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挑戰測試的極限

        挑戰測試的極限

        作者: 時間:2004-07-21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Teradyne 公司主席兼CEO George Chamillard先生最近接受我刊結盟出版物Electronic News的專訪,話題主要集中在測試市場充滿痛苦的復蘇以及未來的市場機遇。下面則是這次訪談的節錄。

        Electronic News(EN): 貴公司的運營是否顯示出某種持續發展的態勢?
        Chamillard:我們還在努力從衰退期中脫身,不過的確看到了很多上升的跡象,這些跡象使我們相信市場正在轉好。存貨水平降低,在某種程度上開始出現短缺的現象。

        EN: 對Teradyne而言,何時可以認為這些短缺信息轉換為訂單?
        Chamillard: 過去,當產能利用率達到80%~85%這一水平時,就會增加訂貨批量。隨著產能逐漸超過這一限度,似乎人們比過去愿意承擔更多風險。

        EN: 這一變化的程度究竟有多明顯?
        Chamillard: 過去,我們已經適應了一定的循環周期。但進入最新一個高峰期時的變化規律不同于9/11、伊拉克戰爭和SARS以來的規律。我們所能信任的所有判斷標準已經不再能提供明確無誤的結論。

        EN: 我們也正在處理比過去多得多的信息。這是否是公司作出反應能力下降的原因?
        Chamillard:對。所有的數據就整體而言意味著什么,我們尚不了解。各種信息的處理還不能清楚表明誰對誰錯。

        EN: 這一情況對你們意味著什么?
        Chamillard: 我們的客戶是合同制造商,以及那些向合同制造商出售商品的公司。我們曾經和它們的高級管理人員碰面,并問他們,“你們的供應線真正出麻煩的時候,你們會有多擔心?”他們說擔心的并不僅僅是產能的增加,而是增加產生的危險。于是我們就問他們,有沒有采取什么措施來應對。回答是什么都沒有做。“能讓牛群轉向的閃電”還沒有發出呢。

        EN: 貴公司的核心動力是什么?
        Chamillard: 我們曾經坐下來,考察我們將投入的市場有什么樣的特點,我們應該把賭注下到哪些方面。第一個領域是測試。無論你考察的是PCB還是電話網絡,抑或是轎車,都會發現一些工藝的完善程度是無法保證100%成品率的,所以必須去測試。之所以不得不去測試,其原因正是變化的頻率太高,致使工藝無法穩定。部件更換頻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生產部件的人不得不購買固定設備。我們喜歡大批量帶來的好處,而在我們考察的情形中,所面對的是上百萬輛汽車以及以億計的電話。

        EN:其他方面呢?
        Chamillard: 我們也在考慮可以贏利以及出現高增長的領域。使用集成電路的最終市場就是能夠贏利的地方,即通信、數據處理和消費類。我們現在談論的是一個規模有上萬億美元的市場。對我們來說,PDA的芯片和大型通信交換中的集成電路一樣有吸引力。

        EN: 貴公司在大批量市場所占的部分有多少?
        Chamillard: 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大批量市場占到了80%。2000年的巔峰時期,這一比例高達90%。之后早些時候,需要有新功能的工具。現在這個比例,應該說是一半對一半吧。

        EN: 你如何看貴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
        Chamillard :Agilent在電路板和集成電路測試方面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就整個半導體而言,我們與Agilent很接近,而Agilent在電路板測試方面是老大,我們則是老二。診斷系統方面,對于汽車測試之類的應用來說,市場被細分成為很多小塊,Siemens是我們最主要的競爭者。在線路測試方面,更大的威脅則是那些能在內部就想辦法把問題解決的競爭者。

        EN: 你們在中國的業務怎么樣?
        Chamillard:我們在中國有很多系統。1995年我到過中國一趟,我記得那時在中國我們有不到300套系統。它們中的大多數是低級的電路板測試儀。此外,我們還有不多的幾個半導體測試儀,我們還在北京用電話網絡進行了一次試驗。現在,我們安裝好的測試儀基站已經增加了2倍,現在在上海有8萬平方英尺的設施,它由我們最大的3個運營部門共享。

        EN: 如果放眼看一看整個亞洲的情況,您覺得中國的發展運行模式將是什么樣的?
        Chamillard: 我的觀點是中國更像日本,而不像臺灣地區、韓國或新加坡。在所有這些國家或地區里,都會有人要購買半導體測試設備。但日本不僅僅屬于測試設備方面的大市場,而且對所有電子產品而言都是如此。這與新加坡、韓國或臺灣地區形成鮮明對比。

        EN: Teradyne在日本的業務怎么樣?
        Chamillard: 我們在日本犯了個錯誤。我們原來相信,也許過上十年時間,我們在日本就能僅僅依靠銷售和服務成為領先的廠商。我們1975年在日本開始經營,這算是很早的。那時,國家間的競爭很少。10年后我們發現,要讓生意增長變得非常困難,原因有那么幾個。第一是因為我們不能將頂尖的人才吸引過來。在日本,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被放到Toshiba或Sony或是別的什么公司的待招聘人員名單上了。那時從學校里出來最優秀的學生是不會對美國公司感興趣的。我們發現第二個原因是我們的規模不夠大,這讓我們無法吸引到頂級的人才。而更重要的是,我們當時與客戶的聯系不夠緊密,沒能了解到他們在使用我們產品時發現的問題。

        EN: 什么類型的問題?
        Chamillard: 停機時間是競爭對手的兩倍。你會采取些什么措施來解決你的問題。我們發現很多競爭對手向工廠派出一個工程師。故障會導致停工,不過呆在那兒的工程師會把問題搞定,結果就看不出停工來。我們沒把問題看得那么深透,或者提供這種水平的支持。于是我們決定擴展我們的制造部門,以達到“臨界質量”。我們做到了這一點,在90年代早期,我們開始在那里做設計。現在我們在那兒有200人,大多數是工程師,我們已經能夠開發出針對圖象器件測試的J750的衍生產品。結果,就擁有一支本地化的團隊開發本地化的產品以供應本地市場。我們的產品賣出了很多,在中國也必須做同樣的事,因為有本地化產品的需要,我們需要洞察力。我還認為,在很短時間內就會出現不同國家間的競爭。■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川市| 湄潭县| 紫金县| 定襄县| 全椒县| 芒康县| 高淳县| 汤阴县| 吴堡县| 南郑县| 葵青区| 巨鹿县| 潞城市| 墨玉县| 扎囊县| 甘谷县| 仪陇县| 揭阳市| 通河县| 中西区| 泽普县| 衡南县| 玉环县| 尖扎县| 宁波市| 稻城县| 宁安市| 临湘市| 平谷区| 旌德县| 蒙自县| 朝阳市| 隆子县| 昌黎县| 泰州市| 太湖县| 宁乡县| 屯昌县| 江北区| 定边县| 德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