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EDA設計全數字三相昌閘管觸發器IP軟核
2.2 IP軟核設計思路
采用層次化的設汁思想,將模塊分為頂層模塊和子模塊,各模塊均使用VHDL語言進行設計。頂層模塊(Trigger)決定整個設計的輸入/輸出接口和各個子模塊的連接關系。設計思路為:移相角的輸入由并行的16位數據線輸入,并保存在移相角寄存器中;A、B、C三相輸入作為移相觸發輸出的基準,根據移相角寄存器中的延時值對相應晶閘管的觸發脈沖進行延時;觸發脈沖由VTl~VT6輸出,CLK是時鐘輸入,SOUT是周期為3.3ms的同步輸出。共有4個子模塊s_pulse、ph_adp、delayer和word。
s_pulse模塊將A、B、C_三相輸入通過D觸發器實現時鐘同步,由TAF_EN信號輸入作為移相角的更新使能。當TAF_EN為1時,用并行的l6位數據口D0~D15的數據更新移相角寄存器中的數值。
ph_adp模塊根據A、B、C三相輸入完成相序的判斷。相序的判斷基于以下算法;當A相(U-V)的上升沿到來時,如果A、B、C三相輸入的電平為101,則為正相序(U、V、W)輸入;如果A、B、C三相輸入的電平為110,則為負相序(U、W、V)輸入。模塊輸出信號ps、ns分別作為正、負相序的標志。
delayer模塊產生寬度為O.8 ms的觸發脈沖。觸發脈沖的產生分別以三相輸入的上升、下降沿為基準,根據移相角寄存器中的值,由CLK觸發的計數器完成6個觸發脈沖的延時。例如:以同步輸入A相的上升沿為基準,由CLK觸發計數器開始計數,當計數值達到移相角寄存器中的值后,送出一個寬度為0.8 ms的觸發脈沖VTl;三相輸入的上升、下降沿分別采用各自的計數器。
word模塊完成觸發脈沖的調制。調制頻率為10 kHz,使得每個觸發脈沖內有8個子脈沖,通過脈沖變壓器對6個晶閘管的門極控制,并根據相序標志ps、ns以正確的順序送出觸發脈沖。
正相序時的觸發脈沖順序為:VTl→VT2→VT3→VT4→VT5→VT6→VTl。
負相序時的觸發脈沖順序為:VT6→V15→VT4→VT3→VT2→VT1→VT6。
2.3 IP軟核設計實現
本設計中,IP軟核由VHDL語言編寫實現,使用synplicity公司的Synplify Pro完成編譯和綜合。綜合以后的RTL級系統框圖如圖4所示。
可以根據具體系統所用的不同器件進行綜合,再使用不同器件廠商的布局布線工具產生編程文件,然后下載到具體器什中,就完成了該IP軟核的應用實現。
3 IP軟核的仿真及驗證
為了驗證該IP軟核的邏輯功能,需要對其進行功能仿真。編寫testbench,在仿真軟件Modelsim中對頂層模塊進行功能模塊。使用testbench可以對所設計的功能模塊進行靈活的仿真,以檢驗IP軟核在正、負相序輸入以及各種移相角時的輸出是否正確。圖5和圖6分別為正、負相序輸入時移相角為120°的仿真波形。
由仿真結果可以看出,該IP核的邏輯功能正確。用QuARTUSII進行編譯后,下載到Altera公司的新一代CPLDMAXII系列的EPMl270中,能夠實現精確的移相以及相序自適應。
4 結論
按照IP軟核的設計流程,完成了全數字二二相晶閘管移相觸發器的設計。該方法解決了不同移相范圍觸發脈沖輸出的問題,并實現了相序自適應,為三相晶閘管移相觸發電路的應用提供了有效的可復用設計手段,使得整個控制系統的設計得以簡化。該IP軟核的設計已成功應用于基于TMS320LF2407A的直流電機調速系統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