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國:借力資本市場,紫光集團踏上產業強國之路
“不畏強敵,產業報國”,這是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眼中紫光集團的終極發展目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2073.htm10月29日在工信部、科技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的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在北京亦莊盛大召開。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出席,圍繞中國集成電路和微電子產業的發展作了精彩演講,詳細闡述紫光集團借力資本整合全球資源的產業強國之路。
“中國一直以來都被稱為經濟大國,但從未被稱作強國。為什么?”趙偉國講道,“這是因為中國缺乏足夠數量的重科技企業。提到美國,重科技企業我們可以列舉一長串:IBM、英特爾、高通、微軟、通用電器、波音,相反中國的重科技企業屈指可數,大一點的有華為,個頭小點的有展訊、銳迪科、中興。”
趙偉國表示,芯片是重科技產業,是現代科技的基礎性產業,無論從產業安全、信息安全、甚至從國家主權安全看,都非常重要。它不僅是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而且應該是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芯片市場,然而國內企業設計的產品不足市場需求的10%,芯片產品大量依靠進口,紫光要起到擔當作用。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芯片市場需求達到10393.1億元(約1690.4億美元),占全球芯片市場50.7%。其中存儲芯片市場規模達到2465.5億元,占國內芯片需求的23.7%,為最高比例產品,而且全部依賴進口。整個2014年,中國進口芯片總計2176億美元,僅次于原油進口的2283億美元。
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布,總規模1200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和總規模300億元的北京集成電路產業投資資金的發起設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共識。中國芯片產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國開始從大國走向強國。
趙偉國表示,國內高校很難在技術上有突破,紫光以前也都處于模仿階段。集成電路原本就是一個靠巨額資金支持的產業,只有利用資本市場與產業的結合,通過并購方式,加速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自主創新。“這個過程好比羊毛出在豬身上,讓投資人去賺資本市場的錢。”紫光將大規模儲備現金,包括發行債券和設立系列類PE基金。其中,類PE基金要在三年內做到3000億元規模。此外,紫光還會加速與A股資本市場的對接,延攬世界國際化人才。
目前來看,紫光集團借助并購和合作整合展訊、RDA、英特爾資源,在芯片設計領域有所儲備,又通過入股華三通信、西部數據獲得存儲和云端的產業鏈布局,實現了從芯到云的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在紫光芯片產業的發展布局上,趙偉國指出移動芯片、物聯網、存儲及相關芯片領域是紫光未來發展的三大重點,與國際巨頭企業結盟,積累技術加速自主創新,全力打造出一個世界級的芯片巨頭企業。
對于并購企業的后續管理,趙偉國笑答,“李力游比我有本事,我管不住他,更不會管他。”紫光集團將以目標管理為指導,秉承充分信任、充分授權的理念,嚴格審計旗下企業的發展狀態。
在國家產業政策方面,趙偉國建議國家加大力度支持重點企業。像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因高通在中國市場存在壟斷行為開出的9.75億美元的罰單,建議資助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對于中國5G實行的速度和路線規劃,多多與國內主要芯片公司協商。對于臺灣限制大陸企業發展的政策,應輔以禁止臺灣制造的產品在大陸銷售,以實現商業上的對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