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告別黃金時代 全球性命題倒逼轉型決心
進入流量紅利階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3044.htm鄒志磊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運營商的話音收入受到沖擊后,可以獲得流量收入,即進入流量紅利階段。目前國內運營商的月流量支出是約200M,在日韓等國已經達到2G以上,而按照華為的預計,未來用戶月流量支出需求可以達到50G。
即使流量紅利見頂,運營商還可以針對自己管道里流淌的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從數據中獲取價值。在此之后的信息紅利則與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4.0等有關,讓電信網絡成為各行各業的使能者,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藍海。
一位華為內部人士表示,從目前來看,全球運營商的轉型處于不同的階段,有些移動用戶滲透率不到20%的地方,仍然能享受人口紅利帶來的話音收入增長,但有些運營商已經在迫不及待地探索面向云和大數據的轉型。
未來的電信網要云化,業務也要云化。與此相對應的一系列電信業熱詞,比如Softcom,比如SDN(軟件定義網絡),網絡虛擬化(NFV)。
徐文偉對記者表示,運營商的完整轉型是一幅全景圖,其核心是提高運營效率,有效增加業務收入。不過,由于考慮到一攬子網絡改造和業務轉型的艱巨性,很多運營商都是采取部分實施的方式,選擇一部分業務先行試水。
徐文偉舉例說,北京電信在SDN上進行了嘗試;韓國、歐洲的運營商在NFV上起步較早;四川電信在視頻業務上的轉型則可圈可點。
去年年底,四川電信與華為聯合宣布,雙方合作完成了國內首個4K超高清iTV業務商用部署,將“光纖寬帶”和“4K超高清視頻”結合在一起,從內容引入、平臺優化、網絡建設、終端、業務、用戶發展等方面進行探索,
“目前四川電信該業務已經有400萬用戶,未來計劃發展到800萬戶。”徐文偉表示,通過互聯網化運營,四川電信的視頻業務短短時間內實現了后來居上,“在商業模式上,主要是通過大量業務免費,其他業務打包收費的方式,典型的互聯網玩法”。
徐文偉表示,不同運營商有著各自具體的運營情況,轉型起來也會有各自的節奏,最終轉型成功與否,還要看運營商自己有多大的決心。
一位華為人士說,華為目前的做法就是把產業愿景與運營商的戰略進行對標,“有沒有轉型計劃,分幾步走,分幾年完成”,然后雙方按照商業目標進行倒推。
路徑:華為“Roads”解密
針對全球性的運營商轉型挑戰,在4月21日開幕的華為第12屆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首次系統闡述了華為開出的藥方,即華為“Road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