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復盤小米:四年估值450億美元的秘密
導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7591.htm2014年12月16日,有“中國商界奧斯卡”之稱的中國最佳商業領袖獎(CBLA,China Business Leaders Awards)頒給了小米創始人雷軍,那一天正好是雷軍的生日。
2014年,手機、電視機、平板、智能手環、空氣凈化器等小米產品線全線開花。更重要的是,雷軍帶領小米打造了“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生態圈,已成為制造企業擁抱互聯網思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示范案例。頒獎詞這樣評價:雷軍創辦的小米不是中國的蘋果,而是世界的小米。
12月29日,小米完成新一輪融資,公司估值達450億美元。從創業到估值430億美元,僅僅四年時間,小米創造了公司發展史上的奇跡。
雷軍是如何做到的?他在與21世紀經濟報道交流時表示:創新是根本原因。
“方向沒有問題,細節上有偏差”
2010年創立小米的時候,雷軍覺得有兩個條件已經成熟了:一是看清了外部環境,發現了巨大的機會,二是個人完成了思想清零,在歷經兩年的思考之后,他對未來有了全新的認知。
雷軍認為2014年外部出現的大機會有兩個:一是移動社交(在中國體現為即時通訊),另一個是智能手機。移動社交是連結云與端的入口,而智能終端則是新的用戶界面。
這兩個機會有多大?雷軍的初步預估是100億美元(市值)的機會。當時,中國市場1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只有三家:百度、騰訊、阿里巴巴。
基于這個判斷,雷軍做了兩個產品:一個是米聊,方向是移動社交;二是小米手機,方向是智能手機。只要在一個方向成功,就能比肩BAT。
四年之后盤點,雷軍評價自己的判斷為“方向沒有問題,細節上有偏差”。從方向上來看,盡管尚未上市,小米公司的智能手機業務估值已經達到了430億美元,如果公開上市,小米手機市值有機會突破1000億美元;在移動社交方面,米聊的替代者微信給騰訊增值至少1000億美元:2010年,騰訊市值剛剛超過500億美元,目前市值班超過1600億美元,一度逼近2000億美元。
細節上的偏差是,雷軍估計每個方向都將產生100億美元的公司,事實上應該是1000億美元。正因為此,雷軍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四年前創業時,對于小米公司估值“少了1個0”。
在移動社交方面,雷軍的判斷也有細節上的偏差。當時雷軍的判斷是,米聊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手機QQ,米聊至少有80%的勝算,因為手機QQ是基于PC的,而非手機。但騰訊卻選擇了兩條戰線同時開戰,偏安廣州的微信團隊在張小龍的帶領下,基于騰訊在互聯網即時通訊技術積累的基礎上,3個月就開發了完全符合移動互聯網用戶習慣的微信。
在智能手機方面,雷軍的判斷同樣有細節上的偏差。雷軍的判斷時,android、塞班,iOS三大移動將在一段時間內并存,android增長最快,最終成為市場第一,windows、黑莓作為小玩家存留下來。小米選擇android,在生態凈化的基礎上完成自己的生態建設。但就在2010年,諾基亞宣布放棄塞班,全面擁抱windows,這給android巨大的機會:android吞并塞班市場,成為市場絕對第一。
除了“對公司估值少了1個0”之外,雷軍另一個沒想到的是,小米僅用了四年時間銷量就達到6000萬的量級,四年不到就開始國際化、多元化拓展,開始生態鏈建設。
兩個千億美元,給雷軍的經驗是多面的:一方面,創新一定要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找到風口,順勢而為;另一方面,事情是發展變化的,想得再全面,都有你無法預知的細節。這些無法預知的細節,有些是正向的,有些是負向的。這些都不重要,找準方向行動,你才有機會。
中間道路
小米手機的成功,除了方向選對了,雷軍還做對了哪些事情?
