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效益的AC感應電機轉差控制優(yōu)化方案
隨著AC感應電機成為工業(yè)電機的首選,全方位降低設計功耗的需求不斷涌現(xiàn),因此提高這些電機的效率變得非常重要。在AC感應電機中,獲得所需轉矩和效率性能的關鍵在于轉差控制機制的優(yōu)化。為了實現(xiàn)轉差優(yōu)化,帶有高集成度控制邏輯的緊密控制回路是必不可少的。
大部分電流解決方案都是基于處理器的,這些處理器運行相當復雜的軟件程序以實現(xiàn)高效運作。在基于軟件的系統(tǒng)中,處理器帶寬和計算時間大大限制了響應能力,因而也限制了這些解決方案的功效。若采用功能較強大的處理器來實現(xiàn),雖能夠加快處理速度,提高功效,但卻又會產生額外的成本。
直接在 FPGA 邏輯門中實現(xiàn)控制算法是一種高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I/O響應的速度更快。設計人員可以獲取設計所需的知識產權(IP),而且采用可重編程FPGA,系統(tǒng)可以隨技術的改進而升級。不過,外部處理器和閃存查找表 (LUT) 仍然是兩大性能瓶頸。
高集成度混合信號FPGA帶有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和軟或硬處理器內核,為緊密控制回路和加快轉差控制處理提供了理想的解決方案,從而提高了AC感應電機的效率。由于所有的處理能力、LUT以及直接控制算法均集成在單個可重編程芯片中,因此這種解決方案較傳統(tǒng)解決方案更精確、更高效,而成本也更低。
AC感應電機的基本原理
在AC感應電機中,籠條 (cage) 或靜態(tài)部件 (定子, stator ) 上的三相電能通過電磁感應被轉換為旋轉部件 (轉子, rotor) 上的機械能。轉子是沒有直接供電的,轉子上的電流由定子產生的旋轉磁場所感應,產生一個磁場,并與定子產生的旋轉磁場相互作用,從而導致轉子轉動。所謂的轉差 (slip),就是轉子轉動的速度與定子產生的旋轉磁場旋轉的速度之間的比值。
當轉子的轉動速度幾乎達到定子的磁場旋轉速度時,感應電機的效率最高,這時的轉差接近零。不過,在負載較大的情況下,為提高轉矩,最好選擇較大的轉差,如圖1所示。最優(yōu)化轉差控制采用了多種算法,以便及時在最高效率或最大轉矩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圖1給出了效率/轉差曲線及轉矩/轉差曲線。
轉差計算
三相AC電機是針對AC電源工作而設計的,具有固定的電壓和頻率。電機的電源頻率和磁極數(shù)目決定了AC電機的同步速度 (旋轉磁場的速度)。
如果感應電機的電源頻率為
f = p*n/2
這里f是電源頻率,P是磁極對數(shù),n是旋轉磁場的速度,那么感應電機的旋轉磁場速度便是:
n = 2f/p revs/second or n = 120f/p revs/ minute
而轉子速度為:
r = n(1-S)
這里 “S” 就是轉差。轉差是一個比值,沒有單位。
轉差S = n-r/n
轉差頻率為電源頻率,用以維持所需轉差值。
例如,一個由 60 MHz AC 線供電的四極電機的同步速度為120*60/4=1800rpm。然而,電機的負載水平不可能是固定不變的,負載決定電機的轉差和電機軸的實際速度。其中,轉差對電機轉矩及工作的影響相當大。在控制算法中,轉差控制是決定電機效率及性能的關鍵因素。
在AC電機控制中,高效轉差控制方法的選擇極為重要,對于需要重負載運作的工業(yè)自動化應用來說尤其如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