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芯片開啟產業物聯網的產業升級
首先安全和隱私。器件如果互聯起來,安全是最重要的問題,很多終端用戶不愿意其器件被聯起來,這就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為什么共存的原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9300.htm二是蔓延各垂直市場的碎片化的問題。例如攝像頭的互聯,你可以裝一個機器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識存在機器人里,可以把所有的攝像頭信息集中在這里。但是有一個問題,除非中國的攝像頭都是由一家公司生產的或者只有一種標準。但今天有85%的器件其實是已經存在的,它們不見得互聯,肯定有不同的標準。所以怎么把碎片化的問題解決,怎么把一個城市和另外一個城市之間不同的廠商生產的攝像頭的信息標準去兼容,是很大的挑戰。
三是IT/OT(信息技術/操作技術)控制系統集成。從行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的角度出發,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過去的IT是提供支持、輔助、信息,現在要使IT/OT系統真正地整合起來。
四是傳統基礎架構替換。
五是所實現客戶價值的不足:未充分利用的數據。價值到底有沒有人去買單,能不能充分利用以滿足大家的需求?
六是欠缺的互操縱性和標準。每次談物聯網大家很愿意談標準,但是一談標準就抓狂,標準和真正實際案例的推進是怎么樣相輔相成的一個過程,是一個標準化行業的問題。
EEPW:英特爾物聯網平臺參考架構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陳偉:首先從底層看起,是一個以軟硬結合的、優化的、安全的解決方案為基礎。回到中國的戰略,第一塊是垂直的行業解決方案,這是基礎。
第二,必須是連接通信和設備識別的很靈活的系統,不能是一個人為的系統。英特爾當時定挑戰時定了一個要求,必須在幾秒鐘之內或者幾分鐘之內系統是可以自己識別、學習,去認識和判斷器件之間的互聯,而不是人為的。
第三,能夠兼容多元化的標準。開始的時候一定是單一的,怎么能夠使這個平臺多元化。
第四是水平化的可大規模部署的數據分析。例如做車載系統的時候就很明顯,集成商做了一個車載系統,把它裝在車上的時候就出現問題了,太多的傳感器可以集成,傳感器到底控制什么,什么樣的分析軟件使得數據的分析能夠對汽車公司產生價值。所以就產生了一個新的產業鏈——數據分析。
最后是以軟硬件安全解決方案為基礎,通過結合去產生價值。
這五部分是我們需要考量的核心要素,也是我們以這五塊去判斷我們的合作伙伴,而且每一個行業的合作伙伴的角色都會不一樣。
物聯網需要低端芯片
EEPW:您曾提到,今后英特爾將加速低端芯片的推出,這是否會影響英特爾的利潤率?
陳偉:今天通常認為物聯網中,硬件占20%~30%,系統20%~30%,軟件20%~30%,服務達30%~40%。因此,英特爾不是為低端而進低端,而是考慮對后端的分析和服務能不能帶來更好的優勢。因為從物聯網的角度出發,首先物聯網是以智能器件的遍布作為首要條件的,服務是作為充分條件。所以器件占有率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比如在器件市場中如果沒有一定份額就很難談服務。英特爾不是為了做低端芯片而去做低端芯片,考量更多的是從端到端的角度出發,比如安全性、可管理性等。
也許低端芯片本身不見得能帶來很大的利潤,但是它對數據的產生、數據/信息的傳輸、對后端的分析有影響,因此也是英特爾考量的一部分。
英特爾的優勢
EEPW:您能總結一下英特爾的優勢是什么?
陳偉:英特爾有將近60年的歷史,走過了三、四十年的對摩爾定律持之以恒的推進。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有三方面:第一是具備世界上頂級的生產制造能力。第二,幾十年來基于英特爾x86架構的芯片設計的沉淀。第三,英特爾圍繞芯片技術的軟件能力與沉淀。
在物聯網方面,英特爾的愿景是:希望任何互聯的智能設備,英特爾的架構將會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