草

        AMD大轉變:去工廠化策略或將成為救命稻草

        作者: 時間:2008-08-13 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收藏

          公司于近日表示將在環節進行巨大的變革,但令人遺憾的是并未透露任何相關的具體計劃。因此華爾街的投資分析人士以及硅谷的專業人士對今后在領域的變革進行了多種合理的猜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6861.htm

          “去工廠化”策略或能挽救AMD?

          到目前為止,高達16億美元的虧損以及區區28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表明AMD正經歷著史上從未有過的艱難痛苦。如今這個深陷泥潭的“困獸”面領著決策上的兩難:在保持個人電腦以及服務器處理器芯片產品和業界領頭羊互相抗衡的局面的同時甩掉在芯片制造環節上運營被稱作“FAB”芯片裝配廠和相關設備(“去工廠化”策略)所帶來的巨大財政支出。

          AMD表示其正在追求一種新的被稱作“輕資產戰略”的戰略變革,意在減少相關支出并同時保持原先的芯片生產裝配實力。已于今年七月十七日辭去AMD首席執行官職位的魯毅智( Hector Ruiz)表示繼續擔任執行主席一職的他將會繼續致力于完成AMD此次決定生死存亡的歷史大轉變。眾多芯片業界分析師相信此次變革的結局要買助AMD逃過這一劫數一臂之力,要么只能慢慢地被無情的市場淘汰出局。

          外包芯片制造業務是出路?

          AMD公司對于其變革計劃守口如瓶,這似乎和這個流言蜚語滿天飛的業界不相吻合。對于他人的猜測,AMD拒絕發表任何評論。AMD只是簡單地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將繼續尋求多種替代方案,同時發揮我們世界級的產能優勢,來達到一種契合實際的內外部相結合的混合運營方式。”AMD所言“混合運營方式”非常重要。這暗示著AMD至少可能把自家部分芯片制造業務外包給其他制造企業。

          AMD芯片制造的中堅力量是位于德國德累斯頓市的兩個FAB以及相關的設備,此外AMD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也有著兩個最大的測試和裝配中心,另有一個規模較小的位于中國。業界一種普遍流行的觀點是,AMD將會向諸如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等第三方公司尋求外包芯片制造的合作。據了解,為了滿足日益增多的需求,這家半導體公司曾經就為AMD生產過芯片產品,中國臺灣的半導體公司也曾經為AMD的ATI部門生產過顯示芯片產品。

          賣掉芯片工廠可能會幫助AMD解決老大難的財政問題,但是由此而來的新問題將接踵而至。其一,削減運營成本對于AMD來說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第一財年的的上半年16億美元的巨大支出使得13億美元的凈利潤黯然失色。其二,甩掉芯片工廠的AMD將會成為一個沒有自家工廠的芯片制造商,這會促使AMD與諸如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半導體甚至IBM來合作生產芯片。盡管目前有諸如Nvidia、Broadcom以及Qualcomm都成功地走上了沒有自家工廠(“去工廠化”)模式的成功道路,但是這一模式將會有悖于AMD的傳統理念:AMD創始人杰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所言并被后人引用最廣泛的一句話——“真的芯片制造商就得擁有自家的芯片廠”。

          或許擁有并良好地運營自家的芯片廠將會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芯片廠的價格昂貴,沒有個30到50億美元就別去想它;芯片廠維護費用極高;和業界巨人的競爭所導致的芯片廠設備的升級動輒就上十億美元,而這一周期卻縮短為兩年。此外還有產品庫存的維護,PC市場反復無常所導致的巨大的芯片產品積壓,這無疑又是一項巨大的費用支出。

          “去工廠化”與交互許可證協議協議抵觸

          卸下芯片廠的包袱并將芯片制造業務外包給諸如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公司或許能夠解決一些燃眉之急,但是新的問題又浮現出來:AMD將失去日常處理器芯片生產的管理權,這在從前可是AMD的戰略優勢之所在。著名市場研究機構Insight64的負責人內森·布魯克伍德(Nathan Brookwood)表示,“AMD知道如何運營一個芯片廠,并且做得也非常不錯,這對于AMD來說是一個優勢。”

          “去工廠化”的策略將會與AMD和簽訂的專利交換協議(cross-licensing agreement)發生抵觸。據悉,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AMD就曾與英特爾打過一系列專利侵權官司,結果雙方曾因此達成了一項專利交換協議。這一協議上一次續簽時間2001年,期滿時間為2010年。著名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分析師蒂姆·盧克(Tim Luke)在七月二十三日的研究中指出該協議對AMD所追求的“去工廠化”策略進行了限制,如果AMD決定讓第三方公司參與其芯片制造業務,AMD至少應擁有該合作公司50%的股權。

          有沒有第三種可供AMD的選擇,既不保持現有的芯片廠現狀又不銷售這些工廠?盧克暗示將AMD一分為二,一個專注于芯片設計,另一個則致力于芯片制造生產。獨立的專注于芯片生產的AMD將全力與英特爾展開競爭,至于生產的投資則可以以合作方式獲取。一分為二只是盧克的一種看法,他的另一觀點是:AMD將芯片工廠和相關設備賣給第三方公司然后再去租用相關設備。此舉既能使得AMD維持控制并運營芯片工廠的局面,又能極大地削減工廠運營成本。那么誰將會成為AMD芯片工廠的大買家呢?

          穆巴達拉或成AMD芯片廠買家

          盧克認為諸如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的中東穆巴達拉開發(Mubadala Development)公司很可能成為AMD芯片工廠的買家。據悉,這個財大氣粗的公司曾于去年11月向AMD注入了6.22億美元,當時該基金會以12.7美元每股的價格購買了AMD 8%的股份。由于業績不佳,自那以后AMD的股價持續下跌近一半之多,截至今年8月8號每股價格僅為5.13美元。盧克稱,“通過購買AMD的芯片工廠,這家基金會也需要相當的時間才能看到回報。”

          但是芯片工廠的出手交易極有可能需要德國、美國政府相關機構甚至歐盟委員會的批準。這就解釋了為什么魯毅智和新的首席執行官Dirk Meyer許久才宣布AMD的變革計劃。但是與交互許可證協議協議抵觸的“去工廠化”策略能否等到英特爾的認可呢?

          目前的英特爾已經自顧不暇,最近的歐盟、日本以及美國的反壟斷調查使得這個芯片巨人焦頭爛額,因此在這問題上英特爾不會貿然打出“反AMD”的牌,那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讓穆巴達拉開發公司收購AMD芯片工廠是一個比較切實可行的方案。

          擺脫了芯片廠束縛的AMD將會把精力集中在芯片設計和銷售環節,AMD已經在新產品上證明了自己和英特爾叫板的能力,一些很有希望的芯片產品也會在不久孕育而生,這其中包括代號為“上海”的服務器處理器芯片以及代號為“Puma”的筆記本移動平臺芯片。AMD若是采取穆巴達拉開發公司收購其芯片工廠方案,那么AMD和英特爾的競爭又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德市| 南开区| 德清县| 成都市| 三穗县| 昆明市| 梅州市| 文成县| 澄江县| 安图县| 雅安市| 平安县| 临猗县| 盘锦市| 永泰县| 龙南县| 连平县| 桑日县| 黑水县| 雅江县| 珠海市| 开封市| 晋江市| 依安县| 乌拉特后旗| 南皮县| 民乐县| 铜梁县| 青冈县| 县级市| 阳信县| 乐东| 永州市| 内丘县| 临夏县| 勃利县| 青川县| 石泉县| 历史| 垣曲县| 逊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