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成為全球IT產品重要代工基地
7月19日 國際報道:每臺iPhone手機的背殼都刻有這樣的字,“蘋果在加州設計,中國組裝?!碧O果還不如直接加上“中國臺灣制造”的好。
不動聲色的,中國臺灣的公司正電子產品制造行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是蘋果最新的iPhone,還有很多其它的通訊設備,象整個美國家庭廣泛使用的寬帶調制解調器,下一代高速無線裝置都是由臺灣公司生產。
蘋果并未透露自己使用了哪家臺灣公司代工,但臺灣當地有報道稱,鴻海和廣達接到了生產百萬臺iPhone的訂單,但這兩家公司對此拒絕進行證實。
分析師說,臺灣其它制造商肯定也參與了此事,因為他們要為這種先進手機提供部件。
臺灣公司也染指了iPods,iMacs,索尼和微軟游戲機的生產。
臺灣作為通訊業制造中心的崛起經歷了十年的時間。臺灣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腦生產基地,象仁寶電子,鴻海和廣達這樣的臺灣公司已經在利用其在電腦制造行業的經驗積極開拓新的產品市場。
利用其能夠降低成本,快速生產以及適應客戶需求變動的能力,臺灣公司已經成為手機,智能手機,寬帶調制解調器,無線路由器,全球衛星定位設備,網絡設備等產品的主要制造企業。和其它地方的企業一樣,臺灣公司已經在中國內地根植得很深,許多臺灣公司都在內地設有自己的工廠。
Macquarie公司的電信分析師Dominic Grant說:“iPhone在臺灣制造一點也不奇怪,因為蘋果的筆記本電腦,iPod的食物鏈已經在臺灣。這是一種自然的選擇?!?/P>
臺灣由電腦制造中心變身為電信設備制造基地一點也沒有引起美國人的注意,因為臺灣公司幾乎都是代工制造商,他們既不是這些產品的銷售商,也沒有的自己的品牌產品。臺灣企業的這種變身幫助其在這個世界當中繼續保持其競爭力。
臺灣企業已經占領了全球無線調制解調器87%的市場份額,DSL調制解調器84%的份額,以及PDA市場70%的份額。
適應性的文化
信息行業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在競爭激烈的手機業務市場,臺灣企業去年占領了12.4%的份額,比2005年的9.8%有所增長。隨著索尼愛立信等知名公司更多的將其生產外包,這一數字預計將繼續增長。
去年,臺灣企業總共生產了價值315億美元的通訊設備與服務,比前年同期增長了50%以上,預計到201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60億美元。全球四分之一的通訊設備和服務由臺灣制造,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中國大陸完成。
Yuanta研究中心的總裁Gary Chia說:“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進化,因為手機就是一種迷你版的PC,臺灣企業正在適應這種調整?!?/P>
這種變革不是偶然發生的。和亞洲其它地區一樣,通過稅收,廉價的廠房以及提供研發資金,臺灣正在積極鼓勵其企業轉向新市場。
另外,臺灣的部件生產也非常的齊備,這使得他們很容易就可以設計和組裝新產品。
和日本,韓國等對手一樣,為了節省成本,中國臺灣的公司正逐漸在大陸開設工廠。利用兩岸在文化,金融以及語言上的聯系,臺灣公司比其它國家的對手更具有優勢。
從調制解調器到網絡設備
這些優勢幫助臺灣企業能夠面對新的市場。以全球最大的寬帶調制解調器廠商“友訊網絡”(D-Link)為例。二十年前,這家公司以生產網卡起家。
隨著互聯網在家庭的普及,友訊網絡開始制造撥號用的調制解調器。
隨著美國等電話公司開始向客戶出租調制解調器,友訊開始靈活為各個運營商定制生產產品,同時,他們的產品非常的便宜,這把對手擠出了市場。
