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曝光:李想和小米雷軍一起造電動車 江淮代工
攪局新能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5930.htm受特斯拉和Google汽車的影響,國內諸多互聯網公司紛紛打起了“造車”的主意,其中不乏阿里、騰訊、樂視等巨頭。
現下正值汽車產業智能化與新能源化融合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大量的傳感器、電池、地圖等眾多供應商,這個過程中TMT類企業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業內人士指出,由于中國車企不強,相關企業并未進入跨國車企的全球采購體系中。“關鍵時期,互聯網企業打出造車的概念,更多地希望參與到汽車產業的新分工中去,獲得新的產業發展紅利。”
同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造車熱不同,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韓國現代汽車、日本馬自達汽車等高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日韓等科技類企業并沒有提出所謂的造車概念。“它們已經是我們的供應商。”
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等曾在多個場合表示,要在中國電動車發展領域放入幾條“鯰魚”,以帶動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
6月2日,為了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工信部、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指出新建企業只能進行純電動乘用車的生產,并不能生產其他動力的汽車,尤其是傳統石化燃料汽車。
但互聯網企業要制造一輛符合國家要求的電動車,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據規定,國家對新能源車企所生產車輛的動力性要求和輕量化要求都做了嚴格的要求。比如車長小于或等于4米、續航里程在100~150公里范圍內的電動車整備質量不能超過1噸,車長小于4米、續航里程在151~200公里范圍內的電動車整備質量不能超過1.2噸。
此外,政策還要求新建車企要具有整車試制能力,具備完整的純電動乘用車樣車試制條件,包括車身及底盤制造、動力蓄電池系統集成、整車裝配等主要試制工藝和裝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