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已死?微軟英特爾們不同意
糟糕的市場表現,讓PC已死的聲音再次甚囂塵上。面對困境,PC行業的核心玩家正在采取新的商業營銷策略,希望能夠引領產業走出困境,重新回到增長的軌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2084.htm上周,微軟、英特爾、惠普、戴爾和聯想聯合推廣了數只關于“PC能做什么”的廣告視頻。觸摸屏、超薄機身、超長待機時間以及高品質的音視頻播放是它們對外展示的PC新形象。
與此同時,消費者的使用場景也從桌面突破,廣告中出現了直升機救援、海邊休假甚至是體操訓練和酒店客房服務等使用場景,以此突出電腦的新特性和產品炫酷特征。
縱觀PC發展歷史,這恐怕是“Wintel”聯盟形成以來,微軟和英特爾首次引入PC制造商共同推動PC銷售。當然,這次合作建立在二者的新產品Windows 10操作系統和第六代酷睿處理器的基礎上。
PC廠商引入對產品尺寸和設計的革新,意味著傳統電腦的形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聯想中國區首席市場官王傳東表示,希望共同培育市場,共同向大眾普及對PC的全新認知。在移動設備快速占領消費者身邊的同時,PC形態被迫追求新的變化,尤其是針對商務辦公人士和游戲玩家——后兩者被認為是最有可能重新帶動PC銷量的主流人群。
小米和華為等手機硬件公司進入筆記本市場,也是上述論斷的側面佐證。
盡管如此,PC廠商面對的外部市場環境依然十分嚴峻。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最新發布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降7.7%至7370萬臺;另一家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則顯示,PC出貨量同比下降10.8%至7100萬臺,PC行業的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重新定義PC內涵
PC行業已死的論調并非新觀點,不過,在智能手機的增長率都已放緩的今天,人們似乎更愿意接受這樣的看法。同時,由于可插拔式2合1筆記本的出現,以及為平板電腦配備鍵盤的風尚開始流行,PC與移動設備的界限被進一步打破。
對于這種現象,IDC中國區總經理霍錦潔認為,內容和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取代了OEM成為硬件設備產業方向的指針,對比手機市場,正是滴滴打車等各種應用的興起,加速推動了行業和需求往移動化方向發展。
也就是說,傳統意義上的PC市場在急速縮減,而市場正在根據用戶需求重新定義PC的內涵。英特爾方面給出的定義包括,不再依賴電腦電源,提高續航能力;身臨其境的游戲體驗,擁有更高分辨率、更細膩細節以及更快的幀數;刷臉登陸,無需記憶密碼;無需等待,一鍵開機。
以此來看,英特爾對PC的定義已與移動設備相差無幾。作為操作系統提供商的微軟也更加看重不同平臺設備上無縫、一致的移動體驗。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張永利稱,Gartner預測2015年全球整體設備的種類和數量呈現激增,在這一趨勢下,微軟致力于打造統一的設備和應用平臺。
近期微軟發布了全新的產品線Surface book,外界雖有聲音質疑此舉會引發微軟和OEM廠商之間關系的危機,但多數受訪分析師認為,其對產業的帶動意義更大。霍錦潔表示,“如果微軟不主動去做,就沒有人會去開拓。”
瞄準智能家居和游戲
20世紀80年代后,微軟和英特爾彼此之間的產品更新迭代,往往會帶動PC市場的銷量。隨著微軟停止支持Windows XP并在2015年推出Windows 10,部分分析師認為這在短期內能夠拯救即將崩潰的PC市場,提高銷量。
不過,由于微軟對于符合條件的用戶提供免費升級至Windwos 10的政策,此前一度有觀點認為,由于新系統對硬件配置沒有更為嚴格的要求,或對銷量提升有所阻礙,因此,相關利益方需要通過市場營銷等手段來改變用戶對PC設備的認知,進而拉動PC換機市場的發展。
多份分析研究報告已經對未來PC全球的出貨量情況持樂觀態度。其中,Gartner分析師稱已看見PC市場“趨于穩定、恢復增長的一些信號”,而在此之前的7月份,Gartner曾認為全球PC市場在2016年前不會復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