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的成長與“新國貨”運動
在這種瘋狂的價格戰之下,的確手機等硬件價格屢屢創下新低,甚至還有企業公布了手機的BOM成本,讓消費者都成為“比價專家”。整個智能設備制造業陷入了價格戰的漩渦,企業沒有時間去思考設計、研發與美,這讓剛剛點亮的微弱的創新之光立即熄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4958.htm更為可怕的是,這些互聯網公司正在通過一種所謂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的盈利模式向資本市場喊話,讓許多投資人以為通過互聯網服務、生態就可以支撐硬件的利潤,從而顛覆掉傳統硬件企業和其他制造業者。
這種錯誤的論調我曾經稱之為“皇帝的新裝”。因為這些口號只是忽悠資本市場的工具,以期待從資本市場中拿到更多地錢。而當所有企業都陷入這種“皇帝的新裝”氛圍中的時候,就會出現“公地悲劇”。因為通過價格戰,企業可以迅速的獲得銷量,獲得股價的上漲,獲得并非通過經營企業而得到的利潤。
這會讓同行們沒人愿意繼續投入研發和設計,沒人愿意去認真做事,因為消費者們剛萌生的品質觀,剛培養的一點美學修養,都被貪圖便宜這個最為本質的卑劣人性沖擊的煙消云散。
小米公司到底培養了怎樣的一群消費者?是一群追求生活品質的人么?還是一群貪圖便宜的、自私自利的人?有什么樣的消費者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有什么樣的社會就有什么樣的企業,最終整個制造業都又淪陷在商品制造的另一個極端里——低劣品質的商品。
我不是在危言聳聽。事實已經證明了這種推理的正確性。因為無論在雷軍的微博、小米的微博,還是小米相關的文章后面,都充斥著海量謾罵小米質量和品質的消費者。然而互聯網公司所具備的“輿論控制力”,卻將這些真實的言論掩蓋掉,這就如同是掩耳盜鈴者,他們根本聽不到憤怒的鈴聲。
可惜我仔細觀察和思考后發現,其實我們目前所做的大多數事情,無非是進行一次財富的轉移,就是將舊企業的財富轉移到新企業手中,我們并沒利用互聯網這個先進的工具去對舊企業進行改造和升級,只是充當了財富轉移者的角色,并未創造任何財富。
2016年即將到來,這些虛假的、低級的、不具有創造力的新經濟是否還能繼續帶領中國從低迷的經濟中走出?CPI已經馬上降到1,發電量指數比2014年同期降半,經濟的低迷已經是不爭的現實,雖然我們還在用虛假的GDP數字迷惑大眾的雙眼,可惜危機正在來臨。應對危機的最好方法是通過提升產業,創造新財富,提升消費者品味,帶動整個產業升級,而我們卻在重復著20年來都在進行的工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