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跌出一個小米 裁員也不能解決三星問題
近兩年,中國是全球手機最大的市場,競爭也最為激烈,華為、小米、魅族等國產手機發展迅速,以其高性價比把曾經中國市場銷量第一的三星擠下神壇,國產手機的崛起使得三星在中端市場逐漸被邊緣化,而高端市場在蘋果發布大屏iPhone6之后,三星的優勢早已不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0240.htm根據IDC數據統計,2013年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18.7%,而這一數據在2014年降到了12.1%,雖然三星GalaxyS6頗受歡迎,但是由于產能問題,銷量并沒有達到預期,分析師認為2015年度三星在中國的銷量將繼續下滑。
過去,在韓國市場,三星一直是龍頭企業,無人可及,成為韓國手機市場上唯一市場份額超過20%的公司。不過,由于三星自身產品的弊端,加上iPhone手機的影響,其榜首位置也岌岌可危。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三星在韓國手機市場的份額由原來的60%左右下降至46%,而iPhone在韓國市場的份額已經上升到了33%。同時,隨著內存升級和搭載3DForce技術的iPhone6S/Plus的發布,三星將會遭遇更大的難題。
不敗則已一敗涂地
三星作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在蘋果和國產手機面前節節敗退,正在逐步喪失其市場份額。作為曾經的手機霸主,三星已經漸漸退出與蘋果兩級爭霸的局面,輝煌的數據已經成為過眼云煙。而專利數、屏幕以及處理器都占優的三星,為何會落到現在這種境地呢?
第一,售價過高。眾所周知,三星手機一貫以高端自稱,新機價格一直在5500以上。由于之前iPhone尺寸較小,不能滿足一部分人的要求,三星在大屏手機市場擁有非常大的優勢。但是,隨著iPhone6/plus的推出,三星手機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為了減少iPhone6S發布的影響,三星率先發新款旗艦,同時對上代產品進行降價。

不過,三星的這種行為不但沒有為其帶來銷量的增加,反而使其關注度不斷降低。在手機市場,產品在銷售一段時間之后降價是正常的事情,但必須要在制造商的控制范圍內,因為終端銷售價格的大幅度下降不但會影響廠家的利潤率,還會降低用戶的購買欲望,價格管控不利,在銷量和毛利上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第二,缺乏產品創新。三星在制造工藝上有著非常大的“優勢”,能把塑料材質打磨的擁有金屬質感,當然,這是三星在推出S6之前對其的一種諷刺。從三星GalaxyS4開始,硬件的升級已經不能滿足對手機的要求,現在的人們更加追求個性化、定制化,配置已經很難成為主要吸引力。千年不變的塑料機身,加上不變的設計風格,早已使得消費者審美疲勞,從三星GalaxyS5的銷量滑坡便可以很好的說明這一點。
之后,三星推出了全金屬打磨的GalaxyS6/edge,獲得了市場的廣泛好評,雖然沒有采用全金屬機身,但是其雙曲面屏幕吸引了部分消費者的注意,為自己增加了一定的曝光點。不過,三星也是給自己挖了個坑,產能不足,眼睜睜的看著那么好的一個扭轉機會流失。只想說一句,三星,你這是弄啥來?
第三,系統優化差,預裝軟件多。昔日巨頭諾基亞,就是輸在了對市場和用戶需求的盲目自信上,這與當下的三星何其相似。除了千年不變的塑料機身,三星的系統也是人們一直的吐槽點。當今時代,軟件生態系統、互聯網和云服務幾乎已經成為了智能手機的全部意義,單純硬件設備制造商的生存空間日益逼仄。三星在過去僅僅是扮演著硬件設備制造商的角色,而在系統方面的建樹卻寥寥無幾。
對于安卓系統來說,系統緩存文件的堆積,越用越慢是其最大的弊端。如今,國內手機廠商基本都會在原生安卓系統上做一些優化,無論是界面還是速度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加適合當地市場用戶的要求。
反觀三星,卻一直不思改變,基本上一年左右時間,手機就已經變得較卡頓,即使刷機也沒用。同時,三星手機在出廠時會預裝較多的軟件,并且還不能卸載,使得用戶體驗更差。同樣的系統,預裝軟件過多,系統優化差,配置上又不比國產手機高多少,最重要的是價錢卻高出一倍多,有多少人會買呢?
第四,巨額廣告投入。放眼全球手機市場,三星是僅次于蘋果的第二大廣告投入商,遠超索尼、HTC和國產品牌。根據資料顯示,三星在2012年超過90億美元和2013年140億美元的廣告和營銷投入。不過,巨額的廣告投入并沒有給其帶來產品的突破性增長,而這也成為三星的累贅,拉低整體的利潤率,成為財報上的敗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