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押注新市場,試圖跳過移動

PC 成就了英特爾帝國,但是隨著 PC 市場的式微,盡管它仍然是高效的生產工具,但是移動設備正逐漸取代它的地位,尤其是移動設備逐漸進入 64 位時代,更將加速這一進程。IDC 預測,今年 PC 將連續第三年下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15281.htm英特爾曾在移動端落后,一開始我們大部分人總是認為,以英特爾超強的技術,強力的品牌,肯定能追上 ARM 陣營,由此也引發了一些辯論。但結果是,就如同財大氣粗的微軟一樣,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他們在移動設備市場上,始終未能占據主流地位。
然而移動的大潮又來勢洶洶,橫亙在英特爾面前有 2 條路,一是繼續死磕,二是繞過移動,尋求新設備的突破。
第一條路,很明顯是微軟的選擇,微軟 Windows Phone 獲得了細微的市場份額,這些成就迫使他們留有動力繼續去追逐,但是投入產出比顯然很低,Windows Phone 發布 3 年期間,幾乎沒有對 iOS、Android 造成實質威脅。2013 年 9 月份,微軟選擇死磕到底,收購了諾基亞,試圖利用軟硬件結合來帶動系統的發展。
第二條路就是暫時擱置移動設備,尋求新設備的突破,這條路顯然更冒險,在一個未確定的市場上進行投注,但一旦押注成功,獲得的回報也更豐厚。因為縱觀 IT 史,通過新興市場(而不是復制)逆襲老大哥是最常見的產業變革,比如微軟在 PC 時代早期,利用開源 OS 顛覆了 IBM,戰勝了蘋果,而蘋果則利用 iPhone 撬動了微軟幾十年的基業。前陣子國內最熱門的話題是顛覆微信,但打敗微信的不會是另一個通訊應用,而有可能是可穿戴設備。
如果眼前的市場失利,那么投資未來,押注不確定的市場成為更有可能翻身的舉措。在可預見的未來,計算進入千差萬別的物體,是即將發生的事情。
比如水杯、秤、、門鎖、汽車,還有手環、項鏈,物聯網產業的價值將達千億。研究公司 Berg Insight 估計,2017 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 6400 萬,是 2012 年的八倍。
英特爾大力押注這兩個市場,在科再奇上任后專門成立了兩個新的部門,一是“物聯網解決方案”部門,二是新設備部門,后者由前蘋果高管麥克·貝爾(Mike Bell)帶領,昨天發布的幾款設備就是出自他手,他還主導英特爾對智能眼鏡 Recon Jet 的投資。

智能眼鏡 Recon Jet(圖片來自 Gizmag)
一旦聯網的設備多了,設備之間的串聯多起來,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這時候英特爾的安全軟件也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當然,ARM 陣營的對手們也在做,高通、英偉達各自在汽車領域、可穿戴領域布局。不同的是,對英特爾來說,新的市場將讓他們有機會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大家將在產品、資源上進行比拼,誰獲得了更多的上下游支持,誰獲勝的可能性就更大。
另一方面,英特爾也在積極參與軟件的打造,在昨天發布會上,那款藍牙耳機就可以結合聲龍語音進行交互,完成搜索、本地生活服務等功能。另外,英特爾還開發了感知計算、RealSense 3D 攝像頭,收購了 Omek、Mashery 等軟件公司。
有人曾預言,軟件即將吞噬世界,無論是可穿戴、物聯網,還是開發一系列軟件,英特爾都在做一件事:探索新的人機交互方式,投資硬件、軟件的未來。
評論