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三星高管談創新:要靈活,以用戶為先
在眾多全球性公司的業務版圖上,中國區市場的地位越發重要,因此本地化創新問題成為高管團隊集體面臨的挑戰。對于這個問題,高通全球副總裁沈勁與三星副總裁黃伽衛在GMIC2014全球移動大會上進行了探討,DoNews從中總結了以下三方面的要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6515.htm第一,要努力適應本地化創新
沈勁指出,高通始終將創新擺在戰略定位的核心位置,中國作為高通最大的市場,滿足中國用戶市場需求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為此,高通已在上海和北京兩地建立了針對中國市場的研發中心,并在上海設置了專門的工程師的團隊。
沈勁對高通的創新性做出反省,他說,在中國市場的經驗提醒高通在硬件轉型等方面表現略顯僵化,還不夠靈活。
來自三星的黃伽衛也認為,全球性企業具備能夠看到不同產品在不同市場可行性和適用性的全局優勢。三星將不同市場的特有認知綜合起來,進行全球性創新,再針對各個市場特性進行調整,以適應不同市場環境帶來的挑戰。在產品研發和設計方面,三星目前在全球已建立5個設計中心,其中有一個設置在中國的上海。
“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也是我們全球三大市場之一。”黃伽衛表示,針對中國本土創新的首要任務就是確保研發的產品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并通過中國市場的實踐研究產品是否適用于其他市場。
黃伽衛坦言,在中國市場中學習到的經驗是,創新無需過分強調產品的核心技術,更多應來自于服務和業務運營模式的改善,實現業務運營模式的差異化。
第二,要時刻保持創業精神
面對來自新興創業團隊的競爭,沈勁表示,高通作為一家只有27年歷史的年輕企業,始終將自身定位為大型的創業公司。高通對愿景專注特質與創業企業的理念吻合,而高通的內部競爭模式和對創業企業活動的關注等也決定了高通擁有創業基因。
三星對創新和創業的注重程度則來自于市場壓力。黃伽衛透露,除了在內部推廣績效評估等競爭機制,三星也保持與創新企業合作,這已經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第三,樂觀看待中國創業環境
對于中國企業的創業環境,沈勁持有積極態度,“初創企業在過去只有一種退出的方法就是IPO,絕大多數的企業還只能去美國IPO,現在并購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好的退出的選擇了”,他認為,這是一個巨大初創企業的啟動動機。
但不可避免的是,并購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果。目前,國內大量并購行為都是基于巨頭們得戰略考慮,而并非基于被收購公司在業務和財務方面得良性表現,因此導致了很多創業團體估值偏高現象,存在價值炒作嫌疑。
另一方面,有別于硅谷、歐洲和以色列等國家的創業公司,中國的初創團隊相對欠缺國際化戰略視角,只專注于針對國內市場的開發,而忽略了國際市場。
黃伽衛也看好中國創業環境,“即使有BAT這類巨頭當道,在過去兩年依然可以看到諸如移動電子商務等各種細分領域的創新不斷涌現”。
高通濾波器相關文章:高通濾波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