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界動態 > 18吋晶圓技術成本過高 12吋將續為業者主力

        18吋晶圓技術成本過高 12吋將續為業者主力

        作者: 時間:2015-09-22 來源:Digitimes 收藏

          雖然較大尺寸的生產材料和技術成本高于小尺寸,但由于較大可以切割出更多的芯片,因此經驗顯示,就每單位芯片成本而言,大尺寸晶圓技術至少會比小尺寸晶圓降低2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0457.htm

          然而在實務上,要采用大尺寸晶圓生產技術,業者必須要先行投入大筆經費。因此在資金和技術的障礙下,各業者往往會采用將現有技術進行效率最大化的方式進行生產,而不是對新開發的大尺寸晶圓生產技術進行投資。

          以最新18吋(450mm)晶圓生產技術的采用為例,就正處于這樣一種狀況下。根據調研機構ICInsights最新公布的2015~2019年全球晶圓產能報告,至2019年底,全球18吋晶圓安奘容量將僅占整體安奘量的0.2%。12吋(300mm)晶圓安奘占比,則會由2014年底的60.3%,一路攀升為2019年底的64.7%。

          ICInsights報告顯示,2002~2019年制造IC產品為主的晶圓廠中,除了2013年因茂德(ProMOS)與力晶(Powerchip)關閉了3間12吋晶圓廠,以及部分12吋新廠延至2014年才加入生產,使得當年采用12吋晶圓制造技術的晶圓廠數出現下滑外,其余各年都是呈現成長。

          ICInsights并預估,2019年將會有110間晶圓廠采用12吋生產技術,較2014年的87間,足足增加了23間。

          絕大多數12吋晶圓廠所制造的晶圓,是用于生產如、Flash存儲器、影像感測器、電源管理IC、以及復雜邏輯IC和微型元件IC等產品。只有少部分12吋晶圓廠是作為研究發展之用。

          目前擁有最大12吋晶圓廠產能的業者,包括有:存儲器供應業者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美光科技(Micron)、SK海力士(SKHynix)、東芝(Toshiba)/新帝(SanDisk);IC制造與微處理器(MPU)供應業者英特爾(Intel);以及全球最大純晶圓代工業者臺積電和GlobalFoundries等。

          至于以制造特殊存儲器、顯示器驅動IC、微控制器、類比產品、以及微機電系統(MEMS)設備的8吋晶圓廠,在近年內也依然會有相當不錯的盈利。目前臺積電、德州儀器(TI)、以及聯電則是擁有8吋晶圓廠最多產能的業者。



        關鍵詞: 晶圓 DRA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新营市| 剑河县| 花莲县| 韩城市| 沅陵县| 曲麻莱县| 龙里县| 米脂县| 安丘市| 河南省| 防城港市| 新泰市| 莱芜市| 定南县| 天台县| 庄河市| 桐城市| 赤峰市| 民和| 泾阳县| 册亨县| 万安县| 吉林省| 嘉峪关市| 岑溪市| 如皋市| 太保市| 新津县| 张家口市| 蒙山县| 富平县| 洪泽县| 义马市| 咸阳市| 和静县| 长子县| 蛟河市| 杭锦旗| 兰西县| 榆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