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市場分析 > 愛立信起訴小米 為何在印度?

        愛立信起訴小米 為何在印度?

        作者: 時間:2015-05-28 來源:創事記 收藏

          結局:“小米必敗!”的專利底氣到底從何而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4866.htm

          此前,在談及與小米這場的專利較量時,首席官知識產權官(IPR)Kasim Afalahi曾公開表示,有信心贏得訴訟。

          雖然愛立信并未使用“小米必敗”的表示,但是愛立信對贏得訴訟的把握信心十足。用愛立信首席官知識產權官Kasim Afalahi話說,那就是“因為愛立信在專利訴訟中從未有過敗訴記錄。”

          事實上,從涉案專利和過往愛立信的專利突襲戰績來看,愛立信的表態應該算比較客觀。

          從涉案專利內容看,8項涉案專利均為標準基礎專利(SEP)。其中,愛立信在EDGE專利上的優勢和實力更為扎實。由于EDGE是指代2.75G通信技術,是2G時代的產物,彼時高通還處在成長期。

          除EDGE相關專利外,其他涉及ARM、3G等相關專利的內容,高通和愛立信均有深厚積累,使用高通芯片的小米手機,憑借高通“庇護”,或許不至于完敗。

          而從專利戰績看,在過去五年之內,愛立信曾先后與眾多公司就無線網絡、2G、3G發生專利糾紛,基本均以愛立信贏得賠償金落幕。

          2010年9月,愛立信在美國東德州聯邦地方法院對友訊、宏碁、Netgear等公司,提出無線產品侵權訴訟,美國東德州聯邦地方法院認定,被告侵犯了愛立信的3項專利,每款產品需支付愛立信0.15美元專利使用費,共需賠付愛立信1000萬美元。

          2012年11月27日,愛立信在美國得州東部地區法院提出對三星的專利訴訟,指控三星侵犯其移動通信技術專利。2014年1月27日,雙方握手言和,三星同意支付6.5億美元。

          

         

          追問:愛立信為何選擇在印度而非中國起訴小米?

          早在2014年10月,小米旗下紅米、紅米note、小米2、小米3等多款機型的單一出貨量均已突破1000萬。

          而在印度市場,在愛立信起訴小米前夕,也就是2014年12月,小米宣稱在印度僅用6個月時間,就實現出貨量突破100萬。

          由于小米在印度市場投放的機型有限,實際上,印度市場的出貨總量可能不及小米手機出貨總量10%。顯然,更多的小米手機是在中國完成了銷售。

          問,愛立信為什么不選擇在中國市場起訴小米?而非要去印度起訴小米呢?

          真正的原因只有愛立信自己才清楚。但是,可以佐證的是,在涉及中國廠商涉嫌侵犯愛立信專利權的過往歷史中,愛立信大多把戰場選在了海外。

          比如在愛立信訴中興通訊專利侵權糾紛中,因中興通訊涉嫌侵犯愛立信持有的相關2G、3G專利,愛立信于2011年在英國、意大利等多國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中興通訊侵犯其LTE專利權。隨后,中興通訊在國內起訴愛立信專利侵權。

          直到2012年1月20日,中興通訊和愛立信達成和解,才相互撤銷了針對彼此的所有專利侵權訴訟。

          因此,雖然印度市場小米的出貨量較中國市場很少,但是,基于“強龍難壓地頭蛇”和一些“你懂的”原因,愛立信還是選擇在印度而非中國市場,起訴小米專利侵權。

          反思:國產手機“出海”該如何躲過專利“圍剿”?

          IDC發布的數據顯示,今1-3月,中國市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約為9880萬臺,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是近6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事實上,在“去功能機”階段或“淘汰功能機升級智能機”基本結束后,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或“血拼”階段,拋去蘋果、三星等海外廠商之外,僅國產手機就有數十家參與市場爭奪。

          以小米為例,除印度市場外,小米宣稱已進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歐美國家。表面上看,小米的“國際化”之路似乎強勁有力。但有趣的是,小米在上述“國際化”銷售區域銷售的產品僅有移動電源、手環和耳機等產品,小米主力產品——小米手機至今尚未或不敢在上述國家銷售。而這或許也說明小米的專利積累和“底氣”還略顯不足。

          在用戶需求遞減的背景下,“出海”成為很多國產手機“去庫存”或“搶地盤”的必然之路。包括魅族、酷派、一加等內的眾多國產手機紛紛加快了“出海”步伐。

          除去中興、華為等有較多專利積累的廠商外,其他國產手機進軍國際市場都不可能繞開手機專利巨頭設置的“專利壁壘”。

          但是,國產手機爭先恐后“出海”,又該如何提前布局避免“小米式”專利訴訟陷阱呢?

          或許HTC曾經的“經歷”或“經驗”值得國產手機廠商汲取和借鑒。事實上,代工起家的HTC,剛開始也沒有太多專利,直到2010年和蘋果(apple)陷入專利戰后,才一手抓申請專利,另一手斥巨資積極收購專利。

          2011年4月,HTC花費7500萬美元從美國ADC Telecommunications獲得超過80項 4G LTE專利,2011年7月,HTC斥資3億美元并購S3 Graphics 公司,獲得后者235件授權專利及申請中專利,取得繪圖處理關鍵技術,從而獲得和蘋果進行談判和周旋的重要籌碼。

          簡單說,HTC的做法告訴國產手機廠商,除去營銷做的好外,更重要的是,壯大自己的專利“武器庫”——手里應該儲備一些有質量或殺傷力的專利。

          回歸到小米應對愛立信的專利發難上,小米的一些做法也有很多可取之處,同樣值得其他國產手機廠商關注。

          一方面,小米積極加強與印度“地頭蛇”的合作。比如,小米在印度聘請的法務團隊來自印度最大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Amarchand Mangaldas”,系印度本土知名企業如信實工業集團、塔塔集團、ICICI銀行的首選律所之一。

          此外,小米不僅在當地召開新聞發布會“秀肌肉”,還對外宣布獲得印度“地頭蛇”塔塔集團名譽董事長的投資,及時“抱大腿”。

          另一方面,小米應對策略得當,合理利用訴訟規則。小米聘請的當地專業法務團隊,通過及時提存“保證金”,使得搭載高通芯片的手機得以繼續銷售,才使得自己避免“全軍覆沒”。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愛立信 小米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即墨市| 华容县| 禹城市| 仁化县| 卓尼县| 五指山市| 吉林省| 宜丰县| 简阳市| 岳普湖县| 梅州市| 隆安县| 邛崃市| 南丹县| 临武县| 茶陵县| 鹤庆县| 思南县| 宜宾市| 赣州市| 清徐县| 海原县| 莱阳市| 银川市| 祁阳县| 环江| 大足县| 洪洞县| 荣成市| 陵水| 东海县| 惠州市| 榆林市| 新晃| 兰西县| 南漳县| 资兴市| 浦县| 长沙县| 呈贡县| 安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