友訊網絡的總裁J. C. Liao說:“電信公司很難處理這些問題,因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標準,這需要大量的定制化的工作。和美國及日本的對手相比,臺灣企業的一個優勢就是更具靈活性。我們能夠很快降低成本,并且不墨守成規?!?/P>
友訊的技術在不斷的進步,現在,公司已經進入了無線調制解調器領域,市場也進入了印度,俄羅斯等地區,現在,友訊還開始在百思買(Best Buy)等大型零售超市出售自己品牌的產品,友訊現在15%的收入來自自有品牌產品。
Mitac International是一家GPS生產企業,這家公司也采取了相似的策略。整個1980年代到90年代初,這家公司為康柏等公司生產個人電腦。
但電腦制造的利潤不斷下降,這家公司因此決定開始生產PDA。后來,惠普收購了康柏,Mitac失去了一個大客戶。
因此,當美國政府宣布允許GPS民用后,經過幾年研發,Mitac在PDA設備中添加了GPS功能。Mitac還和GPS設備的巨頭Garmin聯手,共同生產衛星導航設備。
Mitac公司的總裁Billy Ho說:“90年代中期,我們見到了一個接一個的浪潮,因此,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在這個迅速變化的業務市場生存下來。我們發現,在數字地圖市場,幾乎沒有微軟式的巨頭存在。”
Mitac目前70%的收入依靠臺式機,服務器等生產,但Ho希望,這些領域的收入份額明年可以降到50%。
明基的失誤
由于有如此多的最新設備都在臺灣生產,因此一些公司開始有打造自己的品牌的想法一點也不奇怪。比如HTC公司在iPhone出來的前一周就推出了一種觸摸屏手機。由于它的知名度還不高,HTC對這種手機的銷售預期不是非常高。
當友訊網絡,HTC,Mitac這樣的公司為了降低對代工的依賴而開發自己品牌產品的時候,還有很多公司在推出自己的品牌產品過程中碰到了麻煩。
比如明基,2005年,明基還主要為其它公司生產手機,公司在那一年收購了西門子的手機部門,以此希望與索尼愛立信和LG進行競爭。但是,這一舉動卻引起了明基最大的客戶,摩托羅拉的戒心。明基顯然也低估了西門子手機部門的問題嚴重性,低估了進入手機這個已經飽和市場的代價與競爭的激烈性。
經歷了連續的虧損后,明基清算了合資公司的資產,又將自己的發展重點放在了為其它公司進行手機代工以及現有的平板顯示器,電視和數碼相機上面。
花旗銀行的一名主管Kirk Yang說:“人們認為宏基取得了成功,明基也會取得成功,因為明基的主席來自宏基。但收購西門子手機部成了明基的黑洞。明基沒有運行品牌業務的經驗?!?/P>
Yang和其它分析師說,臺灣企業不太可能完全拋棄代工的業務模式。但他們會更注重為客戶進行設計。
Accenture咨詢公司的Allen J. Delattre說:“iPhon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臺灣公司具有很強的承接外包生產,先進的技術以及復雜的集成能力。一般購買iPhone的人會知道這種手機來自臺灣嗎?或許是的,但他們對此在乎嗎?或許不會在意。但是,如果你看看臺灣的企業,他們是幕后者,這一點很好,因為這就是價值之所在?!?/P>
Delattre和其它分析師認為,臺灣企業的發展關鍵是提早投資下一代產品。比如,提早介入WiMax無線與光纖寬帶網設備的開發。
臺灣當局也在推動這一趨勢,臺當局計劃在未來五年投資2億多美元,建設一個全球最大的高速WiMax網絡。明年,臺灣全島就將建成2千個WiMax基站,臺灣公司到時就能夠開始測試新東西,象在救護車上向醫院傳送視頻的應用。
臺灣科學委員會的主管Tsung-Tsong Wu說:“我們正在加快架構的建設。如果網絡高速公路建成,企業就能夠想跑多快就跑多快?!边@個委員會對WiMax的預算達到了10億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