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LEON3開源軟核處理器動態圖像邊緣檢測SoC設計

        LEON3開源軟核處理器動態圖像邊緣檢測SoC設計

        作者: 時間:2015-05-09 來源:網絡 收藏

          ①系統時鐘與復位信號:是整個架構所共用的時鐘信號和復位信號,而iCLK_50是由外部直接引入的頻率為50MHz的時鐘,未經過PLL處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3874.htm

          ②IP核控制信號:主要實現IP核的觸發功能和結束功能。

          ③APB總線的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此信號主要用于APB總線控制、IP核選擇、IP核使能等,其中包括對IP核內部寄存器的設置都是通過APB總線信號來完成的。

          ④D5M攝像頭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此信號主要完成對D5M攝像頭的配置以及數據采集。

          ⑤LTM顯示器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此信號用于對LTM顯示器的配置。由于基于APB總線的IP核集成D5M攝像頭、LTM顯示器和邊緣檢測算法于一體,所以外部接口信號相對較多。但就APB總線本身而言,其信號并不多,這也是基于APB總線的設計方法相對簡單的原因。

          3.3自定義IP核的結構設計

          有關“基于APB外圍低速總線圖像檢測IP核的實現基本思想部分”略——編者注。

          基于APB總線的IP核框架結構如圖5所示。

          

         

          圖5用戶定義圖像邊緣檢測lP核結構

          4實驗結果

          4.1動態圖像邊緣檢測算法硬件實現仿真與分析

          文中首先利用Matlab驗證局域熵邊緣檢測算法設計的正確性,然后采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語言編寫圖像邊緣檢測算法,在算法實現過程中,為提高算法的性能,采用了Quartus II中自帶的DSP加速宏模塊。同時,為驗證仿真算法的正確性,編寫Testbench系統測試文件,對其進行仿真驗證,圖6為局域熵邊緣檢測算法的硬件仿真時序圖。

          

         

          圖6局域熵邊緣檢測算法硬件實現仿真時序圖

          從圖6中,可以看到3×3窗口產生的過程,L1~L3為采用片上緩存的方法實現的三行數據的同步。X1~X9對應3×3窗口中的9個像素點。圖中最終的數據輸出是有一定時延的,這是由于算法中存在大量的乘加運算和浮點數運算造成的。

          在實現算法的同時,考慮到所選芯片提供了可用于加速算術運算的DSP模塊,于是為了加速算法的處理速度,在算法實現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的DSP加速處理模塊,如乘加器,浮點除法器等。表1給出了用硬件語言實現上述算法所使用的芯片資源情況。表2給出了該算法對DSP加速模塊的使用情況。

          



        關鍵詞: SoC LEON3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且末县| 安化县| 封开县| 金华市| 花莲市| 山阴县| 灵丘县| 德清县| 沁阳市| 五常市| 清水县| 沁源县| 昌平区| 东兰县| 青阳县| 铁岭县| 高雄市| 漳州市| 明星| 平顶山市| 济阳县| 镇原县| 山西省| 全椒县| 镇雄县| 达日县| 太仆寺旗| 改则县| 贵德县| 库尔勒市| 天镇县| 邢台市| 昔阳县| 镇宁| 清水县| 夏邑县| 太谷县| 哈密市| 田林县| 丽水市| 祥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