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行業平均利潤3.2% 一年近三成企業出局
對于國產手機而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4128.htm昨天,小米旗艦手機Note頂配版正式發售。這也是小米首次在線下渠道同步發售手機,米粉們不必守在電腦前掐著表來“秒殺”。
不搞饑餓營銷,直接采取現貨銷售,說明小米對這款產品的重視和信心,但也有人嗅到了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在過去一個多月里,三星、華為和努比亞接連發布新款手機,這還沒算樂視、奇虎360、格力這樣的攪局者。
更大的壓力來自于趨勢。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第一季度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減少4.3%,為六年來首次出現同比下滑。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個被染得鮮紅的市場為什么還會吸引那么多人和資本進入?
“免費”手機來臨
在小米最新的競爭對手中,樂視的氣勢最足。在其超級手機的發布會上,掌門人賈躍亭將新款產品的硬件成本逐一列出,意在說明自己的手機在市面上性價比很高。
當年小米就是依靠類似的做法,將智能手機售價拉低至2000元以內,只不過樂視的做法更為赤裸裸和激進。他們允諾用戶享受“每加490元/年的服務,手機售價直降300元”,直到手機價格降為零。
這也就是所謂的硬件“免費”。無獨有偶,在本月奇虎360舉行的手機發布會上,周鴻祎也表達了要把手機做成“免費”的想法,只不過還沒想出真正免費的辦法。最近有消息稱,格力正在考慮買空調送手機。
價格比拼已逐步蔓延到高端市場。小米這次發售的Note頂配版市場價為2999元,比同等配置的三星要低上千元。但在大批瘋狂的追逐者眼中,這些都不是問題?!霸绞潜桓嗳苏J為格局已經穩定的行業,我們越是要殺進來,成為規則的破壞者?!敝茗櫟t的這份執拗,也體現在賈躍亭、董明珠、羅永浩等人的身上。
然而,對于大批掙扎在成本線上的手機公司來說,價格戰就是噩夢。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14年手機行業發展回顧及展望》顯示,2014年手機行業的平均利潤只有3.2%,比電子制造業平均水平低了1.7%。
不久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給出一組數據:2014年初,國內手機廠商有540多家,經過一年洗禮,超過140個品牌已徹底消失。
一部手機就是一棵搖錢樹
在超級手機發售前夕,樂視市值突破了1500億元。事實上有了小米的前車之鑒,資本市場更多在考慮通過手機帶來的商業機會。
本周,小米用戶升級新系統后就會發現多了個小米金融的應用。這是小米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最新布局,首款產品“活期寶”與余額寶、理財通一樣,主打貨幣基金。小米副總裁洪鋒透露,這只是小米在個人金融服務上的布局,未來還將根據用戶使用手機的行為習慣搭建個人信用,形成金融閉環。
這個案例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一部手機的想象力。小米內部人士透露,小米在非手機硬件領域的收入今年有望達到50-60億元。
回到樂視超級手機打出的“免費”牌。雖然手機不賺錢,但樂視通過會員形式將平臺上的內容變現,一旦用戶形成習慣,所帶來的利潤要比賣出去一部手機高得多。
上月底,阿里巴巴手機操作系統YunOS一口氣簽約了國內十多家定位于中小市場的手機商。今后凡是這些廠商在手機出廠時安裝YunOS,都將獲得阿里4美元的補貼。這個系統里集成了阿里大部分互聯網服務,在3元買不到一個用戶的時代,這筆交易無疑是劃算的。
在軟件服務吸金之外,也有人看上了手機作為智能硬件入口的作用。目前360擁有兒童衛士、空氣衛士、家庭衛士等多種類智能硬件產品,這些產品都需要與智能手機深度結合使用。
此前,格力掌門人董明珠也曾表示,手機可以作為遠程遙控空調的工具。
做得出不等于賣得好
這么多資本敢于做手機,得益于手機制造的門檻不斷下降。如今在杭州做手機專賣的張奕,原本在深圳華強北市場的一家公司當過流水線工人。“制造手機已非常簡單,在深圳找好代工廠,加個商標就可以在市場上銷售?!睆堔日f。
在智能手機市場迅速膨脹時期,這種做法為很多手機廠商贏得了空間。但隨著智能手機市場告別爆發期,加上帶有互聯網基因的資本進入,玩法已經變了。
“小米剛出來時靠的是跑分(手機性能測試),吸引一批硬件發燒友。現在手機廠商再跑分會被人嘲笑?!睆堔纫蕴O果為例說明消費市場的變化,“在硬件上并不占便宜,但系統比安卓更經用。很多人愿意為它支付高溢價?!?/p>
在他看來,下一步國產手機需要在手機以外的地方下功夫,比如構建一個完整的互聯網生態系統,“在硬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哪個系統方便,用戶就會用哪個?!?/p>
而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則給新進入者敲響“庫存”警鐘。目前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正在加大重資產投入的風險。
“比如空調,今年賣不完明年可以再賣,而如果廠商計劃一個月賣10萬部手機,有2個月庫存,就意味著要拿出2億元備貨,一旦市場反應不如預期,將帶來極大壓力。”王艷輝說。
好的一點是,即便增速下滑,手機市場的空間依然很大。根據IDC發布的預測數據,到2017年國內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仍將超過4.6億部,市場規模約為7405億元。
“面對這么大的市場,肯定還會有人殺進來,洗牌不會停。”張奕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