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合作共贏面向世界的創新模式
摘要:本文通過對大唐恩智浦訪問,分析國產汽車電子現狀以及分析未來汽車電子發展現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1640.htm中國看世界,汽車電子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市場;而世界也在看中國, 中國是否已準備好在這個市場上大展宏圖?中國首個汽車半導體設計合資公司成立一年了,名稱為“大唐恩智浦半導體有限公司”(Datang NXP Semiconductors Co. Ltd.以下簡稱:大唐恩智浦),占盡著天時、地利、人和,如何通過建立起新型合作模式,用全球的視角去贏取市場呢?通過與總經理張鵬崗的交流,使筆者對其創新理念和發展前景有了更深的領悟。
把握天時
在新的市場形勢下成立合資公司,標志大唐電信加快布局集成電路高端產業鏈,正式進軍汽車電子領域,彌補國內汽車電子芯片領域的空白。而恩智浦則可以充分利用市場多樣性,對中國市場進行長遠投資,引領汽車行業解決方案的發展以推動產業升級,繼而影響全球市場。
大唐恩智浦定位為一家本土公司,以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為己任,無論是推動現代汽車的電氣化,還是促進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管理系統,都將不懈地努力創新,為客戶提供芯片及解決方案。征程的第一步已經邁出,由恩智浦轉入合資公司的車燈調平系統的產品已經開始銷售。這是一款車燈水平調節器芯片,可調節車頭燈光束的高度,司機可以使用儀表盤上的電位器調節車燈狀態。該產品具有低定位差,噪音敏感度低,輸入電流低,具有熱過載保護功能等優勢,并且符合汽車級標準。
目前量產的是直流電機驅動類型,后續將開發支持自適應條件(AFS)的步進電機驅動類型,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
收獲地利
大唐恩智浦充分利用恩智浦技術優勢明顯、專利布局廣泛、工藝技術成熟的特色,提升自身芯片在設計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模數混合電路設計領域的技術實力。產品戰略結合中國市場的特點,兼顧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規劃,可縮短汽車電子芯片產品研發周期,搶得市場先機,再由市場需求進行預研產品拓展,進行不斷創新。由大唐恩智浦研發的第一款汽車級的MOSFET門驅動芯片工程樣片已經進行全面測試,系列產品主要用于電機控制和電源轉換,是汽車電子領域的必要芯片,主要產品細分為半橋驅動,全橋驅動以及三相驅動。該系列產品具有超高工作溫度,高可靠性,高速,低系統成本,高安全性等優勢。據Strategic Analytics分析,這個市場的需求從2011年到2020年間穩步增長,從10.7億元人民幣約25.2億元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97%。隨著新能源汽車迅速興起, MOSFET驅動芯片的市場規模也將隨之呈爆炸式增長,大唐恩智浦將抓住這得天獨厚的機遇。
恩智浦在中國有豐富的合資經驗可以借鑒,包括汽車電子芯片設計、無線手機芯片設計等。恩智浦在中國設有合資的芯片晶元制造工廠,未來將有助于大唐恩智浦的產品大批量生產。
重在人和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包括:混合動力汽車(PHEV/SHEV /MHEV)、純電動汽車(EV/REX)和燃料電池汽車。中國將擁有巨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而傳統汽車(ICE)市場份額逐漸萎縮,就需要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專注于核心技術的開發。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管理系統是核心部件,肩負著實時監控電池狀態、高效利用電池能量、防止電池過充電和過放電,延長電池使用壽命的重要職責。電池管理芯片(以下簡稱“BMS芯片” )相當于是電池的CPU,對于新能源汽車提高電池充放電的穩定性、安全性起到關鍵作用。BMS芯片的市場處于穩步增長階段 從2012年到202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42%,預計2020年為約31.4億元人民幣。大唐恩智浦已將BMS芯片作為重點產品方向,將在恩智浦完成部分研發基礎之上,由中國團隊進一步完成后續的開發工作,并同中國客戶進行戰略合作。
2014年3月,大唐電信整合集成電路設計板塊所屬產業,成立大唐半導體設計有限公司,建立資源共享與集中管理平臺進行資源整合,將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做實做強,未來會進一步考慮將汽車電子的相關資源進行共享,這也為大唐恩智浦未來的發展擴展了空間。
縱觀汽車業,百分之九十的創新源于汽車電子的革新,目前高效駕駛,節能減排,是汽車的技術發展趨勢的主要驅動因素。大唐恩智浦在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領域,通過支持電源管理和驅動以及新能源相關的集成電路應用,將使得中國能夠在世界的汽車產業中占有更多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王瑩.龍芯轉型:摘掉紅帽子,要建生態系統[J].電子產品世界,2014,21(306):19-21
[2]王瑩.晶圓制造人才告急,校企聯動與在職培訓缺一不可[J].電子產品世界,2014,21(310):18-20
[3]王瑩.FPGA對可穿戴及移動具有天然優勢[J].電子產品世界,2014,21(308):19-20
[4]王瑩.LTE為本土手機處理器企業帶來轉機[J].電子產品世界,2014,21(307);20-22
[5]于寅虎.物聯網時代本土芯片企業如何定位?[J].電子產品世界,2014,21(309):23-2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