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3D打印公司Arcam 高度看好航空航天市場
由于需要較高的初始投資和更加復雜的后處理要求,金屬3D打印技術的擴散速度可能沒有其他3D打印技術那么快。因此直到現在,這一技術也只是在醫療植入物、航空航天、汽車等領域的少數公司在使用。在這方面,來自瑞典的Arcam公司以其專有的電子束熔融(EBM)技術而獨樹一幟。與我們更為常見的激光熔融技術相比,電子束由于能量密度更高,因此能夠達到更到的熔融溫度。因此,與傳統技術相比用EBM技術3D打印的金屬部件強度更高、制造時間更短、單件制造成本更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2083.htm據我們所知,Arcam公司的EBM技術已經在醫療植入物業務領域占據了領先地位,但是現在他們期望更進一步在航空航天行業攻城略地。
不可否認,盡管醫療植入物是一個相當大的市場,但是與航空航天領域相比只能算小巫見大巫。如今隨著其行業的發展和競爭的日趨激烈,所有航空航天公司都渴望并想盡一切辦法以更少的錢生產出更高質量的零部件,而且毫不夸張地說,基本上這個行業里所有的公司都開始認真考慮金屬3D打印技術。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飛機制造商開始切換到3D打印金屬配件,Arcam熱切希望能夠抓住這股潮流。至少他們的CEOMagnusRene是這么想的。
“兩三年前,大家的問題是航空航天業是否會以這種方式進行生產。而現在的問題是——“什么時間”。航空航天業的市場容量要比醫療植入行業大50至100倍。盡管目前該行業有許多部件由于太大而不太可能用3D打印機來完成,但是它仍然是植入物行業10倍以上的規模。”Rene稱。
迄今為止,Arcam在航空航天領域已經有幾個客戶,比如通用電氣、普惠和勞斯萊斯集團等,但他們預期在未來幾年內需求會出現大規模的增加。GE航空集團曾表示,他們預計到2020年將在噴氣發動機上使用10萬件金屬3D打印零件,并期待最早于2018年能夠使用3D打印生產輕質渦輪葉片。
隨著全球3D打印市場預計今年將突破50億美元,而到2020年將超過200億美元,制造業顯然要在其中占據重要的份額。目前大多數的3D打印服務都是用于原型設計,但在航空航天、汽車領域,市場重心可望迅速轉移到實時生產可用的零部件。而這突然轉變幾乎完全可歸功于GE的不懈努力,該公司是3D打印技術的最早采用者之一。他們曾公開表示,將金屬3D打印融入現有的生產線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對于金屬3D打印技術的一往情深,及其在這方面獲得的成功,刺激了其行業內的競爭對手,試圖跟上他們。
據MagnusRene稱,目前GE的很多競爭對手正在轉向Arcam的EMB3D打印機。在過去的一年里雅駿已經交付了近50套金屬3D打印系統,并且他們未來幾年里這個數字將翻倍。他們已經采取措施將該公司在瑞典Molndal工廠的生產能力增加一倍以跟上需求的增長。不過Rene仍然不能確定這些措施是不是足夠的,但是期望自己公司的年生產能力可達150系統,并將招聘和培訓更多的裝配工、電工和服務工程師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