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解讀格力另一面:小米為何難敵格力?

        解讀格力另一面:小米為何難敵格力?

        作者: 時間:2014-03-12 來源:ennweekly.com 收藏

          在全球家電企業中,中國的電器算是一個特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34534.htm

          近幾年,原來我們非常熟悉的國際家電巨頭不斷倒閉,但電器卻一直快速奔跑,沖到了全球家電行業的最前面。

          電器2013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200.3億元,同比增長1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8.13億元,同比增長46.5%。格力電器已成為中國首家利潤、稅收雙超百億的家電企業。

          格力的增長速度、利潤比例、稅收貢獻,別說在競爭激烈的家電行業,就是與一些享受壟斷性資源的企業相比,也毫不遜色。

          許多人知道,格力有核心技術,這是它能夠持續領跑國內空調產業的基石,但深入格力電器,會發現這家企業有著與眾不同的另一面。

          格力有兩個“創新場”

          很多人解讀格力、解讀董明珠,總是拿“核心科技”說事,認為格力電器的成功,是因為其強大的研發團隊和持續不斷的科研投入。

          格力每年研發投入達40億元。目前公司擁有5000多名科技研發人員、2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4個研究院(制冷技術研究院、機電技術研究院、家電技術研究院、自動化研究院)、28個研究所、530多個實驗室;擁有國內外專利90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2500多項。

          但這只是一種表象,不深入采訪格力,根本摸不到格力創新的實質和邏輯。董明珠是從空調銷售員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企業家,記者每次與她交流,她談得最多的是消費者的感受,比如,她特別注重空調能不能靜音、能不能使用時感受不到氣流,能不能與房間的家居產生協調感甚至美感。

          在格力久了,你才會知道,這實際上是種非常有效的“創新倒逼機制”,因為再偉大的創新,也必須是為消費者服務、為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服務。也就是說,創新必須源自市場、并且服務于市場。

          在格力,實際上有兩個“創新氣場”:一個是研發團隊的“技術的氣場”,一個就是市場團隊的“市場的氣場”,董明珠對技術的苛求、對空調舒適度的苛求幾乎到了嚴酷的程度。對董明珠來說,技術創造市場、市場催生技術,這兩者是“雙劍合壁”的。

          很多人說,董明珠不是搞技術出身的,她不懂空調技術。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其實董明珠格外重視“技術系統性”和“技術戰略性”。格力與另一家空調企業圍繞一件小小的空調氣流檔板打起了專利官司,董明珠持續告對方侵權。記者就這個問題請教她,她回答說,空調的氣流檔板只是一個實用專利技術,但是卻是格力“專利池”的組成部分,格力要在全球拓展,必須建立起自己的“專利資源池”,因此必須寸土必爭。

          董明珠確實不直接搞科研,但是她對全球空調產業的技術發展趨勢十分清楚,或許董明珠永遠成不了科學家,但是她深諳科技戰略,這是許多人并不了解的董明珠。

          “氣溫供應商”

          在格力電器內部,流傳著一句話:有氣溫調節的地方,就必須要有格力。

          很多人說,不就是空調嗎!但很多人不知道,格力的空調產品供應,不僅僅是家用空調、中央空調,而且有為汽車、火車、廠房、輪船、航天器、地鐵等提供溫度調節服務的一系列產品體系。

          2013年全國“兩會”時,董明珠甚至發動人大代表共同寫一個提案,建議將人民大會堂的空調換成格力的。

          董明珠說,人民大會堂建設時還沒有格力空調,但現在我們做到了全球老大,為什么不能將空調換成格力空調,讓民族的產品更加揚眉吐氣?

          董明珠有她的盤算:人民大會堂都用格力空調,還有什么地方不能用格力空調。

          格力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已掌握了空調領域的核心科技,獲得了空調行業唯一的“國家科技進步獎”,在注重市場的董明珠眼里,她必須讓這些技術發揮更大的市場潛力,因此格力在家用空調之外,開掘出更大的市場空間:氣溫調節的系統供應商。

          從前年開始,董明珠就一直在推廣她治理霧霾的理念,比如把整個大樓做成一個空調與供暖系統,不僅降溫,還可以供暖,能效比高于燃煤。董明珠說,如果全用格力的這種技術,中國的PM2·5能降低五分之一。

