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及其控制器行業分析
整車控制器
1. 國外發展情況
整車控制器的開發包括軟、硬件設計。核心軟件一般由整車廠研發,硬件和底層驅動軟件可選擇由汽車零部件廠商提供。
(1)國外整車控制器技術趨于成熟國外大部分汽車企業在電動汽車領域積累充足,控制策略成熟度高,整車節油效果良好,控制器產品通過市場檢驗證實了其可靠性。
(2)汽車電子零部件企業積極開展整車控制器研發和生產制造。
各汽車電子零部件巨頭,如德爾福、大陸、博世集團都紛紛進行整車控制器研發和生產。部分汽車設計公司也為整車廠提供整車控制器技術方案,如AVL、FEV、RICARDO等,在電動汽車整車控制器領域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3)控制器日趨標準化控制器的標準化已引起相關企業的關注。由全球汽車制造商、部件供應商及電子、半導體和軟件系統公司,聯合建立了汽車開放系統架構聯盟,形成了AUTOSAR(汽車開放系統架構)標準,簡化了開發流程并使ECU軟件具有復用性,是控制器開發的一個趨勢。
2. 我國發展現狀
“863”計劃中我國整車控制器主要是以高校為依托進行研究,如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目前已初步掌握了整車控制器的軟、硬件開發能力。產品功能較為完備,基本可以滿足電動汽車需求,已經應用到樣車及小批量產品上。部分整車企業與國外公司進行合作,如FEV、RICARDO。通過聯合開發,吸收國外相關技術和經驗,增強自主開發能力。目前各廠家基本掌握整車控制器開發技術,但技術積累有限,水平參差不齊。
我國控制器硬件水平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產業化能力相對不足。大部分企業推出量產電動汽車產品時更傾向于選擇國外整車控制器硬件供應商。另外,控制器基礎硬件、開發工具等基本依賴進口。
總體來講,控制器產品技術水平和產業化能力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
3. 我國整車控制器存在的主要問題
(1)應用軟件方面多數停留在功能實現,軟件診斷功能、整車安全控制策略、監控功能均有待優化和提高。
(2)我國電動汽車處于樣車研發和示范運行階段,基礎數據庫不完善,影響整車控制器設計水平。
(3)部分企業能根據V型開發流程(一種軟件和產品開發工具)引進相關的設備和軟件,普遍使用通用開發工具進行二次開發;現有工具偏重于前期開發,缺少用于生產制造和售后服務的工具,不利于產品的產業化發展。
(4)國內企業能夠完成整車控制器硬件結構設計,但由于我國芯片集成力量比較薄弱,制造能力較差,可靠性和穩定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5)目前各整車企業控制器接口和網絡通訊協議定義互不相同,造成控制器之間的通用性和復用性差,不利于控制器的產業化和規模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