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智能生態鏈現狀
劉德指出,這些生態鏈企業并不是要真正擺脫小米,而是在小米的支持下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用小米生態鏈這種模式做硬件,已經比在小米體系內自己成立一個部門做要高效很多,也快很多;有些企業愿意做自己的品牌,愿意嘗試一下,如果去阻攔它,這不符合“順勢而為”的邏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2900.htm“我們不干涉、不阻撓也不鼓勵,完全看所投資公司自己來評價。不管他們做不做自己的品牌,只要他們能夠活下來,對我們來說都是好事。”劉德如此解釋小米德態度。
華米之后,不排除有更多產品銷量不錯的小米生態鏈企業都將會擺脫“小米”品牌,自主生產更有利潤空間的高價值產品。其實,在華米之前,紫米就已有自主品牌的移動電源,加一聯創也已推出自主品牌的耳機。
小米內部人士認為,這對于小米而言并不一定就是壞事。小米生態鏈企業業績取得突破,也會回饋到作為股東的小米公司。同時,小米品牌更多被定義為手機,產品太多其品牌定位容易被稀釋,其風險也更高。
多數生態鏈企業銷量遭遇挑戰
在小米生態鏈企業中,銷量突破千萬的產品并不多。
記者查閱小米官網發現,目前在售的智能硬件產品包括手環、插線板、移動電源、空氣凈化器、體重秤、智能血壓計、凈水器、床頭燈等30余款產品。
其中,除了小米手環銷量突破千萬以外,小米移動電源在去年12月初推出一周年之際銷量突破1000萬,小米活塞耳機也在今年3月宣布其總銷量突破1000萬。
同時,小米插線板在推出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銷量突破100萬。除此之外,小米再也沒有銷量達到百萬量級的硬件產品。
銷量無法突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市場本身沒有大到和手機一個量級,盡管小米采取低價策略,有購買意向的消費者依然不多。以空氣凈化器為例,2014年全年,國內空氣凈化器總銷量不足400萬臺。盡管小米空氣凈化器銷量增速明顯,有數據顯示,其在6個月做到了近20%的市場份額,但這一市場要支撐起上百萬的年銷量卻很有難度。
劉德告訴記者,凈化器目前的市場不大不代表著潛力不大,因為現在整個市場上的凈化器都偏貴。如果凈化器的性價比更高更便宜,這個市場邊界就會急劇擴大。“就像手環一樣,原來國產手環定價太高沒人愿意嘗試,但是當我們79元進入這個市場的時候,就有一千萬年輕人愿意嘗試一下,這就是一個門檻。”
小米模式的挑戰在于,一旦產品銷量無法短時間內取得快速突破,無法到達盈虧平衡點,成本問題就將凸顯,公司陷入資金困境。
而銷量突破千萬的小米手環、小米移動電源和小米活塞耳機,也面臨客單價很低的問題,即使上述三款產品各售出1000萬,其總銷售額也不足25億元人民幣。這對于2014年全年營業額高達743億元的小米來說,規模還很小。
當然,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表示,小米生態鏈模式最重要的創新其實很簡單,就是把硬件產品用接近成本價的方式銷售,用這來架構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平臺,然后再在上面做增值服務。“未來靠硬件賺大錢不是手機市場主流趨勢,硬件將接近成本銷售,互聯網服務是突破。”
然而,一個新的問題是,小米手環等產品用戶的黏性是否足夠高,產品更新換代快,如果品牌和吸引力不足,面臨用戶流失風險,而只有持續保持龐大的硬件用戶量,互聯網增值服務的空間才能得到保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