          她的這句話還無法驗證,因為格力在進入這一更大市場的同時,遭遇到的利益壁壘遠大于它最初的想象。但董明珠對此信心十足,其背后原因,是格力電器的產品線已“覆蓋了幾乎所有需要溫度調節的地方”,有了這些,格力才有底氣說“讓天更藍,讓大地更綠”。

          管理創新也是文化創新

          空調是充分競爭產品,行業競爭異常激烈,而格力的利潤率遠高于國內平均水平。很多人同樣認為,這歸于格力的技術進步與科技創新,當然這是對的,但同樣許多人不知道,董明珠對管理的要求也到了嚴酷的程度。

          記者第一次到格力電器采訪時,時任總裁的董明珠講起她與“內部腐敗”做斗爭的故事。經過多年的這種斗爭,在格力電器內部,大家都知道,董明珠有“道德潔癖”,六親不認。吃回扣、搞腐敗這類企業常見病,在格力就是誰也不敢碰的高壓線。

          治理腐敗,格力內部有嚴格的制度和流水線,一切按管理制度辦事,產品成本進行嚴格的“逆核算”,超出合理成本的,必須倒查到底。在格力還設有獨立的審計部,直接向董事長負責,一位領教過格力審計部的分公司老總說,格力的審計部門,就是格力的“監察部”。

          在讓員工成為“好員工”的同時,董明珠十分注重對員工創新能力的培養和開發。格力有5000多名研究人員,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大學畢業就到格力,在格力成長起來的,也正是格力自己培養出來的這批科研人員,發明了“光伏空調”等一系列的新產品,創造了多項全球領先的技術,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格力還鼓勵勞動創新,他們有一個叉車工曹祥云,有一次在搬運5匹空調時,發現這種型號的空調尺寸與以前的不一樣,叉車操作不精確的話,很容易給質量帶來隱患,于是,他就想出了用開啤酒瓶的方法練習叉車技術的點子,反復練習后他做到了絲毫不差地將整箱啤酒瓶都打開。這項技術讓他連續兩次在央視的挑戰節目中獲得冠軍,并創下3分鐘內用叉車開30個啤酒瓶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一直堅守“工業精神”

          2006年,許多制造業企業紛紛投資房地產,董明珠則逆潮流發聲,倡導中國企業當有“工業精神”。

          她在《企業的工業精神可以缺失嗎?》一文里寫道:“工業與商業是不同的。這是一座用思想與汗水、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構造起來的大廈。大廈的高度,取決于地基的牢固程度。因此,僥幸與投機在這里都不管用,只有秉承一種‘工業精神’,朝著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才能走向未來。”在業界看來,喧囂的市場環境中,格力電器依然專注做制造業,過程中格力并沒有得到短期的巨大利益,但讓格力走到了行業的最頂端。在此基礎上,董明珠能夠從容布局其技術戰略、管理創新、企業文化的培育。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創新是國家結構調整優化的原動力。這句話說到了點子上,對企業來說,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董明珠認為。

          當然,董明珠的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創新,而是其站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的集成,從這一點說,董明珠的工業精神還可以概括為:技術的極致、管理的極致。至少,她在追求這種“極致”,這讓她很累,也讓她周邊的人一開始會極不適應。習慣之后,對品質的追求就自覺滲透到格力員工的血液里。

          格力的“工業精神”同樣讓他們追逐每一個新趨勢。去年底,和的雷軍有了那個著名的“十億賭局”之后,一些人擔心格力沒有“互聯網思維”。董明珠聽到記者追問這一問題時就笑了,她用“怎么可能呢”來回答。事實是,格力空調和家用電器已在布局物聯網,隨時與消費者互動。



        關鍵詞: 小米 格力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州县| 青阳县| 云浮市| 新田县| 张家川| 广河县| 辉南县| 沈阳市| 秦安县| 云南省| 博爱县| 永泰县| 汾西县| 嵩明县| 普陀区| 电白县| 亳州市| 勐海县| 沂南县| 芷江| 泉州市| 隆回县| 柳林县| 远安县| 封开县| 马公市| 故城县| 玉田县| 湖口县| 信丰县| 临桂县| 广州市| 安宁市| 贵阳市| 舞钢市| 大英县| 蛟河市| 介休市| 凭祥市| 偃师市|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