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告別黃金時代 全球性命題倒逼轉型決心
事實上,電信業的增長難題并不僅限于國內。目前包括沃達豐、德國電信等在內的全球電信業巨頭均概莫能外。沃達豐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最新一季財報顯示,期內其收入下滑了0.4%,尤其是在成熟市場歐洲下滑了2.7%,增量主要來自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3044.htm“運營商需要轉型。”4月21日,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趨勢來看,未來運營商的網絡需要云化,運營需要互聯網化,而能否轉型成功,則取決于運營商有多大的決心。
挑戰:全球性命題
“歐洲運營業的低谷已經有一段時間。”在徐文偉看來,與國內運營商剛剛告別高增長相比,歐洲市場已經提前一步經歷這一過程。
這里面既有過度競爭的因素,也有傳統電信業務轉型的問題。
徐文偉說,從用戶角度來看,以往電信服務比較傳統,用戶辦理業務要到線下的營業廳網點,辦各種手續,今后的電信服務需要互聯網化,提供包括電商在內的各種新渠道服務;從運營商的角度來看,原來上線一個新業務需要單獨部署一套設備,建設一個新平臺,而今后建成云數據中心后,開通新業務將像下載一個APP一樣,業務推向市場的時間可以從之前的6個月以上縮短到幾天時間。
但是,從目前這個階段來看,這種轉型前后的能力差異,也就成為導致運營商束手束腳的原因之一。
體現到全球各地運營商的業務運營上,傳統電信業的運營模式、商業模式、市場環境普遍都遭遇挑戰。事實上,電信運營商對所謂OTT(“Over The Top”的縮寫,指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沖擊的口誅筆伐早已不是一天兩天。
在今年3月于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2015移動世界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上,多家運營商高管就在高峰論壇上繼續對此進行抱怨。比如,德國電信CEO Timotheus Hoettges在開場演講中就高聲喊話:Facebook其實就是一種通信服務,為什么沒有同樣被按照電信業務來監管?西班牙電信CEO Cesar Alierta則直言,電信運營商承擔著沉重的基礎設施投資,與Google、Facebook等OTT服務商處于競爭劣勢,市場上的玩家應該給予“同樣服務,同樣規則”的監管環境。
華為公司運營商BG總裁鄒志磊告訴記者,回看十年前,電信業很風光,但在這屆展會上不斷有客戶問他:這個行業到底怎么了?為什么風頭似乎被壓住了?
由于受到OTT服務商的沖擊,電信運營商傳統的話音收入大幅下降,OTT服務雖然能帶來流量收入,但這部分才剛剛起來,而且面臨增量難增收的尷尬。
以中國移動今年一季度的運營數據為例來分析,由于OTT業務對傳統通信業務的替代作用繼續加深,其語音和短彩信業務繼續下滑,總通話分鐘數較上年同期下降1.3%,短信使用量較上年同期下降4.5%。
中國移動今年一季度實現4G凈增用戶5300萬戶,4G總用戶達1.43億戶,總用戶數達到8.15億戶。得益于4G業務的搶攻,中國移動流量經營初顯成效,一季度移動數據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長158%,帶動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但是與之而來的問題是,業務規模的增長速度難以帶來流量收入的比翼齊飛。
而近日國務院總理敦促運營商下調上網費,更從某種程度上讓其中“增量不增收”的邏輯進一步得以凸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