在產品方面,小米科技最為外界津津樂道的是“鐵人三項”的產品開發模式,即“軟件+硬件+互聯網”。這一模式并非小米首創,蘋果是這一產品模式的始做甬者。早在PC時代,蘋果就奉行封閉式的生態鏈策略,提供從“軟件+硬件+PC應用”的一體化PC。這與IBM開放工業標準的做法不同,在開放工業標準的模式下,軟件、硬件、芯片、軟件與應用均由不同廠商提供。
在PC時代,蘋果的封閉策略贏得了最早的勝利,后來卻成為失敗者。在智能手機時代,蘋果沿襲了這種模式,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手機成功之后,蘋果甚至開始逆襲PC市場。
開放還是封閉,未來的硬件產業會走哪一條道路?雷軍認為,長期來看,硬件產業的發展會是一中間道路:既不是完全開放工業標準的模式,因為這樣會造成生態圈內的良莠不齊,比如中國PC產業極盛期,全國就有數十家品牌PC廠商,山寨林立;也不是完全的封閉模式,這會使生態圈死氣沉沉,新的進入者沒有機會,最后形成一家獨大,無法形成充分的競爭。
中間道路則既保證生態鏈的健康,又保證生態鏈野蠻生長的活力。雷軍信奉一句話:無論偉大的企業家,還是偉大的政治家,都是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完美結合。而在硬件產業的路徑選擇上,中間道路正體現了這一思想邏輯。
事實上,小米的中間道路并非完全復制蘋果道路。在產品形態上,小米是軟件+硬件+互聯網;在產業分工上,則是在統一的標準下,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參與。小米也會通過自研、投資等方式涉入很多環節,但目的是為了生態鏈的物種豐富。
小米是什么?
小米從創立的那天開始,不僅外部的人,甚至小米公司的人都在問,小米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小米是一家手機公司嗎?不是。按照雷軍的說法,目前小米有三大核心產品,包括智能手機、電視與盒子、路由器,這是小米的核心圈層;核心圈層外的第二個圈層是小米投資的硬件產業鏈,包括小米電源、華米手環、智米空氣凈化器、小米攝像頭、智能血壓儀等;第三個圈層是小米電商開放平臺,除了銷售小米自己的產品,還向第三方品牌開放;四是MIUI操作系統,不僅提供給小米的產品使用,而且提供給第三方硬件廠商。
2014年12月14日晚,美的集團正式發布公告,確認與小米達成戰略合作。美的將以每股23.01 元價格向小米定向增發 5500 萬股,募資金額不超過 12.66 億元。在硬件產業,小米已經投資參股25家硬件公司,初期規劃投資100家公司,投資額預計50億美元。
小米未來會是一家硬件公司嗎?事實上小米除了在硬件產業投資50億美元,還有另外兩個1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一個是云計算產業,一個是視頻與內容產業。
2014年12月3日,身兼小米董事長和金山董事長的雷軍宣布,計劃將花費10億美元投資云服務。當天,金山、小米和淡馬錫共同投資世紀互聯2.96億美元。其中雷軍系的金山和小米合計出資2.2億美元。投資世紀互聯是10億美元投資云服務的一部分。
視頻內容方面,2014年11月14日,小米3億美元投資愛奇藝。此前,小米不僅投資了愛奇藝,還于2014年3月投資了迅雷2億美元;2014年10月,雷軍持有90%股權的北京瓦力文化傳播參與華策影視20億元定向增發,投資5000萬元;2014年11月,小米從二級市場購入優酷土豆股票,金額不少于5000萬美元;另外,小米還投資B站300萬美元。
硬件+互聯網內容與服務+云服務平臺,這是現在的小米架構。雷軍認為,小米做的是一家開放式平臺公司,任何伙伴可以在小米平臺上獲得能量,在互聯網大背景下成長。
以應用提供商為例,小米作為一個互聯網入口、一個平臺服務商,向數以十萬甚至百萬計的開發者提供IT基礎設施,就象亞馬遜現在為開發者所做的事情一樣。
對于硬件提供商,小米平臺提供的能力則包括:一是與供應鏈談判的能力;二是銷售渠道;三是與更多硬件相互聯接;四是MIUI平臺的軟件、應用、服務。
雷軍給予這個行業的啟發是,未來所有的硬件都是網器,未來所有的公司都必須是互聯網公司,這是所有公司創新的大背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