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手機芯片和終端廠商如何分工合作?
——
在中國2G手機市場上,由于技術已經成熟,展訊和MTK的全面解決方案(Turn-key)占據了主流,手機設計變得非常簡單,手機廠商依賴于芯片平臺廠商的Turn-key方案,主要在外觀設計上下功夫。但羅忠生博士表示,在TD-SCDMA手機領域,由于目前芯片供應商能力有限,加之3G涉及十分復雜的業務移植問題,三年內沒有哪一家芯片廠商可以提供Turn-key方案,手機廠商必須建立自己的研發能力,和芯片廠商一起做好系統整合。
3G特性和芯片廠商能力限制,Turn-key模式失效
羅忠生介紹說,目前在WCDMA手機領域,高通有非常強的整合能力,可以提供Turn-key方案,中興在做WCDMA手機時,高通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支持和業務捆綁方案。但他強調說:“在中國的TD領域,有哪一個廠家可以跟高通相比?雖然展訊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但不管是展訊,還是TI(凱明)、ADI和T3G,跟高通的整合能力還是有區別的。”
羅忠生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手機廠商和平臺廠商共同努力,一起整合,平臺廠家踏踏實實做好平臺,解決穩定性和功耗等問題,手機廠商花很多力氣解決業務移植,因為相比2G手機,3G手機業務移植是非常復雜的事情,根據中興在WCDMA手機上的經歷,“把平臺做穩定非常難,把3G的性能發揮出來非常難。”
他表示,很多廠商還是做2G手機的思路,依賴于芯片廠商,覺得做TD手機采用OEM就夠了,拿OEM講故事,這樣會害了TD行業。羅忠生呼吁說:“不要認為TD行業,Turn-key方案就可以馬上成功,我個人判斷,沒有三年沒有人可以做到這一點,不管是誰。手機廠商必須要踏踏實實投入進去,踏踏實實跟平臺廠家分工,踏踏實實做業務移植,才可能把TD做好,否則中國廠商想在3G上獲得很大的發展,又變成一句口號。”
TD-SCDMA技術論壇高級顧問王靜也指出,很多手機廠商,投入TD就是20-30人,這樣很危險。
而在2G時代走Turn-key模式的展訊,也在思考TD手機芯片和終端廠商采用何種合作模式,實現共贏。展訊CTO陳大同表示,TD將來機遇能否抓住,越來越不是靠技術,因為技術的穩定性只要給時間都可以解決,成敗有可能是由于大家的合作模式,以什么形式提供吸引用戶的豐富應用。
陳大同介紹說,目前芯片和手機廠商合作,有兩種比較極端的模式,一種是一家中國臺灣廠商在2.5G上面的模式,完全做好,手機廠商什么都不用做;另外還有一種極端的模式,在TD產業中,有一家廠商只做TD Modem,包括雙模和Video phone等其它所有業務都由三星來做,現在看起來,這兩種極端模式可能都不是最合適的。陳大同指出:“所以怎么利用TD機會,怎么發展新的模式的合作,而且是雙方互惠的合作,發展成差異化,怎么長久的發展,實際上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展訊+中興能否成為芯片和終端廠商合作典范?
就在此次展訊技術論壇上,展訊和中興通訊在TD-SCDMA領域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達成共識,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表示,展訊在終端核心芯片和方案設計方面、中興通訊在系統設備的開發方面,各自擁有技術和產品優勢,可形成技術優勢互補。
和國產手機廠商建立這樣深度的合作,也是展訊多年的愿望。陳大同表示,2004年左右當國產品牌手機廠商都在虧損的時候,展訊也試圖和國內廠商建立類似諾基亞-TI這樣的深層合作模式,但后來發展并不是想象的那樣,展訊最后還是靠全面解決方案(Turn-key)做起來的,和當初的愿望有一點偏移,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產業鏈和深層次合作。
同時,雙方的合作,也是競爭的需要。因為目前在TD領域,大唐集團既有做系統設備的大唐電信,又有做手機終端平臺的大唐移動,能夠實現系統端和終端的聯動,在競爭中有天然的優勢。而作為大唐電信在系統設備上的競爭對手,中興通訊目前依賴大唐移動/ADI提供的TD手機平臺方案,十分尷尬。因此中興通訊和展訊合作,形成端到端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十分自然之舉。
不過,手機行業資深人士、現屹東電子總裁宮正軍認為,中國TD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對中國消費者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技術完善,如果只是中興通訊加展訊,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小,還需要更加開放的心態和平臺,讓更多的人介入TD手機。
宮正軍透露說,根據他在市場一線的經歷,包括目前給市場一線提供的TD手機,沒有一個能夠在聲音效果、耗電效果、音響效果和穩定性方面能跟目前EDGE手機作比較,所以TD手機有一個完善的過程,不能封閉。他強調說:“大家覺得TD是一個很大的機會,其實很大的機會也是很大的風險,很多人為了這個機會忽視風險,中國企業本來就很弱小,這個時候還藏著掖著,是最大的風險,不開放心態,這樣肯定不行,展訊要開放心態,中興通訊這種有實力的公司也要開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真正把3G做得有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