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做手機:從任性到瘋狂
“在傳統的終端定義和模式下,發展空間有限,需要針對細分用戶需求、結合云和移動互聯網發展特征。”在楊勇的構想中,甚至可以為中國規模龐大的貨車司機群體打造屬于他們的手機,“我們跟蹤調查發現,這類群體對智能手機有需求,但現在的智能手機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2415.htm關注特定群體的具體需求,這是楊勇做手機的要義。
“第一批上市手機定位為情侶的深度訂制手機,注重為情侶用戶做出更多軟件和硬件上的訂制,還會同步上線網絡劇《一千零一個愛情故事》。一年結婚的人1300萬對,假設25歲結婚,18歲談戀愛,18歲到25歲有8年,8乘以1300萬對,兩到三個億情侶的市場,年輕人,特別有激情的,沖動消費的,再往后結婚的更多,如果以這個來算這個市場是足夠大的。后續將涉足教育、醫療、民政、統戰、體育等領域,不同群體定位的手機還可以交叉訂制,兼具多種特征。”
楊勇還特別強調是“訂制”而非“定制”,“智能手機有1.0時代、2.0時代和3.0時代,1.0時代關鍵詞是配置,主打性價比;2.0時代關鍵詞是功能,主打軟硬件體驗;3.0時代關鍵詞是服務,和前兩個時代的大批量工業制造不一樣,主打小批量訂制。1.0和2.0追求的是出貨量、份額和大批量工業訂制。一定會造成整個的批量生產對細分市場用戶體驗的忽略,這是由于工業定制的生產線和工業鏈決定的結果,一定是這樣。”
中國式“做手機”:
從任性到瘋狂
最近說起做手機,最讓人關注的便是格力老板董明珠的格力手機了。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對格力做手機的態度十分明確:“很大程度上,這是董明珠個人的任性之舉。”
“格力做手機,分分鐘超過你小米。”這是一年前,董明珠對雷軍說的話。
近期,格力樣機在網上曝光后,相關參數也公布于眾。格力手機用的是高通處理器,攝像頭是歐菲光的,前置攝像頭500萬像素,后置攝像頭1300萬像素,由卓翼代工,龍旗設計。
在博鰲論壇上,董明珠表示,格力從兩年前就已經開始著手手機業務,不過,她始終沒有刻意強調格力手機的技術含量。本報筆者注意到,博鰲論壇上,董明珠手中拿的那個5英寸屏幕的手機,并不是傳說中的格力手機。
“進入手機領域的市場門檻很低,一般貼牌、加個logo就可以賣了。但是手機的產業鏈非常完整,做得好非常困難。”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的分析很實在,“一個空調今天賣不出去,明天還可以賣,今年賣不出去,明年依舊可以賣。但是手機這個月賣不出去,下個月就沒人買了。”
不過,董明珠的任性也敵不過李陽的瘋狂。
創造瘋狂英語的李陽在剛過去的3月四處散播李陽牌“瘋狂手機”。按照李陽的說法,這款手機“一年只充三次電;可以學英語;還可以當作強光手電筒、充電寶、汽車行駛記錄儀,關鍵時刻還可防身”,以至于有網友驚呼,這豈非是老人機中的戰斗機,計算機中的學習機,手電筒中的防狼器?
去年,相聲演員王自健宣稱進軍手機業也曾引起熱議。據說這款手機由HTC代工,但至今還沒人看到是啥模樣。
隨便什么人都想做智能手機,是一種病,得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